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IPA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考試之中國文化八

字號:

(二)現(xiàn)當代詩歌的發(fā)展及特點
    1. 題材緊密結(jié)合時代需要和氣氛
    1)五四前后的吶喊與呻吟
    
聞一多  《死水》

    
徐志摩  《再別康橋》

    
(聞、徐是新月派的代表)

    
郭沫若  《女神》

    
冰心    《繁星》

    2)革命戰(zhàn)爭的歌頌
    
田間   《給戰(zhàn)斗者》

    
光未然 《黃河大合唱》(曲:冼星海)

    3)新社會的頌歌
    
郭小川  《將軍三部曲》  《甘蔗林--青紗帳)

    
賀敬之  《回延安》  《雷鋒之歌》 《西去列車的窗口》

    
聞捷    《天山牧歌》

    4)新時期特殊題材的詩
    1976
天安門抄詩

    2. 形式上的探索
    1
)五四運動后:各種中外詩歌形式的探索。

    2)革命時代:革命現(xiàn)實主義激情與唯美主義形式之爭。
    3
)新詩歌理論:何其芳的詩歌主張

       
除了應(yīng)該具備詩的一般特點外,以形式而論,還應(yīng)每行有一定的頓數(shù),可分三頓、四頓、五頓幾種不同的句式。在長詩中,如有必要,頓數(shù) 可以變化;同時要押大致相適的韻,不一定非要一韻到底,可以少到兩行一換韻,四行一換韻。何其芳關(guān)于現(xiàn)代格律詩的理論主張,是在研究了中國古典詩歌和民歌 的傳統(tǒng),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