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調歌頭教案設計大全(七篇)

字號: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一
    1、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3、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一課時。
    (課前欣賞鄧麗君歌曲《但愿人長久》)
    師:大家覺得剛才欣賞的歌曲優(yōu)美嗎?
    生:優(yōu)美。
    師:就讓我們在這首歌曲的引領下解讀宋詞《水調歌頭》,走近文學大師蘇東坡。
    (板書課題、作者)
    師:同學們在初一時學過蘇東坡的《浣溪沙》,還能記得詞中的一些句子嗎?
    生: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師: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出示學習目標)
    (音樂聲中,師范讀全詞一遍,然后生自由朗讀全詞一遍。)
    師: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huán)境對話。
    1、與文本對話
    師:初讀課文后,我們了解了詞的大致內容?,F在開展小組討論,請大家將自己覺得難以理解的詞句提出來,看看同學能不能幫你解決疑難。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交由全班討論。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
    生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應該怎樣理解?
    生2:在清冷的月宮中起舞,賞玩自己孤單的影子,哪里比得上在人間??!
    生3: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在清澈的月光下起舞,賞玩著自己的影子,清冷的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呢!
    師:兩位的理解都有道理。
    生4: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也不太好理解。
    師:這句話是在責問月亮:你對人不應該有怨恨呀,但你為什么偏偏在人們離別的時候又亮又圓呢?詞人借此來表達對弟弟子由的深切思念。
    師: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上闋:望月-思歸;下闋:責月-懷人。
    師: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生1:我喜歡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三個短句很有節(jié)奏地描繪了月亮的行蹤,表達了作者思念弟弟難以入眠。
    生2:我欣賞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因為它由月亮的圓和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歡離合,而且悟出了人生難以十全十美的道理。
    師:對。由月到人,是由自然到人事;而由今至古,則使得這人生感觸更為深刻。
    生3:我欣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幸福美滿。
    師:是??!長久是時間,千里是空間,這兩句的境界是多么的開闊!
    師: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師讀小序,女生齊讀上闋,男生齊讀下闋。)
    2、與作者對話
    師: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里,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生1:我能理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獨郁悶,酒醉后幻想超脫人世間,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生2:我最欣賞你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中表現出來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見,飽受離別之苦,但你還能想到天下更多的離別之人,并祝愿他們,你有一種曠達的胸懷。
    生3:我會這樣問東坡大師:既然政治生活讓你感到愁苦郁悶,你為什么不像陶淵明那樣辭去官職,回歸田園,過著快樂的隱居生活呢?
    師:你的提問很有深度。實際上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進與退的問題。從詞中來看,東坡對此是很矛盾的。但從他為官的事實看,他沒有學淵明的退,他選擇了進!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雖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愛民,多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百姓們尊稱他為蘇公。所以,東坡的可貴就在于,他孤寂過,愁苦過,矛盾過,但他最終選擇的是奮發(fā)!我們都應該學習他樂觀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師:讓我們第三次來朗讀這首詞,注意領會詞人情感的變化過程。
    (生齊讀全詞。)
    3、與環(huán)境對話
    師:這首詞的想象與抒情都是圍繞著什么來進行的?
    生:明月。
    師:月下這一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不知觸發(f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懷!你能聯想一下,課文以外,還有哪些詠月抒懷的古詩文名句,你能對它們進行簡要的評析嗎?
    生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遠在天涯的親人,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
    師:這句和課文中哪兩句異曲同工?
    生: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生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遙望一輪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寫得很平實。
    師:真實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飾。
    生3:星漢燦爛,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張的手法描寫滄海的壯美,表現了曹操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寫得氣勢宏大,氣魄雄偉。
    生4: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以月下登樓所見表達了詞人亡國的憂愁和對故國的思念。
    生5:
    師:讓我們從古人筆下的優(yōu)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現實環(huán)境中來。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是怎樣面對的,或你將怎樣面對?
    生1:我失敗時,大多是靠老師和父母幫我從苦悶中解脫出來,我自己一般做不到。
    師:相信今天的學習以后,你自己拯救自己的成份會逐漸多起來的。
    生2:我以后遇到挫折,我會有苦悶,但不會消沉。因為人生很難一帆風順,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我會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從頭再來,努力去爭取成功。
    生3: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讓老師深受啟發(fā)。讀東坡的詞,我總想到李白。李白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東坡則說明有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醉以后,東坡欲乘風歸去,李白則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兩位大詩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還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里,老師斗膽將這兩句竄改為:人生失意仍須歡,莫使年華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師的觀點嗎?
    生:同意!
    師:讓我們集體將這首詞朗誦一遍。
    (生齊背全詞。)
    師:現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開展閱讀對話的途徑和方式:
    1、與文本對話:感知內容,品味語言。
    2、與作者對話:展開想象,領會情感。
    3、與環(huán)境對話:拓寬視野,加深體驗。
    大家對此有沒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生:有。
    師:好。這節(jié)課的作業(yè)是:嘗試通過閱讀對話的三條途徑解讀蘇轍詞《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師:最后,讓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十年以后,你還會再讀這首詞嗎?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
    生:會的。
    師:是??!優(yōu)秀的作品值得我們用一生去解讀。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如同暢飲陳年美酒,總讓人口齒留香,久而彌篤。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蕩,飄蕩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逢,我們都會從心底迸發(fā)出一個聲音:我愛東坡!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二
    1、通過誦讀來欣賞詠月詩詞。
    2、聯想《水調歌頭》抒寫的情境,理解該詞主題。
    3、體味《水調歌頭》有表現力的語言。
    導語:今天,我們走進中秋詠月詞中最著名的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秋使人想起團圓,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在中秋享受團圓的幸福,于是在眾多的中秋詠月詩詞中,總是離不開傷感的情調。那么宋代文學家蘇軾他又是如何面對離別的惆悵的呢,為什么他的這首詞稱得上中秋詠月詞中最著名的呢?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學習會找到答案。
    1、搜集詠月詩詞(不少于三句)。
    2、注音:
    闕( )乘( )瓊( )不勝( )轉( )綺( ) 嬋娟( )
    3、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解釋:
    達旦: 兼懷: 幾時: 把酒:
    宮闕: 何年: 乘: 歸去:
    瓊樓玉宇: 勝: 不勝:
    弄: 何似: 朱閣:
    綺: 綺戶: 無眠:
    不應: 恨: 何事: 全:
    嬋娟: 共嬋娟:
    5、翻譯全文:
    6、了解作者:蘇軾,字 ,號 ,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人, 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作品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等。散文、詩、詞、書、畫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詞是 派的代表,如 。與其父 、其弟 并稱為“三蘇”。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7、查閱資料,收集本詞創(chuàng)作背景:
    8、熟知內容:
    ①全詞的感情基調是 ,中心句是 , 。
    ②概括詞上下闋意思:
    上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㈠、一讀課文,字正腔圓,讀準字音。(預習2)
    ㈡、二讀課文,有板有眼,讀對節(jié)奏。(預習3)
    ㈢、三讀課文,咬文嚼字,讀懂詞意。(預習4、5)
    訂正、筆記欄
    ㈣、四讀課文,有情有味,讀透詞境。(預習7、8)
    1、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的是什么?(預習8②)
    2、上闋開頭四句反映了詞人對 的向往的心理狀態(tài)?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態(tài)呢?(聯系預習7寫作背景)
    3、“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又反映了他 的心理。為什么?
    4、矛盾最終結果是 。從“ , ?!眱删淇梢钥闯?。
    5、下闋是 引起“離人”的無眠。作者想通了“ , ” 是自然和人生的規(guī)律,自古皆然,是任何人無法抗拒的。既然離別不可避免,詞人最終表現出了 的心態(tài)。(聯系預習8①)
    6、這首詞表達了詞人 的思想感情?(聯系預習8①)
    7、朗誦本詞:要求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抑揚頓挫、有情有味,要能發(fā)揮聯想和想象,讀出矛盾的心理,積極的處世態(tài)度,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情致。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與苦悶時,你將怎樣面對?
    1、對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b、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c、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d、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富有深刻哲理的詩句是( )。
    a、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b、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d、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結語:生活中,難免會有挫折,有不幸,但只要我們善于運用理性的繃帶包扎感情的傷口,我們人生便會少幾分痛苦,多幾分快樂,少一些無奈,多一些智慧,少一點愁腸百結,多一點豁然開朗!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三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教學難點: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一、朗讀詞文,整體感知;二、借月抒情,走進詞境;
    三、名句重讀,讀懂詞情;四、拓展體悟,讀透詞心。
    師: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當當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于是千里嬋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說什么。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jié)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后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后。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從小序入手,問詞中借月亮來抒懷作者怎樣的情懷。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賞析并誦讀上闕中的前幾句。(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
    以“不關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句的對話練習,來充分理解懷子由的離愁別緒。
    ③“兼”字告訴我們作者舉杯對月,還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沒有介紹,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次《水調歌頭》,你從詞中去發(fā)現。(配樂朗誦)
    ④賞析上闕,抓住“不知”“歸去”讀懂詞人借月懷的內心祈愿,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后的愁苦與幽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這樣的幽憤與傷感中?從哪些詞句中可讀出來?(古難全;但愿)
    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和曠達情懷。
    (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并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里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愿——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1、出示李白的《把酒問月》和《月下獨酌》給大家。
    比較詩句:
    1、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3、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問:比較中發(fā)現了什么?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來《水調歌頭》的問月、舞月、愿月是從“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詩中繼承而來,借月亮來抒懷的詞作中它確是屬于頂峰之作了。)
    2、同學們,這讓我想起評論家周嘯天的一句話:“向上看一首詩的繼承,可知推陳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詩的影響,則可見其衣被百代之力?!币卤话俅械谋皇莿釉~,該讀披,披及的意思,換一個成語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過它為什么會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嗎?
    (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一位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后人的溫暖與美好,慰藉著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脫的靈魂裝著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著。)
    3、詞讀到現在,你肯定相信一種評價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鼻Ч沤^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歌頭》,能背誦就更好了。(配樂朗誦)
    優(yōu)秀的作品優(yōu)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后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發(fā)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下課,同學們再見!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四
    懂、背誦這首詞。
    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同學們,在我們傳統(tǒng)意識中,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不知道同學們在往年看中秋圓月時有何感受?今天,我們不妨來欣賞宋朝著名詩人蘇軾的詠月名篇《水調歌頭》??纯此母惺苋绾?。
    1、 對照小序部分簡介詞作背景,讓學生了解創(chuàng)作時間及創(chuàng)作原因。
    2、初讀全詩,感知內容。
    (1)學生讀書下注釋。
    (2)由學生迅速自讀課文。
    (3)點一生朗讀(學生點評后,教師.總結點評)
    (4)全班齊讀
    3、疏通全文
    (1)學生對照全文,自主疏通全文,并記下讀不懂、有問題的地方。
    (2)小小組交流問題
    (能小組內解決的自主解決,不能解決的有組長整理提出)
    (3)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4)打出全文注釋,學生自主整理在課本上。
    (5)問:對照注釋你認為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了什么?兩者聯系何在?
    (上闋——望月寫景;下闋——懷人抒情。兩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問:詞中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6)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你如何理解?
    4、 能力訓練
    (1)什么是聯想?什么是想象?
    (2)文中哪處是聯想?哪處是想象?
    (3)看圖一,發(fā)揮聯想,你能聯想到什么?
    (4)看圖二,發(fā)揮想象,你能想象到什么?
    5、 問:比較《十五夜望月》,你喜歡哪一篇?講講理由。
    6、音樂欣賞
    (1)播放王菲的 《水調歌頭》
    (2)第二遍播放,學生輕聲跟唱
    7、學生總結
    (1)一生.總結本課教學思路
    (2)由學生.總結學習本課的收獲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
    根據下文開頭,發(fā)揮豐富想象和聯想,續(xù)寫文章。
    金秋十月,夕陽西下。一老農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邊抽著煙,一邊浮想聯翩……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五
    1.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3.背誦這首詩。
    1.配樂范讀、打拍朗誦、足踏朗誦,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2.利用“主題”來建構以中秋月亮為題材的詩詞從而學會對詩詞的對比、區(qū)分與整合。
    3.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誦詩-析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背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再現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以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溝通課內外,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領會詩意,體會詩意,并積累名句。
    重點突破:多形式反復誦讀,情景教學,名句賞析。
    教學難點: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體味作品所蘊涵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豁達樂觀情懷。
    難點突破: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名句賞析、討論合作,幫助學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鳴。
    1.誦讀法
    2.情景教學法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
    學習方法:
    1.朗讀理解
    2.小組合作
    3.發(fā)揮想象
    教學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帶、多媒體課件、《明月幾時有》歌曲磁帶、《水調歌頭》書法作品
    一.導入新課:(引詞)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發(fā)人的藝術聯想,一勾新月會讓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們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學們能調動積累,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關明月的詩句嗎?(學生回答)那么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yōu)美畫面
    三.指導學生朗讀:(誦詞)
    (1.)教師范讀全詞(配以《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提示重點字讀音(多媒體出字)
    闕(que)瓊(qiong)綺(qi)勝(sheng)
    (2.)手打拍朗讀、足踏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要求:充分體會作品的節(jié)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3.)抽生讀,配樂。
    要求:字正腔圓,正確斷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闕讀
    要求:抑揚頓挫,略帶感情
    四.整體把握詩意(析詞)
    (1.)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提供背景,學生參考助讀資料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知道學生解讀詩意
    a.詞的上下兩闕主要寫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詩意
    b.上闕中哪兩個字最能體會作者對明月的向往?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又是哪兩個字把蘇軾帶回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體會作者感情起伏
    c.下闕中由中秋圓月聯想到什么?哪兩個字最能突出月圓人不圓的憂傷情懷?又是哪兩個字把筆鋒一轉,聊以寬慰,富有哲理?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
    d.上下闕的聯系何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并作補充講解
    我欲何似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上天――――——熱愛人間身世之感
    又恐
    無眠但愿
    下闕:月圓人離――難眠懷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難全
    五.品詩
    (1.)學生發(fā)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利用音樂烘托,多媒體畫面激發(fā)興趣,散文描述來激發(fā)學生想象,并帶領學生進入意境
    (2.)(學生活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學生自述眼前畫面,師生互相補充完整
    (3.)問: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那些詞句上?
    (學生活動)學生暢談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賞析美術作品、書法、繪畫,融合音樂,激發(fā)學生別出心裁讀古詩,并教育學生熱愛古詩詞
    2.名句互通,踏雪尋蹤、聯系課堂內外。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六.總結:這首詞雖飽含人生哲學,但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感覺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說教。詞中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無悲觀消極情緒,卻是豁達樂觀的祝福。怪不得人們說:“中秋詞自蘇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七.齊誦本詞。要求:沉浸詞中,飽含感情,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全詩高潮。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六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因此,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適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好辦法。本課主要寫了北宋大文豪蘇軾創(chuàng)作名詞《水調歌頭》的經過,屬于“文包詩”類文章。課文用詞豐富傳神,意境深遠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間流露出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和廣闊胸襟。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為此,我運用自主探究與朗讀感悟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聯系寫作背景理解重點句段,引導學生轉換角色,想蘇軾所想,悟蘇軾之情,并輔之以有感情的朗讀,可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一)師生談話,引入課題:
    1、同學們,一年一度的中秋節(jié)又要來到了,中秋節(ji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古代文人都喜歡以月亮為題材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篇,你能說幾句嗎?
    2、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與月亮有關的文章。
    (板書:但愿人長久)
    (二)聯系課題,鼓勵提問:
    1、看課題,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師歸納:
    (1)蘇軾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這首詞的?他的情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書上寫的那幾句詞該怎樣理解?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初讀課文,抓住情感線(著重圍繞第一個思考題):
    1、學生自讀圈畫(讀的形式可多樣化)。
    2、組織交流,教師板書:
    “心緒不寧——埋怨——寬慰”
    3、引導學生看板書再提問,即蘇軾為什么會心緒不寧?埋怨?寬慰?(重點學習目標)
    (四)轉換師生角色,深入探究課文:
    (學生扮演蘇軾,教師充當四年級的小學生)
    1、學習1—3自然段:
    (1)師:蘇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戶戶都在品嘗月餅,欣賞明月,您老為什么如此“心緒不寧”呀?
    (2)學生讀書準備。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說話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說服力,使人信服。
    (其間穿插多形式的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1)師:蘇老先生,您在遙遠的他鄉(xiāng)思念弟弟,“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嗎!這我已經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誰呀?
    (2)學生說(穿插讀)
    (3)看圖想象(利用多媒體):圖上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時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點讀好: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學生練習讀——指名讀(評點讀)——齊讀第四自然段
    3、學習第五、六自然段:
    (1)師:蘇先生,后來你的心情變了,還吟誦了一首千古名詞,最后五行我已讀過,可我還是不明白這幾行詞怎么能表達你的“寬慰”之情呢?請您給我解釋一下,行嗎?
    (2)學生各自朗讀后兩段。
    (3)鼓勵學生小組(也可同桌)交流,圈畫重點句段,準備回答。
    (4)組織班級交流:
    ①指名說;
    ②小組間相互補充;
    ③學生在書上畫出相關詞的意思:
    (重點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理解“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含義)
    ④師生分角色讀(分詞和詞的意思);⑤男女學生輪讀。
    (五)朗讀四、五、六自然段,加深體會作者情感。
    (六)課堂小結(結合板書)。
    但愿人長久
    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埋怨:月圓人不圓
    寬慰:真情留人間
    水調歌頭教案設計篇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詞中的字詞。
    能力目標:1、能當堂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2、了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tài)度。
    2、教學重點、難點:
    (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2)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3、課型:新授
    4、教法: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多媒體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1、放錄音泛讀,學生在聽的同時畫出停頓,揣摩語氣、語調。
    2、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詞,進一步了解全詞的內容。
    3、找同學泛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并畫出詞中的生字詞。
    4、全班齊讀,記憶好的同學可以背誦。
    今天我們的學習采取一種新的方式,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
    開展閱讀對話。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huán)境對話。
    1、與文本對話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解釋全詞,理解全詞大意(小組討論)。
    重點幾句話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BR>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BR>    其他同學還有疑難句子請?zhí)岢鰜?,大家討論?BR>    (2)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
    上闋:望月-思歸(寫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抒情)
    (3)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里,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通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么?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