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語言的魅力

字號:

尊敬的領導,親愛的同行們!
    本次課堂教學,我體現(xiàn)的專題是<< 以重點句為切入點,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今天我執(zhí)教的《語言的魅力》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寫的是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給一位雙目失明的行乞老人的木牌上加了幾個字,幫助老人行乞的事,說明了恰當?shù)剡\用語言文字,會產(chǎn)生非凡的感染力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效果。
    結合我們的研究專題,這節(jié)課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
    1、抓住課文重點句子,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會產(chǎn)生非凡的感染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后一個自然段。
    這篇課文我設計了以下流程:
    一、引言激趣,導入新課。
    二、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三、朗讀感悟,深入體會
    1、以問題為引,進入文本。[+小學教 學 設 計 網(wǎng)_www.xxJXSJ.cn-}
    2、引導學生體會“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在寫前與寫后人們的思想與行為變化。
    3、引導學生體會“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見”這句話的表達效果,并進行想象與動筆訓練。
    4、指導背誦。
    四、遷移閱讀,聯(lián)系生活,延伸體會語言的魅力。
    根據(jù)這篇文章的特點,我采用圍繞中心句,揣摩關鍵詞句、有感情地朗讀等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解決。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時候,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實際來談體會,尊重學生有個性的見解,不強求統(tǒng)一。
    在課堂中,我力圖通過以下方法來體現(xiàn)我們小專題的研究成果
    一、引言激趣,滲透課文內(nèi)容
    開課伊始,師以一段夸贊學生的語言引入,生談感受,由生到文,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體驗了語言的魅力,滲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在開課時做這樣的鋪墊,為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抓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在進行新課時,我采用了讀課文,畫出重點句的辦法。以重點句為切入點,將學生迅速帶入學習、探究的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同時使學生進入閱讀與理解文本的情境。
    三、以重點句為突破口,引領學生走進文本
    1、抓住重點詞、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學生畫出重點句后,我以問題“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上這句話的?”為引,直接將學生帶入到文本中尋找答案。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引領學生理解重點詞語“衣衫襤褸、無動于衷”,達到體驗文本的目的。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利用媒體資源,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學生體驗春天來了是什么樣時,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談談你在春天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去干什么等,學生談完感受后再來閱讀文本,播放動畫感受春天,使學生從更深的層次感悟文本。
    3、抓住文本留白,發(fā)揮想象,進一步體驗文本。在學生已激發(fā)了對盲老人的同情之后,我接著提出:除了給錢,人們還會怎么做呢?利用文本的留白處,發(fā)揮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的思想情感達到一定高度,真正體會到語言所產(chǎn)生的巨大魅力,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寫話的訓練,實現(xiàn)語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
    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地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對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不提出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將共同參與學習,有啟發(fā)、有針對地進行評價,使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