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2012年高考熱點作文之:“熱”

字號:


    引言:熱,有自然界的,有人類社的;有可敬可愛的,有可怕可鄙的;
    有靜態(tài)的呈現(xiàn),有動態(tài)的表現(xiàn);有具象的可稱之為“熱”的情形,有內蘊的可稱之為“熱”的心緒……
    請以“熱”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題目解讀】
    此題“熱”為獨詞。對于此類題目我們首先要把握“熱”字義項?!盁帷敝饕幸韵铝x項:(1)溫度高,與“冷”相對,如熱水、熱帶、趁熱打鐵、發(fā)熱等;(2)情誼深,如熱心、熱情、熱忱、熱切、熱血、熱愛、熱心腸等;(3)旺盛,如熱潮、熱火朝天、炙手可熱等;(4)形容非常羨慕或想急切得到,如眼熱、熱衷等;(5)受很多人歡迎的,如熱銷、熱門兒、網(wǎng)游熱等;(6)用在名詞、動詞或詞組后形成的某種熱潮,如足球熱、旅游熱、奧運熱、追星熱、教輔熱等。
    在構思時,我們要學會發(fā)散性組詞,可以通過添加法組詞。組詞的方法不外乎前加和后加兩種?!盁帷弊智凹涌梢杂袩岬鹊?,“熱”字后加可以有熱(心)、熱(情)、熱(血)、熱(門)、熱(衷)、熱(戀)、熱(心腸)、熱(火朝天)等等。然后在若干個詞語中選擇一個適合你寫的詞語來寫。
    至于文體,寫作要求已經(jīng)規(guī)定:議論文或記敘文。具體寫哪種文體,因人而異。
    如果你掌握的是故事性較強的材料,那就選擇記敘文體。寫記敘文,那你就要考慮是寫自己還是寫他人,你是從正面宣傳肯定某種“熱”,還是從反面否定某種“熱”。
    如果你對某種“熱”表達自己的看法,那就選擇議論文體。寫議論文,那你就要考慮是熱情贊頌,還是深刻揭露,抑或是辯證剖析。
    總之,寫什么“熱”都行,關鍵要寫出作者對“熱”的感悟、體察、認知和思考。如命題作文“熱”,有考生通篇以“燃燒”點題,誠然,“燃燒”和“熱”有關聯(lián)性,但兩者并不全等,有偏題之嫌。
    【構思點撥】
    議論文:
    以《熱》為題,可以針對 “‘XX熱’中的冷思考”發(fā)表看法,可按如下提綱來寫:引論:列舉某種“熱”的現(xiàn)象,切入話題;本論:先剖析這種“熱”產(chǎn)生的背景和危害,接著引導讀者認識如何正確對待,結論:最后得出結論,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簡言之就是:現(xiàn)象剖析引導結論。
    以《熱》為題,可以針對產(chǎn)品和取名中的洋名現(xiàn)象發(fā)表看法,引論:列舉洋名“熱”的現(xiàn)象,提出“土名”也讓人有目共睹。本論: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分析洋名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指出名不副實的危害;筆鋒一轉,論證“土名”并非讓人退避三舍,照樣可以名揚天下;結論:切莫唯洋名是求。洋名未必遠揚,土名未必不揚。關鍵要是要名副其實。
    以《熱》為題,運用發(fā)散思維,從文化心理上探討有關“熱”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人類從茹毛飲血到取火煮食的進程是緣于對“熱”的追求,一個“熱”促使了電熱爐、煤氣灶、熱水器等器具的產(chǎn)生。“人走茶涼”等諺語、熱灶等習俗也反映了人們在心理上對“熱”的向往。再到任何事物熱后必然是冷,而冷門也隨時間的推移可能會變熱。
    以《熱》為題,把“熱”理解為氣候“熱”,可以針對全球氣候變熱現(xiàn)象發(fā)表看法,分析其原因,指出根治方法。
    記敘文:
    以《熱》為題,運用第一人稱,可以寫一段與“熱”有關的經(jīng)歷,不妨先從聽說某種“熱”寫起,既而寫自己跟從某種“熱”,然后再寫陷入某種“熱”,最后寫倒在某種“熱”上,最后省悟過來:不能盲目追求“熱潮”,否則害人害己。簡言之就是:聞熱跟熱陷熱倒熱悟熱。
    以《熱》為題,把“熱”理解為天氣熱,運用片段組接式,通過三個鏡頭:學生在操場上忍受著“熱”浪的煎熬堅持軍事訓練,鍛煉意志;農(nóng)民在田野里冒著“熱”氣的蒸熏勞作不息;建筑工人在施工場地忍受著“熱”火揮汗如雨;表現(xiàn)“熱”中方能陶冶情操磨練意志的主旨,抒發(fā)讓熱來得更猛烈些吧的豪情。各個片段間采用敘議結合。
    以《熱》為題,把“熱”理解為天氣,先從土地龜裂入題,接著敘寫在炎熱的日子里發(fā)生的軍民抗旱救災的故事,描繪了一幅幅尋水保苗的真實圖畫,表現(xiàn)“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主題。
    以《熱》為題,運用第三人稱,綜合運用多種敘敘方法,通過某位小學教師從教30年來,甘做人梯,嘔心瀝血,培育桃李的故事,表現(xiàn)“有一分熱就要發(fā)一分光”的主旨。
    【經(jīng)典素材】
    1、后羿射箭: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選自《淮南子》)
    2、天熱中暑人數(shù)增加 兩天3名老人中暑身亡。
    這幾天,廣州熱得像個火爐,不少體質稍弱的市民紛紛“倒下”。筆者昨天(7月1日)從市內各大醫(yī)院了解到,近三天來,各醫(yī)院急診接診病人較平時增加三成以上,大多有中暑早期癥狀。醫(yī)生提醒市民,一定要嚴防中暑!
    筆者從廣醫(yī)一院、市一醫(yī)院、市二醫(yī)院等醫(yī)院急診科了解到,雖然真正中暑的人不多,但出現(xiàn)早期中暑癥狀的每天都有將近10人。據(jù)介紹,從前天至昨天,僅華僑醫(yī)院就接到5起老人中暑的急救電話,其中三名老人在急救車到之前就已身亡。昨日下午3時許,在海珠區(qū)海關學院工棚旁一草地上,市民發(fā)現(xiàn)一名老太太的尸體,死因很可能也是酷暑。
    3. 正確看待高分復讀熱
    由此帶來很多的現(xiàn)實問題讓人憂慮:首先,浪費教育資源。這些高分考生積壓至下一年,增加了下一屆考生的升學壓力,又會造成新一批高分復讀,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一個高分復讀的怪圈,這種惡性循環(huán),是對本不充足的教育資源的浪費。從育人和擇才這個角度講,“高分復讀”的現(xiàn)象會干擾國家現(xiàn)行通過高考選拔人才的體系,是不應提倡的。從另一角度講,無論國家、社會、家庭,費盡心機培養(yǎng)人才,都是希望盡早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使用人才,從中得到更有價值的物質、精神回報。在歐美,從沒聽說有哪個城市在大規(guī)模地舉辦和宣傳“高分復讀”,因為每個人都希望早一天畢業(yè),早一天就業(yè),這意味著離個人的完全意義上的獨立更近一步,也就意味著可以早一天完成人的社會化進程,早一天享受生活的樂趣。其次,侵害應屆生利益。再次,引發(fā)“崇拜癥”。非不上,非熱門專業(yè)不讀,這是對高等教育的一種錯誤理解,完全忽視了大學只是人生的一個驛站,并不是一考定終生。
    4.奧運世博英語(論壇)熱再升溫
    據(jù)記者了解,北京奧運會期間,中國人再度掀起學英語熱潮,連街道胡同里的大爺大媽都能說上那么幾句外語,而2010年上海世博會即將舉辦,英語熱將再加一把火。
    “現(xiàn)在世界上許多人正在如火如荼地學習中文,中國人們卻仍然在大干英語事業(yè)。我接觸到許多中國的年輕人,他們的口語水平令人驚訝。”英國皇家語言學會首席會員簡天寶如此描述他所看到的中國“英語熱”。此間有關業(yè)內人士甚至告訴記者:“全世界三千萬老外學中文,全中國三萬萬華人啃英語,未來講英語的中國人超過英語母語者的數(shù)目已經(jīng)赫然在望。”
    5. 夏天就該“熱”著過 (冠華作文網(wǎng))
    老百姓常說夏天不熱,冬天不冷,遲早要作病這是什么意思呢?冬天由于氣血閉藏,儲藏營養(yǎng),為明年的生發(fā)做好準備。冬天不很好地儲藏陰精,春天的時候容易得熱性疾病。冬天冷的時候毛孔處于閉塞狀態(tài),有助于氣血內收,夏天熱的時候毛孔開放,有助于氣血往外走,這時候如果經(jīng)常開空調,代謝不暢,能不得病嗎?
    6.農(nóng)諺:“小暑熱,果定結;小暑不熱,五谷不結?!?“人么熱則叫,稻么熱則笑。” “大暑不燒苗,有秧無好稻”、“大暑不熱,五谷不結”、“大暑不暑,五谷不起?!逼鋵嵍际且粋€意思:熱是莊稼生長、成熟的必要條件。小暑、大暑越熱,莊稼獲得的熱量越多,就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積蓄淀粉,作物才會有好收成。
    7.描寫天氣熱的詩文:
    《和蔡仲謀苦熱》宋·梅堯臣大熱曝萬物,萬物不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飛鳥厭其羽,走獸厭其毛。人亦畏絺绤,況乃服冠袍。廣廈雖云托,呼風不動毫。未知林泉間,何以異我曹。蠅蚊更晝夜,膚體困爬搔。四序茍迭代,會有秋氣高。(天氣熱得干柴將要起火,禽獸也想剝了自身的皮毛,真是熱到極點了。)
    《大熱五首》宋·戴復古 :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萬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熱。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結。田水沸如湯,背汗?jié)袢鐫姟^r(nóng)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ㄗ茻岬奶鞖夥路鹗切苄苋紵奶炕鸶G。)
    《苦熱》唐·王維:赤日滿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輕紈覺衣重,密樹苦陰薄。莞簟不可近,再絺绤三濯。思出宇宙外,曠然在寥廓……(熱、焦燥得實在要命,真想到宇宙中去涼快涼快。)
    《水滸》寫天熱:熱氣蒸人,囂塵撲面。萬里乾坤如甑,一輪火傘當天。四野無云,風寂寂樹焚溪坼;千山灼焰,咇剝剝石裂灰飛??罩续B雀命將休,倒攧入樹林深處;水底魚龍鱗角脫,直鉆入泥土窖中。直教石虎喘無休,便是鐵人須汗落。有云: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nóng)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8、科學家預言:如果人們無法扭轉地球溫室效應的趨勢,那么地球將陷入一個不可逆轉的災難之中,直至走向末日。全球變熱的環(huán)境引發(fā)我們認真嚴肅地思考環(huán)保問題。
    【例文1】
    
鞠醒柳

    老李兒子高中畢業(yè)那會兒,正是出國熱“泛濫成災”的時候,兒子班上就有幾個同學天南海北地不知飛到什么地方去了。兒子李智也坐不住了,軟磨硬泡地要去新加坡。老李夫妻兩個都是普通工人,家里的積蓄也不多,哪里供得起兒子上新加坡呢?可孩子嘴皮子就是利索,不等老李說完就哭喊起來:“人家都說出了國才有出息呢,現(xiàn)在流行出國,你想讓我變成跟不上時代的土包子嗎?我將來還有什么前途呢?”得,這話嚴重了,哪能毀了兒子的前途呢?老李一咬牙,去吧!求爺爺告奶奶地借了錢貸了款,把兒子送出國了,從此夫妻兩人身兼幾職,風里來雨里去地掙錢還債,四十多歲的人兩鬢白發(fā)已清晰可見。
    一晃幾年過去,李智好容易回來了,工作先不急著找,說要結婚。老李急了,舊債沒還清呢,哪有錢讓你結婚?李智輕蔑一笑:“你懂什么?現(xiàn)在是‘畢婚熱’,一畢業(yè)就結婚,那才滋潤呢!我?guī)讉€哥們兒可都結了,別弄得我好像連個女朋友都找不到似的。不趕緊,過兩年好老婆都進了人家門兒了!”老李是個老實人,加上本來就寶貝兒子,哪能讓兒子討不到媳婦兒呢?新房子是買不起了,好在李家這套房子人家姑娘也不嫌棄,老兩口急急忙忙騰出房子,自己找熟人租了個車庫住著,總算湊合著讓兒子滿意地當了一回“畢婚族”。
    結婚后的李智也安份了一段日子,找了個平常的工作混日子。老李以為這下該消停了。不想李智突然打來電話說:“爸,我要炒股,借點錢給我!”炒股?那東西老李是知道的,弄不好就血本無歸??!老李剛想勸兒子,不想兒子卻先發(fā)制人:“爸,你要說什么我知道,你放心,賠不了,我好幾個同事都賺大錢了!趁著這‘炒股熱’,我也賺一筆,回來好好孝敬您!”兒子要孝敬他的話,老李這還是第一次聽說,他心頭一熱,就想不出話拒絕兒子了。放下電話,只見老伴顫巍巍地拿來一疊錢:“這可是咱倆的棺材本兒了,誰讓生了這么個兒子呢?”
    不出所料,炒股賠大了。李智心情不好,整天跟老婆大吵大鬧,不得安寧。這天李智跨進老李的車庫:“爸,我要離婚!”老李愣了,“孩子,婚姻可不是兒戲!”李智卻無所謂:“這有什么,現(xiàn)在離婚的人多了,可以稱得上‘離婚熱’了,我……”這下沒等李智說完,老李火了:“熱,熱!你只知道這個熱那個熱,為了你的‘熱’,我過的是什么日子,五十多歲,背駝了,眼花了,頭白了……李智啊李智,你什么時候才理智些呢?”
    兒子驚訝地望著老李,不滿地嘟囔一聲:“老古董!”說完就離開了。這里,留下老李夫妻倆老淚縱橫……(冠華作文網(wǎng))
    【點評】
    這是一篇感時傷懷針砭時弊的記敘文。
    文章緊扣文題,塑造了一個不切實際盲目跟熱的“兒子”形象。兒子李智先跟“出國熱”,次跟“畢婚熱”,再跟“炒股熱”,最后趕上了“離婚熱”。李智的每一步選擇都跟“熱”有關,他的每一次失敗都是盲目跟熱的結果,他的每一次跟熱都給他的父母和家庭帶來了深重的負擔。李智跟熱的人生軌跡生動地告訴人們,盲目跟熱其害無窮。
    文章還巧妙地將主人公的姓名擬定為“李智”,與“理智”諧音,這個叫“李智”的人的種種行為恰恰是極不理智的,這就形成了名和實的反向對比,產(chǎn)生了特殊的藝術效果。
    【例文2】
    
謝益

    當世界范圍內刮起一場漢語熱的同時,我們這些地道的中國人又在干什么?
    如今,各國都向世界敞開了自己的大門,我們的漢語也走向了世界。世界各國相繼出現(xiàn)“漢語熱”的狂潮,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漢語熱,熱在她的歷史悠久。
    悠悠歷史,上下五千年,漢語傳承至今。
    從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纂書、隸書、楷書,其間還伴有行書和草書,這樣的文字演變脈絡,世界上又有哪一種文字可與之相提并論?
    奧運開幕式上單就一個“和”字,就有各種不同的寫法,中國文字的悠久歷史可見一斑。
    漢語熱,熱在她的博大精深。
    從小,咱們就領略了漢字的魅力,漢字中有形聲字、象形字、會意字……又有多音字,形近字。任何一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內涵,處于不同的語境之中,意義又會有相應的改變。
    從古至今,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多少的精華。從詩經(jīng)、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又豈是英語的26個字母能夠相比的呢?
    ……
    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但同時也值得我們去深思。
    如今的我們放著屬于自己的瑰寶文化不去認真研究,卻整日沉溺于英語單詞的背誦之中,沉溺于數(shù)理化的題目之中,似乎大家都堅信了那句俗話“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殊不知作為漢語的基礎要是學不好,要想走遍天下,可謂是“天方夜譚”。
    再來看看我們自己的漢語水平,漢字寫得東倒西歪,一塌糊涂,普通話中方言夾雜,吐字不清,更不要說對古典詩詞歌賦的理解和賞析了。有多少人的漢語水平能夠真正登得上大雅之堂呢?甚至一些人似乎只可與奧運村中那些剛學漢語的外國人來相互“媲美”了。
    而看到那些一口流利普通話,對中國文化了如指掌的外國人,難道不令咱們這些真正的炎黃子孫汗顏嗎?如果再如此“怠慢”我們的中國文化,將來我們又有何種顏面去面對我們的列祖列宗呢?
    漢語是我們的國粹,是我們的瑰寶文化,漢語熱理應讓我們中國人來掀起。
    【點評】
    這是一篇典范的議論文。文章針對“漢語熱”展開議論,作者先以極其自豪的筆調從“漢語熱,熱在她的歷史悠久”和“漢語熱,熱在她的博大精深”兩方面對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作了深層次的剖析,表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由衷熱愛。但作者筆鋒一轉,在文章后半部分對目前某些國人輕視漢語,糟蹋漢語的現(xiàn)象作了無情的鞭撻,令人深思。
    那些大干英語事業(yè)的中國人們,該是你們猛醒的時候了,起來吧,捍衛(wèi)我們的母語。
    【例文3】
    
一考生

    棒棒糖的滋味早已彌散在時空隧道里,時間仿佛指縫間的流沙,書桌里再也容不下連環(huán)畫和零食的空間了,班主任嚴厲的眼神警示我們高三來了,他來得倉促而又突然,在抬頭低眉間,我早已置身于高三的暖爐中,來不及脫掉棉襖和手套,我被烘得大汗淋淋,原來高三屬于熱季。
    那天,送走了高三師長們,我們成為“準高三”學生,玉蘭花浪漫地開了一季。明年這里不再有我們的身影,我們也會像他們一樣在玉蘭花盛開的季節(jié)離開,今年夏天特別熱,六十幾個人的溫度把教室的電風扇都薰熱了,汗把頭發(fā)浸濕了,捋去汗水,一切仍得繼續(xù)。抬頭透過窗戶看到在夏日暮色的彌漫的大操場,在夕陽的黃昏下漸次延展穿越微微發(fā)燙的地面,天空有寂靜的鳥群飛過,高三的夏日灼灼逼人,激起了我們的興奮與熱情,這個蘭花浪漫的夏季好熱,這個夏日深埋心底的理想種子它正在拔節(jié)生長,竭盡全力汲取養(yǎng)分,它要長成一棵參天大樹,它自信地說:“讓烈日來得更猛烈些吧!”
    在高三途中顛簸而行,峭壁深澗時時而見,這條路上我們走得大汗淋淋,也許一不留神便會墜入無底的深淵,害怕自己忘記理想,害怕自己失去斗志,那股自信的綠樹時常被風吹彎被雪覆蓋。我猶豫了,心也開始隨著燥熱的天氣浮動,越是浮躁越覺得悶熱,高三真的好熱好熱。
    時間似水流淌著,寒風吹走了那落滿頭發(fā)和睫毛的桂花花瓣,在季節(jié)的交替中高考越來越近了,今年的寒冬會冷嗎?本已準備好的棉襖,在這個看似寒冷的冬天并沒有發(fā)揮多大的作用,每天為了學習忙得焦頭爛額,顧不得外面氣溫是否零下,只知道為了一道做不出的題常流汗,為了那不及格的分數(shù)而燥熱,手套早已塵封在書桌底部,手指拿著筆在本上不停地舞動,難怪今年手上的凍瘡也少了,十二月的教室仍然暖烘烘,那是熱情的力量,激情的泉源,六十四顆向上的精神帶動著的心臟熱烈地跳動,發(fā)散的熱量,匯聚的熱能,溫暖了整個高三教室。
    高三沒有寒冬,高三是一個屬于希望的六月的夏天,屬于每一位拼搏學子放飛理想的動感地帶。
    【點評】
    這是一篇模擬考試的考場佳作。作者以高三為背景,選取高三學年中酷暑和寒冬有代表性兩個時段,看來瑣碎、尋常,但是非常生活化,而且滲透了人物情感,表現(xiàn)了高三學子,心懷理想,胸有激情的火熱迎考場景。這篇習作富有詩意的語言和昂揚奮發(fā)進的進取意識讓我們感受到高三確實是一方熱帶。
    作者對生活觀察細致、體念深刻,所以真摯感人。能引起每位高三學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