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會工作師考試中級實務輔導3

字號:

三個建議
    (二)牢記十二個字
    作為考生,要善于在學習中學會歸納總結,并且將有關的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否則如社會工作師水平考試,三門科目,厚厚三大本書,上百萬字,要在短時間內(nèi)全部消化吸收,談何容易?以《社會工作實務(中級)》來說,別看洋洋灑灑數(shù)十萬言,筆者以為,其實只要記住十二個字,就算基本把握社會工作實務的核心精神和主要內(nèi)容了。十二個字“六、六”相隔,可以分成以下兩組:
    1、“疊加式”和“嵌入式”。
    這六個字可以說是概括了目前中國社會福利服務(也就是社會工作實務過程)中的兩大核心內(nèi)容:一是提供物質幫助,保障其基本的生存;二是提供專業(yè)服務,發(fā)展其“自助”的能力。提供物質幫助是我們傳統(tǒng)的社會福利服務服務的主要功能,而提供專業(yè)服務,則是社會工作服務的精髓。前者屬于物質性的社會福利,而后者則屬于精神性的社會福利。
    所謂“疊加”或“嵌入”,就是在解題時,特別是在設計介入策略(這可以說是《社會工作實務(中級)》考試中核心的部分,也是出題教師想看的答案)時,既要有我們傳統(tǒng)社會福利服務的主要內(nèi)容,更要加上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服務特色。從更通俗的角度講,也可以換成八個字、兩結合,即:“虛實結合”、“新舊結合”,虛和新,是指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服務;實和舊,就是我們傳統(tǒng)的社會福利服務。兩者一結合,構成一個解題的框架,應該可以涵蓋我們解題的全部內(nèi)容了。
    2、“生存”、“增能”、“回歸”。
    這六個字可以說是概括了社會工作服務過程的核心要素,也是我們在做“案例分析題”和“方案設計題”的“需求預估”、“介入策略”和“工作目標”時必須要考慮的三個要義。在社會工作視角中,人的“生存”永遠是第一位的,因此,無論針對社會工作實務的哪個領域試題,預估需要和問題,設計介入策略,首先必須要考慮服務對象的生存問題。
     其次,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服務宗旨告訴我們,要讓服務對象真正自立,關鍵是要通過各種專業(yè)技術提升他們的能力和信心,使他們能夠依靠自身的力量應對困難、解決問題,這是我們在設計介入策略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后,社會工作服務的終極目標,是要讓服務對象“回歸”,讓個人、家庭、組織和社區(qū)恢復正常的功能,回歸正常的狀態(tài),終回歸社會。因此,在設計介入策略和工作目標時,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
    (二)適當做題
    由于是考試的《指導教材》,因此每本書的容量都不宜過大,從而導致《社會工作實務(中級)》一書中的案例顯得太單薄、太稀缺(這也是其他兩本教材的共同特點,所以整套教材成了高度概括的理論著作)。
    沒有豐富多樣的案例,考生要理解掌握本科目,就相對比較困難一些。這里就需要考生自己多做些課外作業(yè)——收集一定的案例,向教師討教,跟同學切磋?;蛘哒乙槐举|量良好的習題集來熟悉社會工作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具體情景,訓練解題的思路。俗話說“熟能生巧”,應對“案例分析題”和“方案設計題”的主要辦法,就是在掌握了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基本原理、基礎知識和工作方法基礎之上,適當找些案例來檢驗自己應對具體情景的能力。
    由于考題中的案例大多都是出題者為考試而“有意為之”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未必會遇到過這樣的情景,不少具有豐富實務工作經(jīng)驗的考生,忽然間看到如此陌生的場景,一下子被一大堆的文字嚇懵了,手足無措,無從下筆。適當做些練習,可以讓自己逐漸熟悉解題的思路,找準破題的切口,終找到考試的感覺,不再因為陌生而焦慮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