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押密題2(5)

字號:

三、綜合題
    1、2011年4月1日,境外的甲公司和境內的乙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xié)議,乙公司將自己60%的股權轉讓給甲公司,并依法變更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丙公司(以下簡稱“丙公司”)。擬定的方案中,部分內容如下:
    (1)乙公司的債權債務由丙公司繼承。
    (2)甲公司收購乙公司60%股權的價款為1200萬美元。甲公司應當自丙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頒發(fā)之日起3個月內支付600萬美元,其余價款在2年內付清。
    (3)丙公司成立后,注冊資本由原來的2000萬美元增加至3000萬美元,增資部分雙方分期繳付,甲公司應當自丙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頒發(fā)之日起3個月內繳付第一期出資80萬美元。
    (4)丙公司的投資總額擬定為10000萬美元。
    問題:
    (1)根據本題要點(1)所提示的內容,指出乙公司的債權債務由丙公司繼承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
    (2)根據本題要點(2)所提示的內容,指出甲公司股權并購價款的支付期限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3)根據本題要點(3)所提示的內容,指出甲公司繳付第一期出資的數額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4)根據本題要點(4)所提示的內容,指出丙公司的投資總額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2、 A公司向B公司出售一批商品,并簽訂買賣合同。A按期供貨后,B于4月6日向A出具面額為30萬元的匯票,期限為5個月。A取得票據后不慎被C盜竊,C將票面金額改為50萬元,并在票據背書添加“A將票據背書轉讓給C”的字樣,盜蓋A公司公章;之后C又將該票據背書轉讓給D,D又背書轉讓給E。E到期向付款人B提示承兌,付款人B以A取得票據時未支付對價為由拒付。E取得拒付理由書后,向D發(fā)出書面追索通知,追索金額包括票據金額50萬元、逾期付款利息及發(fā)出追索通知費用2萬元。D以追索金額52萬元超過票據金額為由拒絕付款。C認為背書時未注明付款日期,票據要件不全,拒絕承擔責任。A以該票據被C變造且又未接到追索通知為由拒絕承擔責任。
    要求: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規(guī)定,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作為付款人的B對到期票據拒付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說明理由。
    (2)D拒絕承擔責任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說明理由。
    (3)C不承擔責任的理由是否成立?并說明理由。
    (4)C對該票據應承擔哪些責任,其行為屬于何種行為?
    (5)若C對該票據屬正常背書取得,A未接到追索通知,A是否應承擔連帶責任?并說明理由。
    3、甲為一住宅小區(qū)的開發(fā)商,其在樓盤尚未竣工并未取得預售許可證以前,即開始向社會公眾進行預售。
    張某有一學齡前孫子,因受甲售樓廣告的影響,對正在預售的樓盤的兒童樂園、游泳池、籃球場等公共設施非常感興趣,看中了一套面積為140平方米的商品房。雖然該商品房的價格明顯高于周圍樓盤,但張某認為該小區(qū)的設施對其孫子成長十分有利,故向銀行辦理了抵押貸款手續(xù),購買了該商品房。
    該商品房交房時,張某發(fā)現(xiàn)該小區(qū)并沒有售樓廣告所宣傳的兒童樂園、游泳池、籃球場等公共設施,隨即與甲交涉,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但甲認為廣告只是要約邀請,難免有夸張和虛幻之處,拒絕承擔違約責任。
    此后不久,張又發(fā)現(xiàn)其購買的商品房的實際面積只有135平方米,當即要求退房,也遭甲拒絕。張即向法院提起訴訟。
    經查,在張某向法院起訴前,甲已取得該商品房的預售許可證。
    有關部門還查明,在張某簽訂此購房合同后、辦理產權證前,甲又與李某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將此商品房賣與李某。
    2010年4月,張某將上述房屋出租給王某,并與之簽訂了為期2年的租賃合同。
    2010年8月,張某又將上述商品房出賣給陳某。
    要求:根據以上事實和有關法律規(guī)定,請分別回答下列問題:
    (1)張某與甲開發(fā)商簽訂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是否有效?為什么?
    (2)如張某與甲的售樓合同解除了,則貸款合同應當如何處理?
    (3)張某因小區(qū)沒有售樓廣告所宣傳的兒童樂園、游泳池、籃球場等公共設施而要求開發(fā)商承擔違約責任有沒有法律依據?為什么?
    (4)張某因其購買的商品房的實際面積只有135平方米而要求退房,能不能得到法律支持?為什么?
    (5)甲將一套商品房賣給了兩個消費者,應承擔什么責任?為什么?
    (6)張某將上述房子出賣給陳某時,其與李某的租賃合同是否有效?為什么?
    (7)張某出售上述房子時,作為承租人的李某享有什么權利?
    4、甲公司為乙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擬通過收購丙上市公司(以下簡稱“丙公司”)的股份,達到控制丙公司的目的。在董事會討論收購方案時,一些董事分別提出以下觀點:
    (1)以下屬的兩個子公司作為收購人,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收購丙公司的股份。兩個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計達到5%之日起3日內,即向中國證監(jiān)會提交書面報告,但對被收購公司暫時保密。
    (2)兩個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計算。合計達到5%時,并且每增加5%時,均應暫停交易。
    (3)兩個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計超過5%但未達到20%時,編制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
    (4)收購丙公司已發(fā)行的股份合計達到30%時,如果資金允許繼續(xù)進行收購,即向丙公司所有股東發(fā)出收購60%股份的要約。如果資金短缺,則向特定股東協(xié)議收購。
    (5)收購要約約定的收購期限初步定為20日,根據收購情況再作調整。
    (6)如果預受要約股份的數量超過預定的60%時,則以抽簽的方式確定收購預受要約的股份。
    (7)如果由于資金不足,導致無法繼續(xù)收購,則向中國證監(jiān)會提出豁免申請。
    (8)在收購行為完成9個月后,可以考慮將所持丙公司的股份部分轉讓給丁公司。
    根據以上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以上要點(1)的提示,說明兩個子公司的書面報告和暫時保密的做法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2)根據以上要點(2)的提示,說明兩個子公司持有丙公司的股份合并計算是否正確?暫停交易的做法是否正確?分別說明理由。
    (3)根據以上要點(3)的提示,說明兩個子公司編制詳式權益變動報告書的做法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4)根據以上要點(4)的提示,說明向特定股東協(xié)議收購的做法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5)根據以上要點(5)的提示,說明收購期限的約定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6)根據以上要點(6)的提示,說明以抽簽的方式確定收購預受要約的股份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7)根據以上要點(7)的提示,說明豁免申請的理由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
    (8)根據以上要點(8)的提示,說明收購行為完成后轉讓股份的做法是否符合規(guī)定?并說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