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爸爸煮餃子

字號:

星期六的晚上,媽媽不在家,爸爸說他肚子餓,叫我煮一碗餃子給他吃。我搖搖頭,不好意思地說:“我很想為你煮餃子,可是我不會呀!”爸爸不甘心,鼓勵我說:“你總看過媽媽煮吧,你試一試!”聽了爸爸的話,我腦子里浮現(xiàn)出媽媽煮餃子的情景,覺得好像也不是很難,便決定試試。
    我先往鍋里倒上水,再打燃火,然后把餃子從冰箱里拿出來。在等水沸騰的這段時間里,我要抓緊時間做我最喜歡的活——調(diào)味。爸爸喜歡吃醋,我拿起醋瓶子就往碗里倒,咦?怎么是油亮亮的呀?哎呀,倒錯了!原來這個醋瓶子里是外婆裝的花椒油。我倒了這么多,還不把爸爸麻得大叫。我急忙把花椒油倒回瓶子里,可是碗口太大,瓶口太小,我又笨手笨腳,結(jié)果把花椒油灑得到處都是。如果媽媽看到櫥柜上的油漬,還不把我罵得狗血淋頭。我吐了吐舌頭,連忙用帕子把我的罪證消滅掉。雖然出師不利,但我還是不灰心。我重新找來真正的醋瓶子,咕嚕咕嚕地放了兩勺,然后放上少量的醬油、味精、白糖等,最后放上爸爸最喜歡的熟油辣子。看到小半碗香噴噴的調(diào)料,我仿佛聞到了餃子的香味。
    這時,鍋里的水開始冒泡泡了,我慌慌張張地把十幾個餃子扔進了鍋里,把蓋子蓋上,靜靜地等待著餃子煮熟。不知等了多長時間,我實在是忍不住了,打開鍋蓋,呵!一個個餃子像調(diào)皮的娃娃在水中不停地翻滾著。我用筷子碰了碰,軟了。媽媽說餃子軟了說明煮熟了,得趕緊舀起來。就在這關(guān)鍵時刻,我發(fā)現(xiàn)舀餃子的大勺子不見了。再煮,可就成餃子湯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忽然,我看見炒菜用的鏟子,靈機一動:我可以用鏟子把餃子鏟到碗里呀!我連忙拿起鏟子把餃子一個一個鏟到碗里。可鏟子太滑,好幾個都掉到櫥柜上,我只好用手撿到碗里,燙得我直咧嘴。
    當(dāng)我興沖沖地把煮好的餃子端到爸爸面前時,他已經(jīng)睡著了。聞到香味撲鼻的餃子,我忍不住嘗了幾個,覺得味道還不錯,雖然我不得不承認比起媽媽煮的還是要差那么一點點。
    第二天早上,爸爸告訴我:“你煮的餃子很好吃,不比媽媽煮的差哦!”媽媽卻什么也沒說,只是笑吟吟地把我拉到一片狼藉的櫥柜前,讓我觀察并打掃我的戰(zhàn)場。我一點也不氣惱,心想:大廚師都是這樣走出第一步的,如果媽媽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能做得更好!
    (金堂安邦小學(xué)四年級一班學(xué)生:周寓瑾)
    嘉賓點評:
    習(xí)作取材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卻揭示了一個大道理:眼見千次百次,莫如動手一次。煮餃子的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我”犯了三個錯誤,都寫得很生動——特別是放醋的連續(xù)錯誤。夸張而幽默的語言,讓人不禁發(fā)出贊許的微笑。想與小作者“切磋”的是,煮餃子一事的結(jié)局,是否拖得久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