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法干警考試民法學:債的概述

字號:

第一節(jié) 債的概念與特征
    一、債的概念
    債是指特定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我國《民法通則》第84條規(guī)定:“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笨梢?,我國民事立法是把債作為特定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予以規(guī)范的。進一步說,民法上的債,泛指某種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在這種民事法律關系中,一方享有請求他方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而他方則負有滿足該項請求的義務。例如,在買賣關系中,買受人有請求出賣人依約交付出賣物歸其所有的權利,而出賣人則相應地負有將出賣物交付買受人歸其所有的義務。在債的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的一方稱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一方稱債務人。生活中的合種合同關系、致人損害而引起的賠償關系等,都是特定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因而都是債的關系。
    民法上的債不同于民間所稱的債。后者僅指債務,且一般專指金錢債務?,F代民法中的債的概念既指債務,也包括債權,是債權和債務的結合。
    二、債的特征
    傳統(tǒng)民法中的債包括四項基本制度,即合同、侵權損害、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盡管這四項制度的具體內容和構成要件、社會功能、指導原則等各不相同,但都產生相同的法律效果,即一方當事人有權向另一方當事人請求其為特定行為,形成債的法律關系。
    概括起來,債的特征可表述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債是一種財產法律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可分為人身關系與財產關系兩大類,債的關系屬于財產關系,債權屬于財產權。財產關系是指能以而且應當以貨幣加以衡量和評價的社會關系。換言之,債是具有直接的經濟利益內容的法律關系,債的主體是為了這種經濟上的利益才參加到債的關系中來。所以,民法的等價有償原則在債的關系中表現得最為充分,而債的制度也就成為調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律制度。同時,債反映的財產關系是動態(tài)的財產關系,即財產流轉關系,也就是財產由一個主體移轉給另一個主體的關系,這也是債與物權的主要區(qū)別,物權反映的是靜態(tài)的財產關系,即財產的歸屬、利用關系。
    (二)債是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債的當事人即債的主體包括債權人和債務人,前者享有權利,后者承擔義務,主體雙方都是特定的。債權人的權利原則上只對債務人發(fā)生效力,而債務人也僅對債權人負擔義務,例如,甲與乙簽訂一項家具買賣合同,甲為出賣人,乙為買受人,就交付家具而言甲為債務人,乙為債權人,就支付家具價款而言甲為債權人,乙為債務人,乙只能請求甲交付家具。甲只能請求乙支付價款。換言之,在債的關系中,債權人和債務人都是特定的,所以民法理論上將債稱為相對的法律關系,將債權稱為對人權和相對權,這也是債權與物權的不同之處。
    (三)債是以特定行為(給付)為客體的法律關系
    債的客體是指債權和債務共同指向的對象,也稱為債的標的。因為債的本質是債權人得請求債務人為特定行為,所以債的客體就是債權人得請求債務人實施的行為,行為就是債權債務的載體。作為債的客體的行為在民法理論上稱為“給付”,它是債法上特有的抽象概念,包括諸如支付金錢、交付貨物、提供勞務、完成工作、轉移權利等各種由債務人所實施的特定行為。
    第二節(jié) 債的分類
    一、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
    按照債的設定及其內容是否允許當事人以自由意思決定,債可以分為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
    意定之債,是指債的發(fā)生及其內容由當事人依其自由意思決定的債。合同之債為意定之債。法定之債,是指債的發(fā)生及其內容均由法律規(guī)定的債。侵權行為之債、無因管理之債和不當得利之債均屬法定之債。
    區(qū)分意定之債與法定之債的意義在于,前者貫徹意思自治原則,在債的客體、內容及債務不履行的責任等方面均可由當事人約定;而在后者,債的發(fā)生及效力均由法律規(guī)定。
    二、特定物之債與種類物之債
    根據債的標的物的性質,債可分為特定物之債與種類物之債。
    (一)特定物之債
    特定物之債簡稱特定之債。特定之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特定之債是指各種特定給付的債,既包括給付特定的物,也包括給付特定的勞務、權利等。狹義的特定之債僅指債務人應給付特定的物的債,即以特定物為標的物的債。我們這里所說的特定之債是指狹義的特定之債。其根本特征在于,債的標的物于債成立之時即已特定,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定之債的意義在于:
    1.債務人只能以給付特定的標的物履行義務,債權人也只能要求債務人交付特定的標的物。原則上,當事人不能以其他標的物代替約定的標的物給付。
    2.在特定的標的物滅失時,發(fā)生債的履行不能,債務人不負履行責任。但如標的物的滅失是可歸責于債務人的事由發(fā)生的,則債務人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3.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特定之債,當事人可以約定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和風險轉移時間。
    (二)種類物之債
    種類物之債簡稱種類之債。種類之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種類之債,是指各種種類給付的債,如給付某類種類物,提供某類勞務,轉移某類權利等。狹義的種類之債,僅指以種類物為標的物的債。我們這里所說的種類之債即指狹義的種類之債。根本特征在于其標的物為種類物,于債成立之時當事人僅以一定的數量和質量確定標的物種類之債的法律意義在于:
    1.債的標的物是不特定的,具有可替代性。因此,在債成立之時,當事人需要確定標的物的數量和質量。如標的物的數量和質量不確定或不能確定,則債不能成立。
    2.在約定的標的物發(fā)生毀損滅失時,一般不發(fā)生履行不能。因種類之債的標的物具有可替代性,因而債務人在其標的物部分滅失時,仍然可以用余下的標的物履行債務,而不發(fā)生債的履行不能。一般說來,只有在債務人所有的該種類物全部滅失時,才發(fā)生債的履行不能。
    3.轉移所有權的種類之債,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時間不能在標的物特定之前,在法律沒有另外規(guī)定或當事人無另外約定時,標的物的所有權自交付時起轉移,標的物的風險也自交付時轉移給債權人負擔。
    區(qū)分特定之債與種類之債的意義在于:其一,在特定之債,除非債務履行前標的物已滅失,債務人不得以其他標的物代為履行,而種類之債則無此問題;其二,在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情況下,特定之債標的物的所有權可自債成立時發(fā)生轉移,標的物意外滅失的風險隨之轉移,而種類之債標的物的所有權及其意外滅失風險則自交付時起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