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教案(3篇)

字號: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公民基本權利教案篇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逐步增強權利意識,進一步感受憲法與每個人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結合具體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意義。
    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權利,了解這些基本權利的含義。
    重點: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難點:人身自由
    1、導入新課
    觀看視頻,并思考問題
    (1)從視頻中,你知道作為公民我們擁有哪些權利?
    (2)是誰賦予了公民基本的權利?
    (3)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是需要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問題
    師:同學們看的都很認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很高。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公民的基本權利。請同學們先預習一下課本。
    2、講授新課
    展示新聞:
    思考問題:這有利于公民行使什么權利?
    學生回答:政治權利和自由。
    活動一:投上寶貴的一票
    “我這次回家,主要是來參加村委班子的換屆選舉。選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設的關鍵。我要珍惜這神圣的一票,選好村里當家人!”從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楊某真誠地說。為了這寶貴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員有的按規(guī)定寫委托書,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則借機回鄉(xiāng)參加選舉。
    提問:
    (1)公民享有選舉權應同時具備什么條件?
    (2)公民行使選舉權有什么意義?
    學生回答:
    (1)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必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必須年滿
    18周歲;沒有被剝奪政治權利。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行使這項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
    案例分析:
    思考:
    有同學認為畢福劍的事例說明公民言論不自由?你怎么認為?
    學生各抒己見。
    師:我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但在行使權利的同時不得損害他人的合法權利。
    活動二:探究監(jiān)督權的行使
    展示漫畫:思考圖中的公民在行使什么權利?
    學生:監(jiān)督權
    展示材料: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創(chuàng)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fā)工作的意見》指出:要消除貧困,改善民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fā)道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圍繞推進扶貧開發(fā)這一問題,某人大代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聽民聲、集民智,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參與,他們紛紛留言。
    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請你思考下面問題。
    (2)網友應該怎樣正確行使這些權利?
    學生回答:
    (1)監(jiān)督權。公民行使監(jiān)督權,有助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對于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可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但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總結:政治權利與自由
    法律中的定義作用
    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我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政治權利,行使這項權利是公民參與管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基礎。
    政治自由------我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助于公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
    監(jiān)督權------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向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有助于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行使權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案例回放:于歡案
    播放視頻,思考問題:
    (1)于某及其母親的什么權利受到了侵犯?
    (2)該案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
    (1)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到了侵犯。
    (2)人身自由受法律保護,不要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要學會依法維權等。
    師:那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什么是人身自由?它包括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嚴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1)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獨立、自由、有尊嚴的生活。
    (2)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對公民進行侮辱、誹謗和誣告陷害。公民的人格尊嚴權包括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姓名權、隱私權等。
    (3)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我國憲法規(guī)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
    以下是四位同學的話都涉及到公民的人格尊嚴,請具體分析并回答:
    甲:“經過協(xié)商,照相館使用了我的照片并付給了我報酬?!?BR>    乙:“我現在開始寫作了,筆名叫晨曦?!?BR>    丙:“他長得胖頭胖腦的,我叫他小胖豬?!?BR>    丁:“他的手機短信真多,我偷看了一下,什么都沒有?!?BR>    請分別指出上述四位同學所享受的權利或所侵犯的他人的什么權利?
    學生回答:甲的肖像權受到尊重,乙行使了姓名權。丙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丁侵犯了他人隱私權。
    1、下列行為中,屬于合法搜查的()
    a.沖沖懷疑同桌華華偷了他的手機,對華華進行搜身檢查
    b.超市負責人懷疑顧客楊某偷拿超市商品,對他進行強行搜身
    c.公安人員出示搜查證對某犯罪嫌疑人住所進行搜查
    d.某電器廠為防止產品丟失,對下班的員工搜身檢查
    2、下列不屬于侵犯我國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是()
    a.小張為其2歲的兒子代為開拆信件
    b.村干部查閱勞教人員給家屬的信
    c.父母查看子女儲存在電子郵箱上的電子郵件
    d.公安人員出于好奇拆閱居民的信件
    總結:
    人身自由包括如下
    1、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人格尊嚴不受侵犯
    3、住宅不受侵犯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和了解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等基本權利,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增強權利意識,學會珍惜、愛護、依法行使這些權利,同時也要積極同侵犯自己合法權利的行為作斗爭,依法維護自己的各項權利。
    五、布置作業(yè)
    為了增強我們珍惜權利、依法行使權利和依法維護權利的意識和觀念,請以“我的權利我做主”為主題,設計兩句宣傳標語;畫一幅主題宣傳漫畫。
    六、板書設計
    一、政治權利和自由
    二、人身自由
    公民基本權利教案篇二
    ;
    關鍵詞:公民基本權利 ?課堂教學
    從事初中政治教學快30年了,從思想政治到思想品德再到如今的道德與法治,我覺得初中政治越來越難教。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充分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和學法,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我們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效。就讓我從這一節(jié)公開課談起。
    一、教學內容分析
    公民基本權利是部編教材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下冊第三課的第一框。這一部分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憲法賦予了公民哪些基本權利,并結合具體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權利及其重要意義,從而增強權利意識,進一步感受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關系。
    二、教學理念
    我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作為出發(fā)點,以我們的基本權利有哪些為突破點,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為重點,通過學生自學課本,從整體上把握公民的基本權利,然后創(chuàng)設一些活動,選取了一些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案例,引導學生理解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意義,以增強權利意識,并能用法律知識對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案例進行基本判斷,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三、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權利,了解這些基本權利的含義。
    能力目標:結合具體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權利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逐步增強權利意識,感受憲法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學習重點: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學習難點:人身自由。
    (2)出示學習目標(課件)
    (3)自主學習: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相關知識點,并作批注(課件)。主要知識點:(課件)
    (4)合作交流:(課件)
    本節(jié)課的內容包含關系比較多,請你用圖表示,并在小組交流
    課本p33的圖文及相關問題??課本p35的圖文及相關問題
    (5)你說我說:(課件)
    課本p32的圖文及相關問題,并嘗試續(xù)一續(xù)。
    (6)案例分析:(課件)
    (7)鞏固練習:(課件)
    1.依照憲法的規(guī)定,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包括(?)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對右邊漫畫認識正確的是(?)
    a.我國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和自由。
    b.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d.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8)拓展提升:
    公民的基本權利中,有兩項比較特殊,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基本義務請感興趣的同學下去查一查。
    (9)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公民基本權利”,知道了我國公民享有憲法賦予的各項權利,我們要增強權利意識,在生活中,要記得這些權利,如果我們的權利被侵犯了,要維護我們的權利。
    (10)作業(yè):
    課本p40圍繞本框介紹的公民基本權利,進行課堂情境劇表演。
    (11)板書設計:
    一是政治權利和自由:1.2.3。二是人身自由:1.2.3.4。三是社會經濟與文化教育權利:1.2.3.4.5。四是平等權。五是宗教信仰自由。六是婦女、兒童和殘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權利。
    (12)教學反思:
    道德與法治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的理論分析當今社會發(fā)生的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現象,本節(jié)課結合國家的實際-----全國人大的憲法宣誓,很好。本節(jié)課上的公開課,課前發(fā)生了個小意外,還好對課堂效果影響不大。另外,本節(jié)課內容比較多,注意時間安排。
    四、教學評價
    萬萬沒想到,明明試過的課件,上課前卻怎么也打不開。上課鈴響了,又試了一遍,不行,還是不行,面對那么多聽課的老師還有我們全班同學,我告訴自己別緊張,別緊張┄┄靜了靜,理了理思路,開始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導入——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你說我說——案例分析——鞏固練習——拓展提升——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我圓滿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雖然課件缺失了,但是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在合作學習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我在黑板上畫了一顆粗壯的大樹,用它表示公民的基本權利。當學生自學完成后,我發(fā)給每個同學一張即時貼,在這張貼上寫下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公民基本權利,然后上黑板把它貼在權利樹上。權利樹頓時變得五顏六色枝繁葉茂,經過此活動,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這樣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經過學生體驗很好地達成了學習目標。
    在完成課本第33頁的探究時,我巧設情景。問:“假如我是全國人大代表,不久要去北京開人大會,你希望我反映什么問題呢?”七嘴八舌學生炸開了鍋,接著我又問:“那你覺得我會如實反映嗎?”學生愣住了!我覺得條件成熟,接著問:“因此你覺得人大代表應該是什么樣的?”“負責任的”,“深入群眾生活”,“反映人民疾苦”,“密切聯系群眾”,“接受群眾監(jiān)督”……巧設情景,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引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了所學內容,重點突破了,課堂效率提高了。
    課堂教學中,有時候會有突發(fā)事件,但只要我們沉著冷靜,有自信,堅持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新課改提出用活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也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本節(jié)課我根據所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向教材作大膽的調整,整體把握,各個擊破。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了,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本節(jié)課教學效果明顯,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伴隨著一步步走進新課改,實踐新課程,我也在不斷的進行反思,反思中不斷積累,不斷成長,我對新課程充滿信心,也充滿希望!
    參考文獻
    [1]范電勤,付濤.公民基本權利學導式教學實踐探討[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3(6):74-78.
    [2]王平達.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拓展憲法學課的教學空間[j].北方經貿,1999(6):205-206.
    相關熱詞搜索:;
    公民基本權利教案篇三
    【教學目的和要求】
    教學重點:1.人權和公民權基本概念
    教學難點:基本權利與基本義務的關系 【司法考試考點】
    教學方法:講授式教學;案例式教學 教學學時:1學時 【教學內容】
    憲法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一、國籍
    (一)國籍是自然人被確定屬于某一國家成員的法律上的資格或者身份,是區(qū)分本國人和外國人的惟一標準。國籍具有對內和對外兩種意義。對內的意義是,一個人一旦取得某一國家的國籍后,就可以享受該國家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也承擔該國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對外的意義是,具有某一國家國籍的人,其合法權益受到該國家的外交保護。
    (二)國籍的取得方式有兩種:
    1、出生取得國籍方式:有三種。
    a、血統(tǒng)主義原則,就是一個人出生時以父母的國籍為依據確定其國籍;
    c、采用血統(tǒng)主義與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確定其國籍。
    我國采用以血統(tǒng)主義為主、出生地主義為輔的混合主義原則,包括三項內容:一是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國的具有中國國籍;二是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國的,他依然具有中國國籍;但若父母雙方或一方為中國公民且定居外國,本人出生即有外國國籍的,則不具有中國國籍;三是父母無國籍,或國籍不明,且定居在中國,本人出生在中國的,具有中國國籍。
    2、繼有取得國籍方式:
    外國人或無國籍人申請加入中國國籍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申請人須愿意遵守中國憲法和法律;二是須出于本人自愿。且同時必備以下條件:①申請人是中國人的近親屬;②申請人定居在中國;③有其他正當理由,例如享有在中國政治避難的權利等。只要具備上述前提并符合上述條件,就可以申請加入中國國籍。若本人未滿18周歲,可由監(jiān)護人或其他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申請手續(xù)。在國內,可以向當地市、縣公安局申請;在國外,可向中國外交代表機關或領事機關申請。上述機關負責受理申請并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然后由中國公安部審批。公安部批準并由有關公安機關發(fā)給證書后,申請人取得中國國籍,就喪失了外國國籍。
    二、公民
    (一)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某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憲法和法律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自然人。各國普遍的做法是,將取得國籍作為取得本國公民資格的法律條件。公民的概念在我國的使用有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解放后《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使用的是“人民”和“國民”兩個概念。1953年的選舉法開始使用“公民”作為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主體。1954年憲法正式使用“公民”作為基本權利和義務的主體。1975年憲法和1978年憲法沿用了這一稱謂。1982年憲法也使用了這一稱謂。根據本條的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公民”與“人民”的區(qū)別
    在憲法學上,我國的“公民”與“人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1、屬性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他是和外國人和無國籍人相對應的一個法律概念。人民是一個政治概念,它對應的詞是敵人。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在現階段,依據《憲法》序言第10段的規(guī)定,人民是指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所以公民和人民是兩個不同屬性的詞。
    2、范圍不同。公民和人民所指的范圍不同。二者是一個包含關系。公民的范圍大?還是人民的范圍大?當然是公民的范圍大,公民當中不僅包含了人民,還包括了取得了這個國家國籍的犯人、精神病患者、未成年人,當然還包括擁有我國國籍的敵對分子。他的范圍要比人民的范圍大。并且公民的范圍固定,只要具有中國國籍,你就是中國公民。
    因為不同的歷史階段,由于不同的政治任務和政治需求,人民的概念是發(fā)生變化的。比如抗戰(zhàn)時期所講的人民和解放時期所講的人民,是不是一個范圍呢?抗戰(zhàn)時期的政策是減租減息,地主實際上是包含在人民的范圍當中的。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地主是作為斗爭的對象的。所以公民和人民的范圍是不同的。
    3、引起的法律后果不同。公民當中的人民,是完全的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而公民當中敵人的權利和義務都受到限制。比如說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他不享有政治權利當中的選舉被選舉權。有些義務是不能承擔的,比如說為國家服兵役的義務。
    4、公民通常所表達的是個體的概念,人民所表達的是集體概念。
    三、權利和義務
    (一)公民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含義:
    1、權利,就是人們根據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實現某種愿望或獲得某種利益的可能性。公民的基本權利就是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在國家生活中享有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權利。特點有:a、公民的基本權利是國家權利體系中的基礎。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普通法的立法依據,普通法律不能與憲法相抵觸,那憲法當中規(guī)定的基本權利就成為一個國家其它法律規(guī)定公民具體的權利的立法依據和基礎。b、是穩(wěn)定的權利體系。因為憲法本身具有穩(wěn)定性,所以憲法本身規(guī)定的公民基本權利也具有穩(wěn)定性,不會輕易改變。c、基本權利具有不可轉讓性。憲法里規(guī)定公民的基本權利體現了公民的法律身份、公民的法律地位,不可轉讓,只能被剝奪,不能自動放棄。
    2、義務也就是公民按照憲法和法律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承擔的某種責任?;谶@種責任,公民必須為一定行為,否則會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這里行為包括作為和不作為兩種形式。例如: 法律要求消防人員在火災現場必須救火,這就是對消防人員提出作為要求,那消防員的義務就是積極救火,如果消防人員不作為,那就是違法行為,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是作為。咱們再說說不作為,法律規(guī)定不得假冒他人注冊商標,a的義務就是不得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那如果a實施了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之行為,就是觸犯了法律。理解了作為與不作為,大家還要知道,公民義務是基于國家法律的強制性規(guī)定,公民對于義務的履行不具有選擇性。法律強執(zhí)行規(guī)定是指法律規(guī)定必須這樣做,不能這樣做的條款,具體體現為“應當怎樣怎樣”、“不得怎樣怎樣”,例如“轉讓房屋所得應當依法納稅”,這是要求作為?!叭詢扰韵笛H不得結婚”,這是要求不作為。這些都屬于法律強執(zhí)行規(guī)定。
    3、我們把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稱做基本權利和義務,它是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和最低限度的權利和義務。是公民享有其他法律規(guī)定的具體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基礎。
    1、公民的平等權;
    2、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言論、出版、結社、集會、游行、示威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監(jiān)督權;
    5、人身自由;
    6、文化教育權利、7、社會經濟權利
    8、特定主體(婦女、老人、兒童受國家的保護;保護華僑、歸僑和僑眷的權利和利益。)
    (三)我國公民的五大基本義務:
    1、維護國家統(tǒng)一和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3、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
    4、保衛(wèi)祖國,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
    5、依法納稅;
    四、公民權與人權(一)人權的概念
    人權是指作為自然的、社會的人所固有的權利,包括生存權、發(fā)展權及公民人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享有的權利。
    今年10月14日晚,上海某公司司機孫中界駕駛面包車行駛在路上時,遇到一男子衣著單薄懇求搭車,男子上車幾分鐘后,孫中界的車即被兩輛車包圍、逼停,隨即孫中界被指認涉嫌黑車經營,被罰款1萬元。
    孫中界回公司后遭遇指責。他認為自己遭遇了“釣魚”執(zhí)法,他無法接受自己做了好事反被冤枉,遂用菜刀切斷左手小指以示清白。此事引發(fā)極大關注,一時間,針對“釣魚執(zhí)法”的追問占據各大媒體頭條位置。
    10月26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政府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處理意見。浦東新區(qū)區(qū)長姜木梁在會上表示,“10·14”事件中確實存在使用不正當取證手段,浦東新區(qū)城市管理行政執(zhí)法局10月20日公布的調查結論與事實不符,浦東新區(qū)政府為此向社會公眾公開道歉?!鳇c評: 法治建設為何要靠血的代價來推動?這促使我們思考今天的法治建設,應當由個案的糾錯轉向健全憲法人權保障機制、確立良好的憲法運行機制和制度安排,充分尊重公民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國家權力的監(jiān)督與制約。
    案例:江蘇先育后婚考公務員者遭拒錄事件
    徐州女考生王瑩于今年2月,報考了江蘇省的公務員考試,王瑩在筆試、面試、體檢階段都順利通過,但在政審階段由于此前“未婚生育”,屬非婚生育,最終被組織部門以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為由淘汰。9月7日,王瑩向徐州市中級法院提交了訴狀,分別將銅山縣委組織部以及徐州市泉山區(qū)人口和計劃生育局訴至法院。徐州市中級法院認為“銅山縣委組織部并非行政主體”,裁定對該案不予受理,同時告知王瑩到徐州市泉山區(qū)法院起訴泉山區(qū)人口和計劃生育局。■點評: 《公務員法》規(guī)定了錄用公務員的條件,以及不能錄用的情形。本案當事人所在地的組織部門在政審時把她刷掉了,我理解主要是認為她未婚先育、品行不良好。將一個本屬于個人私生活的隱私問題作為考察職業(yè)能力的條件,本身即構成了歧視。
    五、我國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
    (一)公民權利和自由的廣泛性
    廣泛性表現在:第一,享有基本權利和自由的主體非常廣泛。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絕大多數人是國家的主人,這就決定了在我國,享有權利的主體非常廣泛。我國現階段的權利主體包括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者,以及其他服從國家法律的人;即使那些極少數被剝奪政治權利的公民,也仍然享有與其身份相適應的公民權利。比如根據法律規(guī)定,罪犯除依法被剝奪或限制的權利以外,享有申訴權、辯護權、合法財產不受侵犯權、控告權與檢舉權等等。第二,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的范圍非常廣泛。根據憲法的規(guī)定,我國公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人身等各個方面。從基本權利體系來看,包括政治權利、人身權利、宗教信仰自由、社會經濟權利、文化教育權利等等。隨著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公民基本權利與自由的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擴大。
    (二)公民權利和義務的平等性
    3、不允許任何組織和個人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以外的特權,任何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
    第二,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也就是說,司法機關必須根據事實和法律,平等地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平等地追究一切違法犯罪的法律責任。比如人民法院組織法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對于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公民權利和自由的現實性
    現實性表現在:第一,實事求是的精神。具體表現為:
    1、現實中迫切需要的,就明確予以規(guī)定;
    2、堅持價值性與現實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
    3、雖應規(guī)定,但根據我國國情在長時間內做不到,就不予確認;
    4、權衡利弊,不適合規(guī)定的就不規(guī)定。
    第二,具有物質和法律的保障性。任何權利和自由的實現都離不開物質和法律作為后盾,我國憲法中規(guī)定了公民廣泛的自由和權利,同時又采取許多措施來保障這些權利和自由的實現。
    (四)公民權利和義務的一致性
    一致性表現在:第一,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主體是一致的。我國現行憲法第33條規(guī)定:“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痹谝话闱闆r下,不允許某些公民只享受權利,而另一些公民則只履行義務。
    第二,公民的某些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結合的,如勞動、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又是公民的義務。
    第三,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公民基本權利的有效保障將促使公民自覺地履行義務,公民義務的自覺履行將為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擴大創(chuàng)造條件。
    六、公民行使權利和自由的原則
    憲法確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并保障在現實中得以實現和受到尊重的權利和自由,這是民主憲政的基本要求。但應當注意,權利和自由并不是沒有限制,任何權利和自由的行使都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和其他相應的條件的限制。
    我國現行《憲法》第51條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边@是防止濫用權利的限制性規(guī)范,也是我國公民正確行使權利和自由的一條總的指導原則。
    總之,公民的權利和自由是會受到限制,但我們也要注意,限制不是為了消滅權利和自由,而是必須適當且不涉及權利和自由的本質內容。
    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指憲法規(guī)定的公民最主要的、必不可少的和最低限度的權利和義務,在公民權利義務體系中處于核心和基礎地位,是公民在國家中所處地位的反映。
    1、如何取得一國國籍?
    2、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含義
    3、公民享有哪些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