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報關員考試:《協調制度》的由來和發(fā)展
《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簡稱H.S)(以下簡稱《協調制度》)是指原海關合作理事會(1995年更名為世界海關組織)在《海關合作理事會商品分類目錄》(CCCN)和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的基礎上,參照國際上主要國家的稅則、統計、運輸等分類目錄而制定的一個多用途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目錄。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海關自1992年1月1日起開始采用《協調制度》,使進出口商品歸類工作成為我國海關最早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執(zhí)法項目之一。
一、《協調制度》的基本結構
從總體結構上講,《協調制度》目錄與《海關合作理事會商品分類目錄》基本一致,其將國際貿易涉及的各種商品按照生產部類、自然屬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為21類、97章。《協調制度》主要是由稅(品)目和子目構成[稅(品)目號中第1至第4位稱為稅(品)目,第5位開始稱為子目],為了避免各稅(品)目和子目所列商品發(fā)生交叉歸類,在許多類、章下加有類注、章注和子目注釋,設在類、章之首,是解釋稅(品)目、子目的文字說明,同時有歸類總規(guī)則,作為指導整個《協調制度》商品歸類的總原則。
《協調制度》是一部系統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表,所列商品名稱的分類和編排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從類來看,它基本上按社會生產的分工(或稱生產部類)分類的,將屬于同一生產部類的產品歸在同一類里。從章來看,基本上按商品的自然屬性或用途(功能)來劃分的。
二、《協調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
《協調制度》是各國專家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晶,它綜合了國際上多種商品分類目錄的長處,成為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的一種“標準語言”,從而方便了國際貿易,避免了各工作環(huán)節(jié)的重新分類和重新編號。其主要優(yōu)點是:
(一)完整
《協調制度》目錄將迄今世界上國際貿易的主要商品全部分類列出,同時,為了適應各國征稅、統計等商品分類的要求和將來技術發(fā)展的需要,還在各類、章列有起到“兜底”作用的“其他”稅(品)目或子目,使國際貿易中的任何商品,包括目前還無法預計到的新產品都能在目錄的體系中歸入合適的位置,以確保無論任何一種商品都不會被排斥在該目錄范圍之外。例如,第一章活動物,最后的稅(品)目號“01.06其他活動物”,該品目包括了除本章章注所規(guī)定的“不包括”項以及本章其他稅(品)目號已有具體列名的以外的其它所有活動物。又如,第六類化學產品的最后的稅(品)目號“38.24”,就包括了該類中其他稅(品)目號未列名的化學工業(yè)及其相關工業(yè)的產品,這樣,凡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合適稅(品)目號的化工產品就可放在該項“兜底”稅(品)目號中。加之歸類總規(guī)則四“最相類似”原則的綜合運用,這就保證了目錄對所有貨品無所不包的特點。
(二)系統
《協調制度》的分類原則遵循了一定的科學原理和規(guī)則,將商品按人們所了解的自然屬性、生產部類和不同用途來分類排列,同時,還照顧了商業(yè)習慣和實際操作的可能。因此便于理解、便于歸類、便于查找、便于記憶。
(三)通用
該目錄在國際上影響很大,目前已為200多個國家(地區(qū))所采用,并且還有許多國家正積極準備,以期盡快采用。由于采用同一分類目錄的國家的進出口商品相互之間具有可比性,同時,該目錄既適合于作海關稅則目錄,又適合于作對外貿易統計目錄,還可適用于作國際運輸、保險、生產、貿易等部門的商品分類目錄。因此,《協調制度》目錄的通用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商品分類目錄,加之作為《協調制度》主體的《協調制度國際公約》規(guī)定了締約國的權利和義務,這就保證了該目錄的有效統一實施。
《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簡稱H.S)(以下簡稱《協調制度》)是指原海關合作理事會(1995年更名為世界海關組織)在《海關合作理事會商品分類目錄》(CCCN)和聯合國的《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的基礎上,參照國際上主要國家的稅則、統計、運輸等分類目錄而制定的一個多用途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目錄。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海關自1992年1月1日起開始采用《協調制度》,使進出口商品歸類工作成為我國海關最早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執(zhí)法項目之一。
一、《協調制度》的基本結構
從總體結構上講,《協調制度》目錄與《海關合作理事會商品分類目錄》基本一致,其將國際貿易涉及的各種商品按照生產部類、自然屬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為21類、97章。《協調制度》主要是由稅(品)目和子目構成[稅(品)目號中第1至第4位稱為稅(品)目,第5位開始稱為子目],為了避免各稅(品)目和子目所列商品發(fā)生交叉歸類,在許多類、章下加有類注、章注和子目注釋,設在類、章之首,是解釋稅(品)目、子目的文字說明,同時有歸類總規(guī)則,作為指導整個《協調制度》商品歸類的總原則。
《協調制度》是一部系統的國際貿易商品分類表,所列商品名稱的分類和編排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從類來看,它基本上按社會生產的分工(或稱生產部類)分類的,將屬于同一生產部類的產品歸在同一類里。從章來看,基本上按商品的自然屬性或用途(功能)來劃分的。
二、《協調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
《協調制度》是各國專家長期共同努力的結晶,它綜合了國際上多種商品分類目錄的長處,成為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的一種“標準語言”,從而方便了國際貿易,避免了各工作環(huán)節(jié)的重新分類和重新編號。其主要優(yōu)點是:
(一)完整
《協調制度》目錄將迄今世界上國際貿易的主要商品全部分類列出,同時,為了適應各國征稅、統計等商品分類的要求和將來技術發(fā)展的需要,還在各類、章列有起到“兜底”作用的“其他”稅(品)目或子目,使國際貿易中的任何商品,包括目前還無法預計到的新產品都能在目錄的體系中歸入合適的位置,以確保無論任何一種商品都不會被排斥在該目錄范圍之外。例如,第一章活動物,最后的稅(品)目號“01.06其他活動物”,該品目包括了除本章章注所規(guī)定的“不包括”項以及本章其他稅(品)目號已有具體列名的以外的其它所有活動物。又如,第六類化學產品的最后的稅(品)目號“38.24”,就包括了該類中其他稅(品)目號未列名的化學工業(yè)及其相關工業(yè)的產品,這樣,凡在其他地方找不到合適稅(品)目號的化工產品就可放在該項“兜底”稅(品)目號中。加之歸類總規(guī)則四“最相類似”原則的綜合運用,這就保證了目錄對所有貨品無所不包的特點。
(二)系統
《協調制度》的分類原則遵循了一定的科學原理和規(guī)則,將商品按人們所了解的自然屬性、生產部類和不同用途來分類排列,同時,還照顧了商業(yè)習慣和實際操作的可能。因此便于理解、便于歸類、便于查找、便于記憶。
(三)通用
該目錄在國際上影響很大,目前已為200多個國家(地區(qū))所采用,并且還有許多國家正積極準備,以期盡快采用。由于采用同一分類目錄的國家的進出口商品相互之間具有可比性,同時,該目錄既適合于作海關稅則目錄,又適合于作對外貿易統計目錄,還可適用于作國際運輸、保險、生產、貿易等部門的商品分類目錄。因此,《協調制度》目錄的通用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商品分類目錄,加之作為《協調制度》主體的《協調制度國際公約》規(guī)定了締約國的權利和義務,這就保證了該目錄的有效統一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