據(jù)加拿大《明報》報道,被一些中國家庭視為移民快捷方式的加拿大“住家護理移民”(Live-in Caregivers)的大門,似乎正在縮窄。根據(jù)該報自加拿大移民部取得的統(tǒng)計,2011年取得永久居民的中國住家護理,只有198人,較前一年近300人,銳減三分之一,盡管位居第二位,卻遠不及菲律賓10,843人的五十分一。有申請人認為中國申請人減少或與移民部政策方向有關,甚至有人質(zhì)疑是否悄悄暫停審理。
而該項目的審理時間更從以往的6個月增加至32個月,有申請人等到女兒都到了大學年紀都沒有消息,只好讓女兒申請學生簽證先來加。
據(jù)移民部統(tǒng)計,2010年中國住家護理申請永久居民人數(shù)為301人,而以核準率99%計算,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約有298人;2009年則有347人申請,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約343人,2008年223人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約220人。
“住家護理移民”分為兩階段申請,第一階段必須先申請工作簽證,等到為加拿大雇主工作滿2年之后,才能再提出永久居民申請。
吸引中國婦女申請
一般來說,只要獲發(fā)工作簽證,且依規(guī)定做滿兩年,申請人即能順利永久居民,幾年下來,被拒率在1%至2%之間,幾乎接近“百發(fā)百中”。由于核準比例高,既不需要像投資移民投入資金,亦不需要比照技術移民極高的英文能力要求,因此吸引了不少中國婦女申請。
這個項目在前年7月時,兩個階段的申請時間加起來才14個月(甚至快至1年以內(nèi)),于是不少婦女口耳相傳,從沈陽、北京到廣州,均有中國婦女為全家移民擔任“開路先鋒”,多數(shù)集中在多倫多、溫哥華,但也有人到沙省或西北特區(qū)的黃刀市應聘,主要為西人家庭幫傭。
審理時間由6個月延至32個月
在多倫多工作的高女士,在三年多前抵埠,并在前年11月工作滿兩年時提出永久居民申請,但目前仍在輪候,不知何時會獲核準。
高女士說,在她申請移民前(仍在中國),第二階段(即提出永久居民申請)只需要6個月,沒想到移民部在6月6日網(wǎng)上的審理時間已延長至17個月,到8月23日刊登的審理時間更達到32個月。
她表示,由于永久居民申請的輪候時間太長,女兒又到大學年紀,她無法再等下去,于是決定讓女兒申請學生簽證,女兒一度還被拒絕,后來向聯(lián)邦法院上訴,已取得簽證,并在去年9月來到多倫多。
高女士認為,中國住家護理人數(shù)減少,應該與移民部的政策,以及拖慢申請速度有關。她說:“不少來加拿大從事住家護理工作的婦女,以為最多兩年半即可與家人團聚,但現(xiàn)在卻可能等到三年半或更久,讓這些獨自在海外工作母親,被迫與家人分開的母親,愈等愈心慌。”
而該項目的審理時間更從以往的6個月增加至32個月,有申請人等到女兒都到了大學年紀都沒有消息,只好讓女兒申請學生簽證先來加。
據(jù)移民部統(tǒng)計,2010年中國住家護理申請永久居民人數(shù)為301人,而以核準率99%計算,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的約有298人;2009年則有347人申請,取得永久居民身份約343人,2008年223人申請,成為永久居民約220人。
“住家護理移民”分為兩階段申請,第一階段必須先申請工作簽證,等到為加拿大雇主工作滿2年之后,才能再提出永久居民申請。
吸引中國婦女申請
一般來說,只要獲發(fā)工作簽證,且依規(guī)定做滿兩年,申請人即能順利永久居民,幾年下來,被拒率在1%至2%之間,幾乎接近“百發(fā)百中”。由于核準比例高,既不需要像投資移民投入資金,亦不需要比照技術移民極高的英文能力要求,因此吸引了不少中國婦女申請。
這個項目在前年7月時,兩個階段的申請時間加起來才14個月(甚至快至1年以內(nèi)),于是不少婦女口耳相傳,從沈陽、北京到廣州,均有中國婦女為全家移民擔任“開路先鋒”,多數(shù)集中在多倫多、溫哥華,但也有人到沙省或西北特區(qū)的黃刀市應聘,主要為西人家庭幫傭。
審理時間由6個月延至32個月
在多倫多工作的高女士,在三年多前抵埠,并在前年11月工作滿兩年時提出永久居民申請,但目前仍在輪候,不知何時會獲核準。
高女士說,在她申請移民前(仍在中國),第二階段(即提出永久居民申請)只需要6個月,沒想到移民部在6月6日網(wǎng)上的審理時間已延長至17個月,到8月23日刊登的審理時間更達到32個月。
她表示,由于永久居民申請的輪候時間太長,女兒又到大學年紀,她無法再等下去,于是決定讓女兒申請學生簽證,女兒一度還被拒絕,后來向聯(lián)邦法院上訴,已取得簽證,并在去年9月來到多倫多。
高女士認為,中國住家護理人數(shù)減少,應該與移民部的政策,以及拖慢申請速度有關。她說:“不少來加拿大從事住家護理工作的婦女,以為最多兩年半即可與家人團聚,但現(xiàn)在卻可能等到三年半或更久,讓這些獨自在海外工作母親,被迫與家人分開的母親,愈等愈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