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最后階段各科復習策略分享(3)

字號:

地理:回歸教材
    一、回歸教材、保持適量的訓練,提升綜合實戰(zhàn)能力
    臨考之前一個月,應重新回歸教材,把曾經整理過的基礎知識資料結合教材再次復習、記憶。同時利用各地的模擬試題保持一定的訓練量,建議每周地理單科及文綜練習各做一套,以保持題感及提高實戰(zhàn)能力。
    二、學會做題、學會分析、學會自己總結
    考前一個月,不能再一味大量做題,要對前期做過的、考過的、同一類問題進行歸納、比較、分析、總結,形成一定思維模式和答題的“基本公式”。例如:歸納總結有關描述地理特征(地形特征;地表環(huán)境特征;氣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農業(yè)生產特征;工業(yè)生產特征;農業(yè)、工業(yè)、城市、旅游區(qū)位特征;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征等)的答題思維模式。
    三、掌握讀圖技巧,突破讀圖分析題
    讀圖分析靈活、綜合性強、空間跨度大,由于這種題能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也是地理學科命題中富有特色的題型,所以考生要答好這種題型,必須做到: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思維敏捷,表達能力強。又由于這種題能夠命出智力價值較高的題目,所以考生失分率也較高。
    突破讀圖分析題的一般步驟:
    (一)仔細審題,提取信息
    審題要做到:一不看錯題目和材料;二不遺漏題目和材料;三要看全題目和材料;四要審準題目和材料。學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資料(榨干材料),找關鍵詞(得分點)。
    (二)針對問題,圖文轉換,組織答題
    答題要注意做到:述語專業(yè)化;邏輯合理化;結構層次化;順序科學化;分析徹底化。一定要在自己能說得明白的地方毫不猶豫地說徹底不保留;一定要注意輕重有別、前后有別,比較有把握的寫在前面,沒那么有把握的寫在后面。
    歷史:依據考綱,夯實基礎
    高考后一個月,正是歷史復習的黃金時期。復習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根據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復習。
    第一,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樹立信心。
    一、歷史學科的高考,在考查重點上以學科知識為根本,以學科能力為核心,以學科素養(yǎng)為主導,也就是高考試題立足于基礎知識,突出對能力的考查。雖然現在距離高考只有一個月,但歷史學科復習仍然大有可為。
    二、要依據考綱,夯實基礎。為考綱上的每個考點標上時間,然后背記下來,建立完整的歷史時間體系;把考綱上的考點展開,認真翻閱教材,為每個考點注上背景(原因)、過程(內容)、意義(影響);背記不是一頁頁地翻課本,而是要將考綱上的考點展開復述。
    三、由于高考閱卷是踩點給分,語法上的問題倒是其次,要強化對可充當關鍵詞、核心詞的歷史術語的理解和掌握。不厭其煩地做好以上工作,再輔以少量的練習(如每日十道選擇題、一道大題),按部就班、夯實基礎,那么到高考時在歷史學科上獲得相對滿意的分數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二,基礎中等的學生,現階段復習的關鍵是突出主干、突破重點。
    何謂主干知識?課本上筆墨多的知識并非就是主干,主干知識是指與其他知識產生較多聯(lián)系,能形成完整體系,并對現實有較多借鑒的知識。比如社會生活在書上篇幅很少,卻從細節(jié)上反映著所屬時代的歷史特征,社會生活的變遷則能體現歷史進步的步伐,所以社會生活史是主干知識。同學們在現階段要從繁雜的歷史知識點的海洋中跳出來,突出主干,形成對歷史的較為宏觀的認識。
    何謂重點?歷史學習的重點不是某一部分的知識,而是聯(lián)系和運用的能力。在背記的時候,要打開思路,想一想本處知識點的時代背景,再想一想本知識點在歷的發(fā)展脈絡,這就叫聯(lián)系;背過之后問問自己,把這個知識點背下來有什么用?能說明什么問題?能產生哪些認識?先回憶,后看書??上劝凑站V目提示,回憶教材內容。對回憶不起來的考點,再及時找到教材中的相應內容,加強記憶。前后看滾動發(fā)展??忌谟洃浀倪^程中,必須有意識地重復前幾天記過的東西,并按照教材結構,前后聯(lián)系起來。
    第三,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要立足于以下三點:訂計劃梳理考綱,拉網式地排查知識漏洞;就某一知識點,找來多道高考試題,體會高考設問角度的變化,熟悉高考考查的多種方法;進一步打開思路,豐富答題角度,比如同學們早就掌握了在回答歷史事件的背景或影響這類題目時,要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入手分析,現階段則要使答題得分點更加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