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級議論文寫作:拒絕平庸

字號:

中國文化倡導中庸穩(wěn)重,做事講究謀定而后動,待人處事采用調和折中的態(tài)度。在這種思想下,必定會造就很大的一批平庸之人,但也只有在這些人為襯托下,才可體現(xiàn)出不平庸的人的偉大成就
    中國有句古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但在封建古代等級森嚴的社會背景下,從平民到將軍之位有哪止十萬八千里之遙。但劉邦卻做到了。一個原本的市井小混混,家里兄父都看不起他,無背景,無聲望。助他抵達皇帝寶座的,恐怕是他那不甘平庸的一顆心吧!擁兵起義,招攬賢士,但在當時秦末的那種群雄并立的混亂年代,豈不如同滄海一粟?但最后,文有張良蕭何,武有韓信,憑著幾人的雄圖大志,憑著劉邦不甘平庸,滅秦朝,敗霸王!是王室后裔又如何?是九五又如何?無論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劉邦拒絕平庸,所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李白一句:“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道出了多少寂寥。當唐玄宗召李白進宮面圣時,想必李白是歡喜的吧,想著終得圣上賞識, 那是一種何等崇高的榮耀?。∮谑抢畎兹肓藢m,卻不曾想,皇帝只是叫他來賦詩為宮宴助樂罷了。理想是豐滿的,現(xiàn)實卻是骨感的。李白不得不面對殘酷的事實!身為詩人的潔身自好又如何能融入這奢靡的宮中生活呢,他拒絕了參與當時黑暗的政治,在沉悶的宮廷之中,他是那么的獨特。無論最后是出于什么原因,李白出來了,不再有人再壓抑他的性情,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這是一種多大的驕傲?雖無人與我同行,但也永遠不會寂寞。若無這種拒絕平庸的驕傲,李白又如何有詩仙這種飄渺灑脫的名號呢?
    王安石被人們記住的一個原因就是《王安石變法》。朝堂上有眾多反對者,就是皇上也是搖擺不定,變革可謂是舉步維艱,但他沒有屈服,他不甘心放棄自己的政治抱負。雖然曾被罷官,但他兩次為相,拒絕聽從當時處于主流地位的保守派思想,拒絕成為平庸的人。雖然變法失敗了,但也造就了一個獨屬于王安石傳奇。
     拒絕平庸,其實平庸不一定就代表無用,那是代表一種模式。而如同劉邦、李白、王安石之人,他們拒絕了那個時代束縛他們的條文,所以他們的成就流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