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新西蘭花展

字號: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文性極強的作品,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在平凡樸實的語言中,體現(xiàn)出“人們應該尊重并關(guān)愛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這一鮮明的主題。如“花展上沒有刻意培育的名貴品種,所有的花卉都盡可能讓它們呈現(xiàn)本來的自然狀態(tài)。新西蘭人尊重一花一草,平等地對待所有的生命,由此可見一斑。”一句,頗耐人尋味。不培育名貴品種,告訴我們新西蘭人對于生命的尊重,即使是面對植物,也要“呈現(xiàn)它們本來的自然面貌。”同時,為下文的升華主題打下伏筆,對于“生命的尊重”,不僅僅是尊重花草,更是尊重每一個人。課文先寫新西蘭人的眼中花展的重要程度——“人人都不想錯過”然后寫花展的傳統(tǒng)——“提前一天向一些特殊群體開放”,由此展現(xiàn)出新西蘭人“尊重關(guān)愛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之所以在“正式對公眾開放的前一天”是要讓這些特殊群體和正常人一樣欣賞到花展,之所以“只對特殊群體優(yōu)先開放”是為了他們不受擁擠和打擾。其中描寫了特殊群體的人們參觀花展的感人場景?!安豢傻謸醯纳淖饑馈焙汀按禾臁闭f明這些人盡管是病弱的,但是卻應當同樣擁有享受生活的美好的權(quán)利,點明中心,值得回味。
    二、教法學法設計
    二期課改的內(nèi)涵是要讓課程適應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園地。二期課改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理念、新的課程,更給我們教師的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機遇。我們在教學中必然會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創(chuàng)造,必然會摸索乃至形成新理論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使素質(zhì)教育落到實處。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課的導入,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端的時間內(nèi),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fā)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上課伊始,利用兩分鐘新聞播報這個小小版塊,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信息。這種自由表達,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更重要的是調(diào)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大屏幕上出現(xiàn)了一幅幅新西蘭美麗的風光圖片,加上老師繪聲繪色地講述,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師生的互動,成功的導入,對學生起著先聲奪人、先入為主的作用。一開始就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的心牢牢吸住,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使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磁場。
    (二)質(zhì)疑交流 深化認識
    美國的布魯巴克認為:“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遵循的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睂W生能自己質(zhì)疑提問,說明學生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tài)。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chuàng)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外向?qū)W習法等形式的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商討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堂課中主要圍繞兩個大問題來展開,1是一花一草已經(jīng)表示所有的花草,所有的生命還包括哪些呢?2是花展有一個傳統(tǒng),就是它在正式對公眾開放的前一天,只對一些特殊群體優(yōu)先開放:殘疾人、智障者和老年人,以使他們不受擁擠和打擾。你們有什么疑問嗎?第一個問題由老師扶著學,第二個問題放手讓學生去學。學的過程中,老師不斷地提醒學生拿起筆圈圈畫畫,在不懂的地方打上記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在交流整理問題中,幫學生歸納提問的訣竅:提一些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學生有了疑問,再經(jīng)過幾個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議論,問題解決了,課文也學懂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這樣,既使學生學懂了課文內(nèi)容,又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逐步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xiàn),由思生疑,由疑促思。
    (三)讀有所感 讀有所思
    單一的朗讀訓練形式會使學生厭倦、注意力分散。所以,我們在進行朗讀訓練時,要結(jié)合實際需要和教材的特點,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訓練,如齊讀、指名讀、引讀、自由讀、略讀、精讀、配樂讀等。如配樂感情朗讀課文后一節(jié),隨著美妙的音樂,或激昂、或舒緩,使學生把書本中的文字轉(zhuǎn)化成了生動的畫面,感情自然流露其中。 此外,還開展各種朗讀競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甚至與教師賽讀,鼓勵每一位同學,只要多練習,便一定能取得進步,超越別人。把朗讀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訓練到位,通過朗讀深刻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