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白皮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去掉栓皮的樹皮。
【出處】《本草圖經(jīng)》
【拼音名】Wú Tónɡ Bái Pí
【別名】梧桐皮(《履巉巖本草》)。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去掉栓皮的樹皮。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梧桐子條。
【化學(xué)成份】樹皮含水分40.63%,灰分2.69%,粗蛋白質(zhì)4.16%,粗脂肪2.47%,粗纖維25.14%,戊聚糖和戊糖6.61%.尚含廿八醇、羽扇烯酮和少量蔗糖。樹皮浸出的粘液質(zhì)中含半乳聚糖,戊聚糖、糖醛酸、蛋白質(zhì)等。
【性味】《草木便方》:甘。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痔痰,丹毒。
①《本草圖經(jīng)》:主痔。
②《生草藥性備要》:生肌止痛,散血涼脾,敷跌打。
③《本草求原》:煎汁,治丹毒惡瘡,蟲痔脫肛。
④《草木便方》:和血,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脈。治婦人吐血,經(jīng)水亂,腰膝痹痛。
【摘錄】《*辭典》
【出處】《本草圖經(jīng)》
【拼音名】Wú Tónɡ Bái Pí
【別名】梧桐皮(《履巉巖本草》)。
【來源】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去掉栓皮的樹皮。
【原形態(tài)】植物形態(tài)詳梧桐子條。
【化學(xué)成份】樹皮含水分40.63%,灰分2.69%,粗蛋白質(zhì)4.16%,粗脂肪2.47%,粗纖維25.14%,戊聚糖和戊糖6.61%.尚含廿八醇、羽扇烯酮和少量蔗糖。樹皮浸出的粘液質(zhì)中含半乳聚糖,戊聚糖、糖醛酸、蛋白質(zhì)等。
【性味】《草木便方》:甘。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月經(jīng)不調(diào),痔痰,丹毒。
①《本草圖經(jīng)》:主痔。
②《生草藥性備要》:生肌止痛,散血涼脾,敷跌打。
③《本草求原》:煎汁,治丹毒惡瘡,蟲痔脫肛。
④《草木便方》:和血,祛風(fēng),除濕,通經(jīng)脈。治婦人吐血,經(jīng)水亂,腰膝痹痛。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