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陜西中草藥》
【拼音名】Tiān Wánɡ Qī
【別名】五轉(zhuǎn)七、白暴七、雞爪七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體被粗毛。根粗壯,圓錐形,分叉,具須根。莖單一,直立。葉對(duì)生,在莖頂常4片葉近輪生狀;長卵圓形,羽狀深裂,長10~2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具梗;花白色;萼管卵形,裂片5,宿存;花冠狹漏斗狀,基部一側(cè)腫脹,裂片5,不相等;雄蕊5;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胚珠l顆。漿果近球形,乳白色,直徑6~8毫米,有種子3粒。種子扁橢圓形,平滑,長6毫米。
本植物的葉(天王七葉)、成熟果實(shí)(天王七果實(sh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理氣活血,健脾胃,消炎鎮(zhèn)痛,生肌。治勞傷,風(fēng)濕腰腿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
【拼音名】Tiān Wánɡ Qī
【別名】五轉(zhuǎn)七、白暴七、雞爪七
【來源】為忍冬科植物羽裂莛子藨的根。秋末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體被粗毛。根粗壯,圓錐形,分叉,具須根。莖單一,直立。葉對(duì)生,在莖頂常4片葉近輪生狀;長卵圓形,羽狀深裂,長10~2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具梗;花白色;萼管卵形,裂片5,宿存;花冠狹漏斗狀,基部一側(cè)腫脹,裂片5,不相等;雄蕊5;子房下位,3~5室,每室有胚珠l顆。漿果近球形,乳白色,直徑6~8毫米,有種子3粒。種子扁橢圓形,平滑,長6毫米。
本植物的葉(天王七葉)、成熟果實(shí)(天王七果實(shí))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苦澀,平。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理氣活血,健脾胃,消炎鎮(zhèn)痛,生肌。治勞傷,風(fēng)濕腰腿痛,跌打損傷,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白帶。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3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