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除病因
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
二、抗凝治療
(一)肝素 主要加速抗凝血酶Ⅲ中和凝血酶及中和被激活因子Ⅸ、Ⅹ、Ⅺ、Ⅻ等作用。
適應(yīng)證①嚴重出血,DIC誘因又不能迅速降去;②DIC的高凝期,或不能確定分期,可先給肝素,后用抗纖溶藥及補充凝血因子,或同時應(yīng)用上述幾種制劑;③慢性及亞急性DIC.
禁忌證 ①顱內(nèi)或脊髓內(nèi)出血;②伴有血管損傷及新鮮創(chuàng)面,如消化性潰瘍;③肝病并DIC;④DIC后期,以纖溶為主者。
首次劑量 1mg/kg靜脈推注,以后0.5mg/kg,每6小時靜滴1次。1小時內(nèi)滴完,療程宜短,一般1~2天。預防DIC,劑量宜小,0.25~0.5mg/kg,每12小時皮下注射一次。
治療期間一般以試管法凝血時間進行監(jiān)測,凝血時間以20分為宜,如>30分,提示肝素過量,應(yīng)停用,如出血加重,可用魚精蛋白靜注中和肝素,一般按1:1用藥,每次不超過50mg.
(二)血小板聚集抑制劑 適用于病情較輕或診斷尚不十分肯定者,亦可和肝素聯(lián)合應(yīng)用。多用潘生丁400~600mg/d分4~6次靜脈滴注。
(三)阿司匹林 1.2~1.5g/d.
三、纖溶抑制劑
應(yīng)用于DIC晚期,如不能確定血管內(nèi)凝血過程是否已中止,可同時并用小劑量肝素。
(一)6氨基已酸 首劑4~6g 溶于100ml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中15~30分內(nèi)滴完,以后每小時1g,可持續(xù)12~24小時??诜看?g,3~4次/日??蛇B續(xù)服用數(shù)日。
(二)對羧基芐胺(止血芳酸)每次100~200mg,加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 每日劑量600~800mg.口服每次250~500mg,一日2~3次。每天劑量為2g.
(三)止血環(huán)酸 靜注或靜滴 每次250~500mg,每日1~2次,每日總量1~2g.口服0.25g,3~4次/日。
四、血液及凝血因子的補充
出血嚴重或以繼發(fā)纖溶為主時,應(yīng)適當補充。輸血;輸纖維蛋白原,每輸入1g,可使血中濃度升高0.5g/L;輸凝血酶原復合物;輸血小板懸液;注射維生素K140mg/d,以供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合成。如DIC病因未去除,可與小量肝素并用。
五、其他治療
積極抗感染、抗休克、糾正酸中毒及電介質(zhì)紊亂,加強局部止血等。
預后
DIC死亡率50~80%,病因不同,死亡率不盡相同。
只有去除和控制病因,DIC才可能治愈。
二、抗凝治療
(一)肝素 主要加速抗凝血酶Ⅲ中和凝血酶及中和被激活因子Ⅸ、Ⅹ、Ⅺ、Ⅻ等作用。
適應(yīng)證①嚴重出血,DIC誘因又不能迅速降去;②DIC的高凝期,或不能確定分期,可先給肝素,后用抗纖溶藥及補充凝血因子,或同時應(yīng)用上述幾種制劑;③慢性及亞急性DIC.
禁忌證 ①顱內(nèi)或脊髓內(nèi)出血;②伴有血管損傷及新鮮創(chuàng)面,如消化性潰瘍;③肝病并DIC;④DIC后期,以纖溶為主者。
首次劑量 1mg/kg靜脈推注,以后0.5mg/kg,每6小時靜滴1次。1小時內(nèi)滴完,療程宜短,一般1~2天。預防DIC,劑量宜小,0.25~0.5mg/kg,每12小時皮下注射一次。
治療期間一般以試管法凝血時間進行監(jiān)測,凝血時間以20分為宜,如>30分,提示肝素過量,應(yīng)停用,如出血加重,可用魚精蛋白靜注中和肝素,一般按1:1用藥,每次不超過50mg.
(二)血小板聚集抑制劑 適用于病情較輕或診斷尚不十分肯定者,亦可和肝素聯(lián)合應(yīng)用。多用潘生丁400~600mg/d分4~6次靜脈滴注。
(三)阿司匹林 1.2~1.5g/d.
三、纖溶抑制劑
應(yīng)用于DIC晚期,如不能確定血管內(nèi)凝血過程是否已中止,可同時并用小劑量肝素。
(一)6氨基已酸 首劑4~6g 溶于100ml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中15~30分內(nèi)滴完,以后每小時1g,可持續(xù)12~24小時??诜看?g,3~4次/日??蛇B續(xù)服用數(shù)日。
(二)對羧基芐胺(止血芳酸)每次100~200mg,加5%葡萄糖或生理鹽水 每日劑量600~800mg.口服每次250~500mg,一日2~3次。每天劑量為2g.
(三)止血環(huán)酸 靜注或靜滴 每次250~500mg,每日1~2次,每日總量1~2g.口服0.25g,3~4次/日。
四、血液及凝血因子的補充
出血嚴重或以繼發(fā)纖溶為主時,應(yīng)適當補充。輸血;輸纖維蛋白原,每輸入1g,可使血中濃度升高0.5g/L;輸凝血酶原復合物;輸血小板懸液;注射維生素K140mg/d,以供維生素K依賴凝血因子合成。如DIC病因未去除,可與小量肝素并用。
五、其他治療
積極抗感染、抗休克、糾正酸中毒及電介質(zhì)紊亂,加強局部止血等。
預后
DIC死亡率50~80%,病因不同,死亡率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