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
(一)消費者調查:需求狀況,數量與結構,消費狀況,出版單位看法和評價。
(二)市場環(huán)境調查:
1.社會政、經、文、科等宏觀因素,
2.有關出版業(yè)法規(guī)、發(fā)展狀況,技術進步等,
3.與出版單位聯系緊密的外部因素,如目標消費者、紙張等。
(三)出版物調查:
1.出版物結構、內容、形式、價格、產品生命周期等,
2.該類出版單位的數量規(guī)模、特色、競爭力排名等。
(四)市場競爭調查:
1.市場競爭一般情況,
2.競爭對手構成情況。
二、程序
(一)市場調查目標的確定:
調查主題,調查的基本方向,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般要經過提煉調查主體、確定調查項目和形成假設3步驟。
(二)市場調查設計
1.確定所需資料即資料的收集方法,
2.選擇調查工作的執(zhí)行者,
3.確定調查樣本,
4.顧忌調查費用,
5.作出時間安排,
6.制訂調查計劃。
(三)市場調查計劃的執(zhí)行
1.收集信息資料:
1)二手信息資料資料的收集,
2)原始信息資料的收集。
2.處理信息資料:
1)審核,
2)分類,
3)整理。
3.分析與總和信息資料。
4.提交調查報告:
1)序言,
2)主體,
3)附件。
三、市場預測的內容:
(一)市場需求預測:
1.市場需求總量預測,
2.細分市場需求量預測,
3.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預測。
(二)出版物產品預測
(三)價格預測:
1.了解競爭對手或競爭產品的價格,
2.了解不同價格水平對需求量的影響。
(四)銷售預測:
1.行業(yè)銷售預測,
2.市場占有率預測。
四、市場預測方法
(一)定性預測方法:
1.消費者意向判斷法,
2.銷售人員意見綜合法:
1)由銷售員給出預測結果,
2)對結果進行計算,
3)對各個期望值進行計算,求出平均預測值。
3.德爾菲法:專家意見法。
(二)定量預測法:
1.需求彈性預測法: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
2.世紀序列預測法:預測期銷售量=各期實際銷售量之和/觀察期數量
3.回歸分析法:根據相關因素多少分為一元線性回歸法、多元線性回歸法與非線性回歸法等。
(一)消費者調查:需求狀況,數量與結構,消費狀況,出版單位看法和評價。
(二)市場環(huán)境調查:
1.社會政、經、文、科等宏觀因素,
2.有關出版業(yè)法規(guī)、發(fā)展狀況,技術進步等,
3.與出版單位聯系緊密的外部因素,如目標消費者、紙張等。
(三)出版物調查:
1.出版物結構、內容、形式、價格、產品生命周期等,
2.該類出版單位的數量規(guī)模、特色、競爭力排名等。
(四)市場競爭調查:
1.市場競爭一般情況,
2.競爭對手構成情況。
二、程序
(一)市場調查目標的確定:
調查主題,調查的基本方向,即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般要經過提煉調查主體、確定調查項目和形成假設3步驟。
(二)市場調查設計
1.確定所需資料即資料的收集方法,
2.選擇調查工作的執(zhí)行者,
3.確定調查樣本,
4.顧忌調查費用,
5.作出時間安排,
6.制訂調查計劃。
(三)市場調查計劃的執(zhí)行
1.收集信息資料:
1)二手信息資料資料的收集,
2)原始信息資料的收集。
2.處理信息資料:
1)審核,
2)分類,
3)整理。
3.分析與總和信息資料。
4.提交調查報告:
1)序言,
2)主體,
3)附件。
三、市場預測的內容:
(一)市場需求預測:
1.市場需求總量預測,
2.細分市場需求量預測,
3.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預測。
(二)出版物產品預測
(三)價格預測:
1.了解競爭對手或競爭產品的價格,
2.了解不同價格水平對需求量的影響。
(四)銷售預測:
1.行業(yè)銷售預測,
2.市場占有率預測。
四、市場預測方法
(一)定性預測方法:
1.消費者意向判斷法,
2.銷售人員意見綜合法:
1)由銷售員給出預測結果,
2)對結果進行計算,
3)對各個期望值進行計算,求出平均預測值。
3.德爾菲法:專家意見法。
(二)定量預測法:
1.需求彈性預測法: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
2.世紀序列預測法:預測期銷售量=各期實際銷售量之和/觀察期數量
3.回歸分析法:根據相關因素多少分為一元線性回歸法、多元線性回歸法與非線性回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