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級統(tǒng)計師基礎知識輔導:統(tǒng)計評價

字號:

(一) 統(tǒng)計評價及評價標準
    1. 什么是統(tǒng)計評價
    統(tǒng)計評價是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guī)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系是否協(xié)調。
    現狀分析主要是對分析對象進行評價。評價是最初步也是最基本的統(tǒng)計分析。
    對任何事物進行評價,都不能孤立地進行,都要與比較相聯系。
    2. 評價標準的選擇
    以統(tǒng)計評價中,選擇合適的評價標準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現實統(tǒng)計評價中,評價標準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時間評價標準:即選擇不同時間的指標數值作為評價標準。最常用的是與前一時期進行比較,還可以選擇與達到歷史水平的時期進行比較,與歷一些關鍵年份進行比較。
    (2) 空間評價標準:即選擇不同空間的指標數值進行比較。主要有:
    ① 與相似的空間比較
    ② 與先進(或)空間比較
    ③ 與(或)空間比較
    (3) 經驗或理論標準:經驗標準就是通過對大量歷史資料的歸納總結而得出的標準;理論標準則是通過已知理論經過推理得到的依據。
    (4) 計劃標準:即計劃部門或業(yè)務部門提出的計劃數、定額數、達標數。
    對于某一特定的研究對象,選擇過多的評價標準只會人為地造成思維的混亂。評價標準不在多,而在于恰當地選擇,其依據就是你的分析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有的統(tǒng)計工作者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僅用一項或很少幾項比較,就可以把問題分析得十分透徹,這里經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08年單選題】
    通貨膨脹率是調整利率水平需要參考的重要宏觀經濟指標之一。當通貨膨脹率超過5%時央行通常會加息。央行參照的這一評價標準是( )。
    A.時間評價標準 B.空間評價標準
    C.經驗或理論評價標準 D.計劃評價標準
    【答案】C
    (一) 簡單評價
    統(tǒng)計評價中,將一項統(tǒng)計指標,或指標體系中各個指標分別選擇評價標準,逐一進行評價的過程就稱為簡單評價。簡單評價是統(tǒng)計評價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評價,它是其他評價方法的基礎。
    簡單評價按指標不同分為:
    利用總量指標進行的規(guī)模比較,用以說明規(guī)模的大小;
    利用平均水平進行的一般水平比較,用以說明水平的高低;
    利用速度指標進行比較,用以說明速度的快慢;
    利用結構指標、比例指標、強度指標等進行比較,用以說明各種關系是否協(xié)調。
    簡單比較按比較的方式不同可分為:相對比較與相差比較。
    相對比較采用相除的方式,用以說明相對增長(或下降)的程度,相對比較一般適用于總量指標、平均指標。
    相差比較采用相減的方式,用以說明評價指標與評價標準之間的絕對差額,相差比較適用于一切指標,特別是速度指標、以及表現各種關系的結構指標、比例指標等。
    【07年單選題】
    2006年我國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2831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4.3%;年末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為4.1%,比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 )。
    A.對兩個指標的評價都屬于相對比較
    B.對兩個指標的評價都屬于相差比較
    C.對第一個指標的評價屬于相對比較,對第二個指標的評價屬于相差比較
    D.對第一個指標的評價屬于相差比較,對第二個指標的評價屬于相對比較
    【答案】C
    (二) 差異評價
    在統(tǒng)計分析中,我們總是用平均指標來反映研究對象的一般水平,并通過比較來反映研究對象與評價標準之間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
    1. 差異評價的一般方法
    除了通過比較來反映研究對象與評價之間在一般水平上存在的差距外,象平均差、標準差和標準差系數等也用來進行差異評價。我們主要介紹洛倫茨曲線和基尼系數的繪制與評價方法。
    (四)綜合評價
    掌握綜合評價的般步驟;
    熟悉綜合評價方法的基本思想和特點;
    熟悉如何通過系統(tǒng)聚類分析法來篩選指標;
    掌握消除不同量綱影響的常用方法——相對化法、函數化法(功效系數法)、標準化法及其應用
    運用多個指標對多個參評單位進行評價的方法,稱為多變量綜合評價方法,簡稱綜合評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將多個指標轉化為一個能夠反映綜合情況的指標來進行評價。
    1.綜合評價的特點和步驟
    與簡單評價相比,綜合評價的特點表現為:
    (1) 評價過程不是一個指標一個指標順次完成的,而是通過一些特殊的方法將多個指標的評價同時完成;
    (2) 在綜合評價過程中,一般要根據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加權處理;
    (3) 評價結果不再是具有具體含義的統(tǒng)計指標,而是以指數或分值表示參評單位“綜合狀況”的排序;
    綜合評價一般步驟
    (1) 確定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這是綜合評價的基礎和依據;
    (2) 搜集數據并對不同計量單位的指標數值進行同度量處理,以消除量綱的影響;
    (3) 確定指標權重;
    (4) 對經過處理后的指標值(變量值)進行匯總,計算綜合評價指數或綜合評價分值;
    (5) 根據綜合評價指數或綜合評價分值對參評單位進行排序。
    2.選擇指標的方法
    指標的選擇是綜合評價科學性的關鍵,這里主要介紹系統(tǒng)聚類分析法。
    系統(tǒng)聚類分析是通過判斷指標之間的親疏程度來篩選指標的一種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有兩個指標的作用完全相同,那么,以統(tǒng)計分析中采用這兩個指標與只用其中一個指標是沒有太大區(qū)別的,因此,在指標體系容量有限的條件下,應該盡是減少相似程度較大的指標。
    具體做法為:如果有n個指標,首先將每個指標看作一類,并根據指標親疏程度進行歸類。
    描述指標間親疏程度的指標有兩種:一種為相關系數,我們可以計算每兩個指標的相關系數,用以測度指標之間的相似程度,將相關系數的兩個指標(兩類)合并為一類;另一種是距離,將距離較近的指標合并為一類。
    一般在利用相關系數表示類間相似程度時,要將其變換為距離d,以便維持距離越小則關系越密切的含義,可以取
    在完成第一輪類(指標)合并之后,要重新計算類與類之間的距離,并椐以進行第二輪類(指標)的合并。
    重復這一過程,直到將所有指標合并成一類為止,形成由小到大的分類系統(tǒng)。
    整個聚類過程可以畫成一張聚類圖,用以反映各指標間的親疏關系。我們可以根據這種關系確定指標體系包含指標的個數(類數)。
    聚類結束后,每一類中選擇哪個指標為代表呢?一種方法是,根據專業(yè)知識通過考察哪個指標更有代表性,哪個指標更容易測得來決定;另一種方法是,計算每一類中各指標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