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考試復習指導(二級)名詞解釋

字號:

心理咨詢師考試復習指導(二級)相關知識點考點總結如下:  
    系統(tǒng)家庭治療
    系統(tǒng)家庭治療(systematic family therapy)認為在家庭中,個體、個體之間的關系,以及家庭以外的大系統(tǒng),制約著個人的行為及內在的心理過程;個體之間以及個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基本聯(lián)系機制是信息反饋機制(包括言語及非言語機制)。因此,個人的病態(tài)行為,可以破壞家庭系統(tǒng)的內穩(wěn)態(tài),造成不良的變化。為了促進家庭系統(tǒng)的建設性變化,系統(tǒng)治療利用一切可以產生信息、傳遞信息的有效手段,包括靈活運用各種心理治療學派的方法,把心理咨詢師看成既是參與者,又是保持中立的觀察者和良好關系推動者,以利于大限度地促進和調整整個家庭系統(tǒng)的平衡。系統(tǒng)家庭治療適用于神經 癥、心身疾病、少年兒童心理一行為障礙的治療,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躁郁癥)和藥物依賴的康復治療,以及普通人群中的婚姻輔導、教育輔導、組織管理等方面。系統(tǒng)家庭治療的干預技術有以下幾種:
    (1)系統(tǒng)家庭治療的言語性干預技術
    1)循環(huán)提問。輪流而且反復地請每一位家庭成員表達他對另外一個成員行為的觀察,或者對另外兩個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看法。提問一個人的行為與另外一個人的行為之間的關系。
    2)差異性提問。涉及壓縮癥狀,擴展無癥狀的時間、場合或人事的情景性問題,使當事人受到啟示,理解癥狀性行為的出現(xiàn)是有條件的。
    3)前饋提問。未來取向的提問,對病態(tài)行為的積極賦義投射到將來,刺激家庭構想對于未來的人、事、行為、關系等的計劃,故意誘導這些計劃成為將會“自我應驗的預言”。
    4)假設提問。基于對家庭背景的了解,心理咨詢師從多個角度提出,有時是出乎意料的關于家庭的疑問。心理咨詢師這些假設須在治療會談中不斷驗證、修訂,并逐步接近現(xiàn)實。
    5)積極賦義和改釋。對目前的癥狀、系統(tǒng)從積極的方面重新進行描述,以一種新的看問題的觀點,理解到情景是相對的,一種現(xiàn)象的意義也是相對的,依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可以改變。
    6)去除診斷標簽。將咨客從病態(tài)標簽的壓抑下解放出來,解除患者角色。
    (2)系統(tǒng)家庭治療的非言語性干預技術
    1)家庭作業(yè)。為來訪的家庭布置治療性家庭作業(yè)。這些作業(yè)一般都是針對訪談時采取的干預措施,為鞏固其效果,促進家庭內關系的改進而設計的。留給家庭較長的間歇期,使其有較充裕的時間發(fā)生變化。布置這些擾動作用強大的作業(yè)需要有良好的治療關系作為基礎,否則很容易引起阻抗、治療關系中斷。常用的有:悖論(反常)干預與癥狀處方,單、雙日作業(yè),記秘密紅賬,角色互換練習,厭惡刺激。
    2)家庭塑像與家庭“星座”。按照某一家庭成員對自己家庭典型關系模式的看法,在訪談現(xiàn)場將每一位家庭成員按其個人的典型看法,擺成一組“家庭雕像”,使家庭結構可視化。然后,心理咨詢師引導討論、引入自己的評論,也可按照假設的治療目標,對“家庭塑像”加以合理調整。
    (3)注意事項
    1)心理咨詢師須同時處理多重的人際關系,保持中立位置或與家庭成員多邊結盟。
    2)干預對象和靶問題不一定就是作為患者的家庭成員的癥狀,因此,首次訪談時加以澄清,并合理使用關系技術中的“結構”和“引導”。
    3)部分干預技術有強大的激化作用,心理咨詢師培訓應在治療關系良好的基礎上使用,否則易于激起阻抗,甚至導致治療關系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