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字號:

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教學與考試指導綱要
    

《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
    

第一章認識高等教育心理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高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內容,以及研究的原則和方法的了解,尤其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產生和各個流派的觀點的整體把握情況。
    二、考試內容
    1、高等教育心理學的含義
    2、實驗教育學及其代表人物
    3、桑代克及其科學教育心理學誕生及其標志
    4、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特點
    5、聯(lián)結派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6、認知派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7、聯(lián)結——認知派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8、人本主義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9、現(xiàn)代信息加工教育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10、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原則與方法
    

第二章 高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一般特征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一般心理現(xiàn)象和大學生身心活動的特點的認識。
    二、考試內容
    1、人的心理現(xiàn)象
    2、大學生身心活動的基本特點與教育
    

第三章高校學生學習心理概述
      一、考試目標
    主要考察學習者對學習的含義、學習的分類,特別是各種學習理論觀點的把握和運用水平。
     二、考試內容
    1、學習的含義
    (1)廣義的學習
    (2)狹義的學習
    2、布魯姆的目標分類
    3、加涅的按學習結果分類
    4、馮忠良按學習內容分類
    5、桑代克的聯(lián)結學習論
    (1)學習是聯(lián)結的觀點
    (2)嘗試錯誤的觀點
    (3)三個學習定律
    6、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學習理論
    (1)操作條件發(fā)射的含義
    (2)強化的觀點
    7、格式塔學派的學習理論
    (1)頓悟的含義
    (2)頓悟產生的條件
    8、布魯納的認知結構—發(fā)現(xiàn)理論
    (1)認知結構
    (2)發(fā)現(xiàn)學習的含義及其特征
    9、奧蘇伯爾的有意義學習
    (1)有意義學習的含義
    (2)有意義學習的條件
    (3)有意義學習的三種同化模式(見第四章)
    10、建構主義學習論
    (1)建構主義知識觀
    (2)建構主義學習觀
    (3)建構主義學生觀
    

第四章高校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學習
      一、考試目標
    主要考察學習者對陳述知識、程序知識以及策略知識的理解情況。
    二、考試內容
    1、知識學習的界定
    2、知識的分類
    (1)陳述性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2)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
    3、陳述性知識的表征方式
    (1)命題
    (2)命題網(wǎng)絡
    (3)圖式
    4、奧蘇伯爾關于認知同化的觀點及學習中的三種同化形式
    (1)同化的相互作用觀
    (2)三種學習同化的形式
    A下位學習
    派生下位或派生類屬(derivative subsumption)。
    相關下位或相關類屬(correlative subsumption)。
    B 上位學習
    C 并列結合學習(combinatorial learning)
    5、程序性知識的表征方式
    (1)產生式
    (2)產生式系統(tǒng)
    5、策略性知識的學習
    復述策略
    簡單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
    組織策略
    6、高校學生運動技能的學習
    (1)運動技能的定義
    (3)運動技能的分類
    7、運動技能的結構
    (1)運動技能的構成成分
    一般認為運動技能包括三個方面的成分。
    動作或動作組
    知覺能力
    體能
    (2)運動技能層級
    動作語匯的獲得
    連鎖與辨別
    問題解決
     8、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
      9、高校學生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
    (1)準確地示范與講解
    (2)必要而適當?shù)木毩?BR>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wěn)定清晰的動覺
    

第五章高校學生學習遷移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是否掌握了有關遷移的基礎知識和自覺運用遷移理論促進學生遷移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1、學習遷移的界定知
    2、學習遷移的分類
    3、形式訓練說基本觀點
    (2)共同要素說基本觀點
    (3)經(jīng)驗類化說基本觀點
    (4)關系轉換說基本觀點
    4、影響學習遷移的因素
    (1)學習對象的共同要素
    (2)已有經(jīng)驗的概括水平
    (3)認知技能與策略
    (4)定勢的作用
    5、高校學生遷移能力的促進
    (1)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2)科學精選教學材料
    (3)合理組織教學內容
    (4)有效設計教學程序
    (5)教會學生學習與遷移
    

第六章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力
      一、考試目標
    1、考察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對問題解決過程、問題解決策略以及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考察在在教學中如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考試內容
    1、什么是問題和問題解決
    2、問題的分類
    (1)精確問題與模糊問題
    (2)呈現(xiàn)型問題、發(fā)現(xiàn)型問題和創(chuàng)造型問題
    (3)對抗性問題與非對抗性問題
    (4)語義豐富的問題和語義貧乏的問題
    3、創(chuàng)造力的含義
    4、問題解決的過程
    發(fā)現(xiàn)問題
    明確問題
    提出假設
    檢驗假設
    5、奧蘇伯爾和魯賓遜(F.G..Robimson)問題解決的模式
    6、問題解決的策略
    (1)算法策略
    (2)啟發(fā)策略
    手段——目的分析
    目標遞歸策略
    7、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
    (1)有關的知識經(jīng)驗
    (2)習慣定勢與功能固著
    (3) 問題情境與表征方式
    (4) 醞釀效應
    (5)原型啟發(fā)
    (6)情緒和動機狀態(tài)
    8大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
    (1)影響創(chuàng)造力的因素
    (2)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
    A創(chuàng)設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環(huán)境
    B激發(fā)問題意識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
    C運用創(chuàng)造思維規(guī)律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
    

第七章 高校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學習動機含義、動機分類及相關知識的把握程度,特別是幾種動機理論的消化理解程度,以及在高校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等問題。
    二、考試內容
    1、學習動機的界定
    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個體從事學習活動的內在過程或心理狀態(tài)。
    2、動機與需要的關系
    3、學習情境中的動機
    認知內驅力
    自我提高內驅力
    附屬內驅力
    3、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4、學習動機的理論
    (1)強化理論
    (2)成就動機理論
    A基本觀點
    B代表人物
    默瑞(H.A.Murray,1938)
    麥克蘭德(D.McClelland)
    阿特金森(J.W.Atkinson)
    (3)歸因理論
    A基本觀點
    B 代表人物
    海德(F.Heider,1958)的觀點
    羅特(T.B.Rotter,1966) 的觀點
    韋納(B. Weiner) 的觀點
    C歸因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
    (4)自我效能感理論
    A基本觀點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結果期待
    效能期待
    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B代表人物
    4、高校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
    (1)設置合理目標
    (2)有效利用反饋與評價
    (3)增加學習任務的趣味性
    (4)合理運用獎勵與懲罰
    (5)利用競爭與合作
    (6)增強自我效能感
    (7)進行歸因訓練
    

第八章高校學生的自我意識與自我教育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自我意識、自我教育的理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主要特點和發(fā)展過程以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二、考試內容
    1、自我意識的內涵
    2、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主要特點
    3、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過程
    4、自我教育的含義
    5、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 全面地認識自我
    通過他人來認識自我
    通過自我來認識自己
    (2)正確地對待自我
    積極悅納自我
    理智對待自我
    樂觀憧憬自我
    (3)努力地完善自我
    確立正確的理想自我
    將理想自我細化為具體的子目標
    培養(yǎng)健康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與頑強的毅力
    進行積極有效的自我調控
    

第九章 高校學生群體心理與人際關系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群體特征、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以及群體對個體的影響,了解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以及高校人際關系的維護和建立。
    二、考試內容
    1、群體和群體特征
    (1)群體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標
    (2)群體是組織化的人群
    (3)成員間心理相容度比較高
    2、正式群體和非正式群體
    3、群體對個體的影響
    (1)社會助長
    (2)社會惰化
    (3)社會惰化現(xiàn)象產生的條件
    (4)群體極化
    (5)從眾
    A從眾的含義
    B影響從眾的因素
    4、班集體的類型
    5、集體輿論及其作用
    6、集體凝聚力的培養(yǎng)
    7、非正式群體及其特點。
    (1)心理相容
    (2)凝聚力強
    (3)會產生非正式領導
    8、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
    9、高校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
    (1)平等原則
    (2)尊重原則
    (3)真誠原則
    (4)理解原則
    (5)社會交換原則
    10、高校學生人際關系的建立與維護
    (1)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主動交往
    發(fā)現(xiàn)并贊賞別人的優(yōu)點
    合理對待批評
    (2)良好人際關系的維護
    避免爭論
    維護他人的自尊
    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學會批評
    加強交往,密切關系
    

第十章 高校學生的品德心理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品德與道德關系的理解,了解品德的主要理論,學會和掌握一些方法對高校學生進行行為矯治。
    二、考試內容
    1、品德與道德的界定
    2、品德與道德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幾種主要的品德理論
    (1)皮亞杰品德發(fā)展階段的理論
    (2)科爾伯格品德發(fā)展階段的理論
    (5)埃里克遜新精神分析品德理論
    4 、高校學生不良品行的矯治
    (1)學生品行不良矯正的心理依據(jù)
    (2)不良品行矯正的幾種常用方法
    A防范協(xié)約法
    B表征性獎勵法
    C強化暫停法
    D過錯矯正法
    E榜樣示范法
    

第十一章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考試目標
    考察學習者對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標注的了解程度,了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理解高校心理咨詢原則和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
    二、考試內容
    1、心理健康界定
    2、心理健康的標準
    2、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3、高校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分析
    (1)什么是心理障礙
    (2)高校學生常見心理障礙分析
    4、 高校心理咨詢的原則
    (1)保密原則
    (2)信賴性原則
    (3)教育性原則
    (4)主體性原則
    (5)時間限定原則
    5、高校心理咨詢和治療常用方法和技術
    (1)高校心理咨詢的一般方法
    A會談法
    B觀察法
    C測驗法
    (2)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
    A精神分析療法
    B行為治療
    C認知療法
    D人本主義療法
    

第十二章高校教學心理與教師心理
      一、考試目標
    1、考察學習者是否能夠運用教學設計理念設計和評價教學效果,能否運用教學設計的觀點分析具體的教學案例。
    2、考察對教師威信,教師成長與發(fā)展過程等問題的理解。
     二、考試內容
    1、教學設計中的心理問題
    (1)教學設計的概念
    (2)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
    A確定教學目標
    B組織教學內容
    C分析教學對象
    D選擇教學策略
    E選擇教學方法
    F選擇教學形式
    G選擇教學傳媒
    H確定教學效果
    2、教學交往的型式分析
    3、教學設計的心理學原理
    (1)教學設計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基礎
    (2)教學設計的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基礎
    A認知結構學習論與教學設計。
    B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
    (3)教學設計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基礎
    4、教師的威信與師生關系
    (1)高校教師威信的構成
    (2)教師威信的形成
    5、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
    (1)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過程
    (2)教師成長與發(fā)展的策略
    三、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題型
    1、基礎知識(填空)
    2、基本概念(名詞解釋)
    3、基本原理(簡答題)
    4、理論聯(lián)系實際(論述題)
    5、判斷與辨析(案例分析題)
    附:高等教育心理學考試題型
    一、填空(每小題1分,共10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入括號內)
    1、“鷹乃學習”一語出自•••••••••••••••••••••••••••••••••••••••••( )
    2、布盧姆將認知領域的學習目標劃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與•()
    3、1926年提出了創(chuàng)造過程四階段論,即準備階、孕育、明朗和證實四階段的英國心理學家是•••••••••••••••••••••••••••••••••••••••••••••••••••••••••••()
    4、觀察學習的榜樣有三種,即活的榜樣、誡例榜樣和•••••••••••••••••()
    5、提出學習三個定律即準備律、練習律和效果律的心理學家是••••••••()
    6、“水下?lián)舭小睂嶒炇悄囊环N遷移理論的經(jīng)典實驗••••••••••••••••••( )
    7、問題意識的兩個基本來源:••••••••••••••••••••••••••••••••••( )
    8、教師的成長階段包括: 適應階段,分化定型階段,成熟階段,中間還有一個階段是••••••••••••••••••••••••••••••••••••••••••••••••••••••••••( )
    9、成功概率在50%的任務是能調動•••••••••••••••••••••••••••••••()
    10、對偶故事法是哪一位心理學家研究品德的方法••••••••••••••••••()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自我效能感
    2、共同要素說
    3、教學設計
    4、陳述性知識
    5、品德
    三、簡述題(每小題8分,共40分)
    1、簡述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
    2、簡述奧蘇伯爾和魯濱遜問題解決模式。
    3、簡述發(fā)現(xiàn)法的主要特征。
    4、品德與道德的聯(lián)系。
    5、簡述強化理論
    四、運用實例論述在教育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15分)
    五、案例分析(15分)
    卡爾•劉易斯給十年級的學生上美國的歷史課。在上課鈴響之前同學們早已在座位上了,大家都急切地等待上課。但是,遲遲看不到劉易斯先生的身影。上課鈴響兩分鐘之后,劉易斯裝扮成喬治•華盛頓的模樣走了進來。他完全是18世紀的裝束,頭戴假發(fā),手拿木槌。他莊重地坐下,敲了一下木槌,然后說,“現(xiàn)在開始主持立憲會議。”為了這一天,學生們已經(jīng)準備了好幾周。每組由2、3名同學組成,各組分別代表原來的13個州。每個小組盡可能多地了解自己所代表的州、殖民地時代、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聯(lián)邦條例下的美國等有關內容。兩天前,劉易斯先生曾對每個學生進行了個別指導,告訴他們每個州對于一些重要問題的立場。例如,新澤西州和特拉華州的代表們認為,人數(shù)較少的州在政府中也應有充分的代表;而紐約州和弗吉尼亞州的代表則堅持認為,應嚴格按照人口比例確定代表。
    準備這場討論時,每個代表團都必須保證其成員能夠代表整個團體的意見。為此,劉易斯先生給每個學生隨機發(fā)了一個數(shù)字,數(shù)字從1到3。當要求某一代表團發(fā)言時,劉易斯先生喊一個數(shù)字,那么持有該數(shù)字的學生就要代表小組發(fā)言。
    劉易斯先生扮演華盛頓,他首先對討論的問題的重要性做了一番解釋,然后宣布開始討論。首先,他讓佐治亞州的代表發(fā)言,該州的代表是貝斯•安德魯斯。貝斯是一個害羞的女孩,但是她和同伴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并且她也知道同伴是她的后盾?!皞ゴ蟮淖糁蝸喼萏岢?***法案問題。我們經(jīng)歷了專權統(tǒng)治,我們強烈地要求人民必須都擁有自由的保障?!?BR>    在貝斯繼續(xù)闡述代表團起草的****法案的過程中,劉易斯先生對她所闡述的歷史的準確性,所代表州的實際利益的恰當性以及內容的組織和表述等方面進行評分。每節(jié)課結束后,他將會用這些分數(shù)對每個小組進行評價。討論在繼續(xù)。北加利福尼亞州的代表認為,他們有
    權向西擴張;而新澤西州則認為西海岸應當成為一個新的州;富有的馬諸塞州提出每個州的稅收應由各州自己保管;貧窮的特立華州則希望得到國家撥給的稅款。在討論的過程中,每個代表團都有機會進行某種“討價還價的交易”,投票贊成其他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的立場,因而換取其他州對自己州的支持。周末,劉易斯先生主持會議,對10個重要問題進行了表決。表決結束后,下課鈴敲響了,學生們涌向餐廳,此時他們還在繼續(xù)爭論著稅收、代表權、行政部門的權利等問題。
    請根據(jù)你所學到的教育心理學知識對上述案例進行分析,要求持之有據(jù),言之成理,注重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