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報告“旗幟鮮明”之公選考點總結
——從十七大報告看黨政公選考點之二
在十七大報告中,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寫到主標題上,鮮明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边@是報告的靈魂和標志,也是報告的新意和亮點。
這是首次明確指出和深刻闡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這是首次完整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這是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念,并首次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這是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表述改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黨的十二大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和任務,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這一表述改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七大將“建設”改為“發(fā)展”,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了新的偉大征程。
這是首次把“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寫入黨代會報告中。突出強調“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指出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
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边@說明:( )
A.物質不能脫離意識而存在
B.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由于意識的作用是可以改變的
C.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樣性
【解析】:C。
——從十七大報告看黨政公選考點之二
在十七大報告中,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寫到主標題上,鮮明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边@是報告的靈魂和標志,也是報告的新意和亮點。
這是首次明確指出和深刻闡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這是首次完整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這是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念,并首次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創(chuàng)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這是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表述改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黨的十二大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和任務,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這一表述改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七大將“建設”改為“發(fā)展”,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了新的偉大征程。
這是首次把“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寫入黨代會報告中。突出強調“繼續(xù)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指出解放思想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fā)展、社會和諧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
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边@說明:( )
A.物質不能脫離意識而存在
B.物質的具體形態(tài)由于意識的作用是可以改變的
C.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樣性
【解析】: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