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須蟲 2月2日,教育部公布2012年工作要點,提出今年將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2月3日《新京報》)
異地高考(微博)其實并不復雜,一些地方政府不愿解禁隨遷子女在本地高考,并以戶籍作為限制,并不完全是出于戶籍福利的考慮。因為,現有教育體制下,高考終究還是一個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方式,各類高校將招生計劃配額給各省和直轄市,通過高考予以分配。如果將這樣的高考比作一個蛋糕的話,那么在蛋糕大小固定的情況下,隨遷子女的加入,無疑使得本地考生能夠獲取蛋糕的幾率減小。
況且,由于各地教育質量的差異,學生考試獲取分數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尤其是中部和東部沿海的一些省份,相當一部分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如果放到西部省份參加高考,不少能進入優(yōu)等行列。如果他們異地高考,無形之中就會讓本地考生失去競爭力。
正是因此,很多地方相對于其他領域的公共資源加快向外來人口解禁的同時,卻始終不愿在戶籍上讓外來人口子女實現“高考移民”。因而,推進異地高考,考驗的還是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
推進異地高考需要利益調節(jié)杠桿,必須改革調整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建立彈性的招生機制。
異地高考(微博)其實并不復雜,一些地方政府不愿解禁隨遷子女在本地高考,并以戶籍作為限制,并不完全是出于戶籍福利的考慮。因為,現有教育體制下,高考終究還是一個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方式,各類高校將招生計劃配額給各省和直轄市,通過高考予以分配。如果將這樣的高考比作一個蛋糕的話,那么在蛋糕大小固定的情況下,隨遷子女的加入,無疑使得本地考生能夠獲取蛋糕的幾率減小。
況且,由于各地教育質量的差異,學生考試獲取分數的能力也不盡相同,尤其是中部和東部沿海的一些省份,相當一部分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如果放到西部省份參加高考,不少能進入優(yōu)等行列。如果他們異地高考,無形之中就會讓本地考生失去競爭力。
正是因此,很多地方相對于其他領域的公共資源加快向外來人口解禁的同時,卻始終不愿在戶籍上讓外來人口子女實現“高考移民”。因而,推進異地高考,考驗的還是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問題。
推進異地高考需要利益調節(jié)杠桿,必須改革調整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建立彈性的招生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