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白蘞的原形態(tài)|性狀|性味: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馬瓞兒或茅瓜的根。全年可采,曬干。
【原形態(tài)】
①馬瓞兒,詳馬瓞兒條。
②茅瓜,又名:異葉馬瓞兒。
【生境分布】產(chǎn)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根呈紡錘形,或塊狀,長3~10厘米,徑1~2厘米,表面灰棕色,皺縮,有橫環(huán)紋。質(zhì)脆易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富含淀粉及纖維。
【性味】甘苦,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②《嶺南采藥錄》:味甘苦,性寒。
③《南寧市藥物志》:辛苦,寒。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肺、肝、脾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利濕,散結(jié)消腫。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fēng)濕痹痛,喉痛,目赤,濕疹,癰腫。
【出處】《生草藥性備要》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馬瓞兒或茅瓜的根。全年可采,曬干。
【原形態(tài)】
①馬瓞兒,詳馬瓞兒條。
②茅瓜,又名:異葉馬瓞兒。
【生境分布】產(chǎn)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性狀】根呈紡錘形,或塊狀,長3~10厘米,徑1~2厘米,表面灰棕色,皺縮,有橫環(huán)紋。質(zhì)脆易斷,斷面不平坦,黃白色,富含淀粉及纖維。
【性味】甘苦,寒。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苦,性寒。
②《嶺南采藥錄》:味甘苦,性寒。
③《南寧市藥物志》:辛苦,寒。
【歸經(jīng)】《泉州本草》:入肺、肝、脾三經(jīng)。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利濕,散結(jié)消腫。治熱咳,痢疾,淋病,尿路感染,酒疸,風(fēng)濕痹痛,喉痛,目赤,濕疹,癰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