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制度
(一)合同的訂立,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當事人訂立合同,采取要約和承諾方式。
1.要約: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同時到達;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在受要約人發(fā)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2.承諾: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應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時間內(nèi)到達要約人。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以非對話方式作出時應在合理期限內(nèi)到達,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同時到達。
3.合同成立的時間與地點: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簽字、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二)合同的生效
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有效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開始發(fā)生法律約束力,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1.無效合同:指合同雖然已經(jīng)成立,但因其欠缺法定有效要件,法律不予以承認和保護的合同。無效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可撤銷的合同: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經(jīng)向法院或仲裁機關請求可以消滅其效力的合同。主要包括: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乘人之危的合同。對于可撤銷的合同,有變更和撤銷兩種救濟方法。
3.效力未定的合同:指合同訂立后尚未生效,須權利人追認才能生效的合同。
(三)合同的履行
1.合同履行的原則:實際履行、全面履行、協(xié)作履行、誠實信用、情勢變更原則。
2.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jù)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在合同成立以后,后履行一方當事人財產(chǎn)狀況惡化,有可能不能履行其債務,可能危及先履行一方當事人債權的實現(xiàn)時,應先為給付的一方在對方未能提供擔保前,中止履行自己的債務的制度。
3.代位權:當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債權而有害于債權人債權時,債權人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權利,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4.撤銷權:是指當債務人放棄對第三人的債權、實施無償轉(zhuǎn)讓財產(chǎn)行為或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zhuǎn)讓財產(chǎn),而有害于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所實施的行為。
(四)違約責任
1.違約責任的概念: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債務或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時,對另一方當事人所應承擔的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違約責任的承擔形式:違約金責任;賠償損失;強制履行;定金責任;采取補救措施。
(一)合同的訂立,
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當事人訂立合同,采取要約和承諾方式。
1.要約: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可以撤回,撤回要約的通知應在要約到達受要約人之前或同時到達;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在受要約人發(fā)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2.承諾: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承諾應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時間內(nèi)到達要約人。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以非對話方式作出時應在合理期限內(nèi)到達,承諾生效時合同成立。承諾可以撤回,撤回承諾的通知應在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之前或同時到達。
3.合同成立的時間與地點:當事人采用合同書形式的,自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蓋章時合同成立,簽字、蓋章的地點為合同成立的地點。
(二)合同的生效
合同的生效是指依法有效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開始發(fā)生法律約束力,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前提。
1.無效合同:指合同雖然已經(jīng)成立,但因其欠缺法定有效要件,法律不予以承認和保護的合同。無效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2.可撤銷的合同:指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因意思表示不真實,經(jīng)向法院或仲裁機關請求可以消滅其效力的合同。主要包括: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顯失公平的合同、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乘人之危的合同。對于可撤銷的合同,有變更和撤銷兩種救濟方法。
3.效力未定的合同:指合同訂立后尚未生效,須權利人追認才能生效的合同。
(三)合同的履行
1.合同履行的原則:實際履行、全面履行、協(xié)作履行、誠實信用、情勢變更原則。
2.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人根據(jù)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
不安抗辯權:在合同成立以后,后履行一方當事人財產(chǎn)狀況惡化,有可能不能履行其債務,可能危及先履行一方當事人債權的實現(xiàn)時,應先為給付的一方在對方未能提供擔保前,中止履行自己的債務的制度。
3.代位權:當債務人怠于行使其對第三人享有的到期債權而有害于債權人債權時,債權人可以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的權利,但該債權專屬于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4.撤銷權:是指當債務人放棄對第三人的債權、實施無償轉(zhuǎn)讓財產(chǎn)行為或債務人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zhuǎn)讓財產(chǎn),而有害于債權人的債權時,債權人可以依法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所實施的行為。
(四)違約責任
1.違約責任的概念:指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債務或其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時,對另一方當事人所應承擔的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2.違約責任的承擔形式:違約金責任;賠償損失;強制履行;定金責任;采取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