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主要為流行性乙型腦炎。自乙腦疫苗預防接種推廣以來,乙腦已漸減少,但每年夏、秋兩季蚊蟲多時仍有散發(fā)病例。乙腦病原為RNA病毒,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隱性感染較多。隨年齡的增長發(fā)病率迅速降低,故患病者大多為兒童,感染后可獲得較持久的免疫力。
1.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10~15天,大多數(shù)人感染后并不出現(xiàn)癥狀,呈隱性感染。少數(shù)患者,發(fā)病急,出現(xiàn)高熱、意識障礙、抽搐、惡心、嘔吐及腦膜刺激癥狀。嚴重腦干型者,可因腦疝突然出現(xiàn)呼吸停止。體檢雙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頸強直,提睪及腹壁反射消失,病理錐體束征陽性。經(jīng)4~6天體溫逐漸下降,反射重新出現(xiàn),聽力、視覺及思維順序恢復,以思維邏輯和遠事記憶恢復較慢。從患者近事記憶的恢復情況,可以推測其智力是否受影響。很多患者常因昏迷或氣管切開后,獲肺部感染,加重病情。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偏高,在(10~20)×109/L,腦脊液檢查,壓力正?;蛏愿撸话准毎黾?,在(0.05~0.5)×109/L,病初以多核較多,以后以單核細胞為主;糖、氯化物正常,蛋白增高。血清的抗乙腦抗體在恢復期比發(fā)病早期要增加4倍以上才有診斷意義。常用的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中,以中和試驗特異性較高。
3.診斷:在夏、秋季對出現(xiàn)高熱、意識障礙患者,結合腦脊液變化,在除外中毒性痢疾,化膿性、結核性腦膜炎等,最后可診斷乙腦。由于血清學檢查,對急診病人的診斷幫助不大,因此鑒別診斷著重于臨床表現(xiàn)和腦脊液的發(fā)現(xiàn)。
1.臨床表現(xiàn):潛伏期10~15天,大多數(shù)人感染后并不出現(xiàn)癥狀,呈隱性感染。少數(shù)患者,發(fā)病急,出現(xiàn)高熱、意識障礙、抽搐、惡心、嘔吐及腦膜刺激癥狀。嚴重腦干型者,可因腦疝突然出現(xiàn)呼吸停止。體檢雙瞳孔大小不等,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頸強直,提睪及腹壁反射消失,病理錐體束征陽性。經(jīng)4~6天體溫逐漸下降,反射重新出現(xiàn),聽力、視覺及思維順序恢復,以思維邏輯和遠事記憶恢復較慢。從患者近事記憶的恢復情況,可以推測其智力是否受影響。很多患者常因昏迷或氣管切開后,獲肺部感染,加重病情。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偏高,在(10~20)×109/L,腦脊液檢查,壓力正?;蛏愿撸话准毎黾?,在(0.05~0.5)×109/L,病初以多核較多,以后以單核細胞為主;糖、氯化物正常,蛋白增高。血清的抗乙腦抗體在恢復期比發(fā)病早期要增加4倍以上才有診斷意義。常用的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和血凝抑制試驗中,以中和試驗特異性較高。
3.診斷:在夏、秋季對出現(xiàn)高熱、意識障礙患者,結合腦脊液變化,在除外中毒性痢疾,化膿性、結核性腦膜炎等,最后可診斷乙腦。由于血清學檢查,對急診病人的診斷幫助不大,因此鑒別診斷著重于臨床表現(xiàn)和腦脊液的發(fā)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