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大學開學報到之日不是高消費之時

字號:

李蔚青
    開學在即,考上大學的孩子仿佛家里的功臣,不少正準備入學報到的新生,竟然向父母開出包括筆記本電腦、iPhone、iPad、MP4等在內(nèi)的上學“必備清單”。這些配置每件少則數(shù)千元,動輒上萬元,讓我這個過來人略有“自慚形*”之感。其實,上學了,添點兒必備的書籍和學習用品是理所當然的,但買那么多“高科技”,果真是主要用來學習,倒也無可厚非,如若只是拿來“放松心情”,那就大可不必了。畢竟到學校是來上學的,在校期間學習時間占大多數(shù),而幾年的校園生活用錢的時候還很多,沒有必要在剛一報到時就花掉大筆的家庭“公款”。
    報到亂花錢加重家庭負擔。孩子上學,父母本來每年就要支出一筆不小的學費、生活費。大學生活還沒有開始,身為新生的你卻先讓父母為自己奢侈的象牙塔生活一擲萬金,全不顧家里徒然增添的生活負擔。你的生活倒是舒服了,你父母在家不知要怎么節(jié)儉呢。雖說一下拿得出上萬元的家庭,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普遍了,但終歸要讓二老得仔細算計一番,日后則更要加勁兒賣力去掙命不是?面對生養(yǎng)你近20年的父母,你又怎忍心揮霍他們的血汗錢,而陷他們于斤斤計較的日子之中呢?
    報到亂花錢養(yǎng)成不良習慣。現(xiàn)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生活多養(yǎng)尊處優(yōu),不是父母呵護,就是保姆照顧,經(jīng)濟上本來就是等、靠、要,容易形成一種思維慣性。如今來到大學這個半封閉的小社會,許多人是初次離開家庭,脫離父母蔽佑,凡事必得靠自己,就連花錢也得自己算計。有些人缺乏自理能力,又不知父母的錢來得辛苦,自然會有計劃性不強、隨意花錢的現(xiàn)象。作為新生的你一時不習慣,初期算計失誤本還有情可原,倘若父母失查、不加引導,日后很可能養(yǎng)成大手大腳的習慣,認為錢來得容易,喪失努力奮斗的動力,導致放松學業(yè)。而當走出校門、步入社會,沒有安身立命的本領(lǐng),一旦失卻父母接濟,你將靠什么支持自己“寬松的貨幣政策”,最終必然成為坐吃山空、寅吃卯糧的“月光族”,到那時你將情何以堪呢?
    報到亂花錢助長攀比之風。新生報到時大把花錢爭購數(shù)碼產(chǎn)品還有一種原因,就是相互攀比。無非是你有,我不能沒有;你有好的,我的得更好,總之不能遜于別人,這樣心里才能滿足,才會舒服,而真正用來學習者了了。孰不知這種虛榮和享樂的心理是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不以為然的。盡管現(xiàn)在物質(zhì)比以前豐富,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但離發(fā)達國家還有不小的距離,仍然需要弘揚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倘若任由攀比之風盛行,虛榮浮夸當?shù)?,我們的社會將何以為繼?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的前途,他們愿意傾其所有,寧可自己再苦再累??墒亲鳛樗麄兊暮⒆?,新一屆的大學生,你能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盡管這樣的孩子并非多數(shù),但他們的父母在心甘情愿地為孩子付出的同時,不免也要質(zhì)疑自己孩子今后的生活、生存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