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咨詢師案例深度觀察:支付寶變局的背后(2)

字號:

結局:代價與收成
    在中國數(shù)字巨頭中,大概沒有比馬云更高調的創(chuàng)始人了。馬云的高調,是在某種哲學理念上,人生感悟上??磥?,中國文化中“立功、立言、立德”對他影響是頗深的。馬云不僅要打造阿里系這個商業(yè)巨頭來立功,還要留下《馬云內部講話》來立言,更要用以誠信為名讓衛(wèi)哲下臺來立德。
    但馬云的哲學還是商業(yè)偽哲學,做不到真正的哲學那個份上。馬云的矛盾也就在這里。一方面,我一點也不想否定馬云想做宗師的企圖心——這沒什么不好,但另外一方面,在今天這個市場環(huán)境下,要做宗師就得拿出“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勁頭來。
    更進一步的是,這個市場,并不是出宗師的市場,時代背景就是這樣的。柳傳志說中國做企業(yè),好比是在“38度的條件下孵雞蛋”,可見條件之惡劣。在這樣的背景下,立功或可,立言勉強,立德,早了點吧。
    在我看來,馬云的問題是,長久以來調子唱得太高,高到可以就衛(wèi)哲下臺事件扯到“誠信”文化上去。誠信二字,屬于道義的范疇,而不是法律的范疇。馬云在這次“忠義不兩全”的情境中,艱難地決定了選擇“忠”而不是“義”,故而誠信兩個字,要大打折扣。本來馬云如果一貫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就一商人,而不是什么誠信化身,這事也就多了好幾分回旋之地:我一小小商人,這樣的局面,還讓我怎么著?
    有一點我以為很明確,VIE框架不會被廢棄,這是整個數(shù)字經濟的大背景和大現(xiàn)實。有司不會不管不顧到這個地步。從這件事后續(xù)的發(fā)展來看,央行不承認有這樣的條款,可以略窺一二。但要指望官方出來公開認可VIE,也屬奢望。
    馬云這次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這件事帶來的一個后果就是:在外國投資人的眼里,中國人不講信用,他們可以利用內部實際控制人的身份,生生地就把自己給踢出局去,以后和他們成為合作伙伴要打起十二萬分精神。這個隱患是存在的,但有多大?我看也沒大到天邊去。還是那句話,外國商人也是商人,有錢賺,自然就飛奔而來。倒是這些外國商人,和阿里系再打交道,會多一個心眼,這卻是真的。
    更大的代價在于馬云的立德已經失敗了,立言也要大打折扣。這是對于一直想做宗師的馬云的挫敗。一貫倡導的誠信文化出了些問題,感恩理念也有了瑕疵,因為到底軟銀過去曾經是“阿里的恩人”。而且,有些微妙的事實,他還不能說,說了環(huán)境會更惡劣,會造成“立功”都不?!⒗锵等{馬車還要不要玩?
    而至于這件事本身,倒相對容易處理。馬云和軟銀、雅虎之間,木已成舟,生米已煮成熟飯,交情是不可能再會有了,剩下的就是個“錢”字。雅虎軟銀也許想過在境外起訴馬云,但很明顯的,起訴也是奔著賠償去的,而不是要求在支付寶里獲得控制權。因為他們很清楚,獲得控制權等于獲得一個沒有牌照的支付工具,這個控制權毫無意義。既然是奔著賠償去,那就可以不要打官司,咱們私下里和解,賠你點錢就完了。大家都是商人,商人嘛,就那么回事。
    另外的結果可能就是關于阿里系上市的問題,這里包括阿里集團整體上市,淘寶分拆后的上市。淘寶一分為三后,可以將淘寶商城、etao兩個公司送上公開市場(淘寶由于自身假貨問題,比較敏感)。事實上,淘寶三部分本來在去歲背后就已經有了獨立的公司,這個當口高調地宣布分拆,它的資本意義大于對員工持股變現(xiàn)的意義。阿里系公司上市步驟,馬云為了補償軟銀和雅虎,可能會加快許多。
    不過,馬云還是留有后招的。三家公司,三個總裁,三個董事長,背后一個平臺,深得雙頭制領導之妙。而這種人事安排,基本上可以看出馬云實實在在的控制力。
    阿里系三方博弈基本告一段落,馬云對阿里系的內部控制力經此一役得以強化,這大概是支付寶事件馬云的收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