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一級結構工程師專業(yè)考試精講班講義第十二講(19)

字號:

樁基礎
    樁基礎既不是天然地基,也不是人工地基,屬于基礎范疇,是將上部荷載傳遞給樁側和樁底端以下的土(或巖)層,采用挖、鉆孔等非擠土方法而成的樁,在成孔過程中將土排出孔外,樁孔周圍土的性質并無改善。但設置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的樁基礎,樁周土受水浸濕后,樁側阻力大幅度減小,甚至消失,當樁周土產生自重濕陷時,樁側的正摩阻力迅速轉化為負摩阻力。因此,在濕陷性黃土場地上,不允許采用摩擦型樁,設計樁基礎除樁身強度必須滿足要求外,還應根據場地工程地質條件,采用穿透濕陷性黃土層的端承型樁(包括端承樁和摩擦端承樁),其樁底端以下的受力層: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必須是壓縮性較低的非濕陷性土(巖)層;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場地,必須是可靠的持力層。這樣,當樁周的土受水浸濕,樁側的正摩阻力一旦轉化為負摩阻力時,便可由端承型樁的下部非濕陷性土(巖)層所承受,并可滿足設計要求,以保證建筑物的安全與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