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紅樓

字號:

《紅樓夢》,被稱之為古代文學的巔峰之作,它沒有其它三大名著那種大氣的故事內容以及恢宏的場面,只是描寫富貴人家的興衰榮辱,同時也藉以諷刺了當時的社會,與其它的作品相比,它所描寫的是女子閨閣內的事,也許有些小家子氣,但卻獲得了如此高的稱贊,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
    《紅樓夢》中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林黛玉、賈寶玉之間的那種朦朧的愛情,賈寶玉、林黛玉兩人從小一起長大,兩小無猜,互生愛意也是情理之中,直到黛玉死后,寶玉才追悔莫及,寶黛二人的悲劇,二人不愿把先把事挑明是一個原因,但最終原因還是封建禮教對二人的摧殘,使這兩個封建禮教的叛逆者最終只能以悲劇收場,有時我在想,如果二人能夠互相道明自己的心意,如果薛寶釵沒有被指給寶玉,也許林黛玉就會打開自己的心結,就會好好休養(yǎng),就會如瘋道士與和尚所言終生不流淚,她和寶玉就會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吧!
    林黛玉、賈寶玉、薛寶釵,這三人的名字撞在一起時,也許就已經(jīng)暗示了這三人之間有算不清的債。人都說黛玉愛使小性子,尖酸刻薄,但也說明了黛玉有一絲率真。父母雙亡,寄居于他人屋下,黛玉也只好慎言慎行,生怕有了什么小差錯讓人說三道四。相比之下,薛寶釵呢,人都說她深明大義、懂事理,但為什么在她落選女后,在得知寶玉生下來便有一塊玉后,薛姨媽便在賈府有意無意提及自己女兒有一金飾并大說“金玉良緣”呢?寶釵在無意間聽到小紅的事后,為什么說出來的是黛玉而不是別人呢?我是否可以說她有一絲虛偽呢?最終“木石前盟”到底是敗給了“金玉良緣”。
    書中的黛玉是多愁善感的,黛玉葬花便是的例子,《葬花詞》更是充滿了傷感。但黛玉自幼喪命,后來父親也去世了,自此寄居賈府,寄人籬下為免他人說閑話,她的心思自然要比一般人要細膩,父母雙亡,自己又體弱多病,她對生命的感觸自然比他人更加敏感。嬌艷的花朵在這明媚的春天里凋謝了,鋪滿了一地,引發(fā)黛玉對芳華易逝的感觸,做了花冢,以表自己對芳華早逝的傷感。
    追根究底,林黛玉為賈寶玉流盡一世眼淚僅是因為自己還是絳珠仙草時神瑛侍者對它有灌溉之恩,以此體現(xiàn)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但寶玉乃是頑石化成,并非當初的神瑛,那真正的神瑛侍者又在何處呢?我想大家忽略了,文中還有一位寶玉,他與賈寶玉長相一模一樣,性情也十分相似,我想他才是神瑛侍者,是“真”寶玉。可憐的絳珠仙草,為報恩流了自己一世的眼淚,但最后卻是為了一個錯誤的人,真是造化弄人。
    寶黛愛情逝去不久,榮國府也接近衰敗,這一切的結局早在開篇寶玉夢游仙境時提及,榮國府樹倒彌孫散,幾乎所有人下場都不是很好,隨著寶黛愛情的逝去,寧榮兩府這名門望族也逐漸隕落下來,眨眼間,紅樓夢醒,過往的一切似乎煙消云散,悲歡離合也都化作一場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