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臟各器官功能逐漸出現退行性變,容易導致各種疾病。據有關文獻報道,老年人具有單一或多器官功能不全者占86.2%,呼吸系統(tǒng)器官退行性變,則出現肺活量減少,殘氣量增加,大通氣量明顯減少,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誘發(fā)呼吸道感染,如慢性支氣管炎發(fā)展致肺氣腫,甚者發(fā)展呼吸衰竭而危機生命,因此,掌握老年人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的特點,研究對策,加強護理,已成為護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就20例老年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齡60~70歲,平均66歲,均為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病程:慢性支氣管炎平均20年,阻塞性肺氣腫平均8年,本組病人此次病情加重平均16天,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9例。
1.2 實驗室檢測 20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18例。15例動脈血氣檢測,結果均有程度不同低氧血癥。14例測血紅蛋白,亦有程度不同下降。肺功能實驗16例,則均有程度不同阻塞性通氣功能減退,有5例心電圖改變,T波低平。上述病例入院后經抗感染、祛痰、鎮(zhèn)咳、解痙、平喘等治療及心理護理,病情好轉出院,住院日期平均為26天。
2.護理體會
2.1 改善室內環(huán)境衛(wèi)生 維護室內溫、濕度適宜,避免空氣污染,如有害的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等。
2.2 控制感染 全部患者入院時均并有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前及時留取痰液,送培養(yǎng)加藥敏,非常重要,注意痰液必須深部咳出,咳痰前可給予3%H2O2 水含漱2~3次;再用生理鹽水漱口2次,以防口咽部細菌污染,并立即送檢。在應用抗生素時要了解藥物的性質,注意藥物半衰期,不宜過早溶解。用藥期間應仔細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的變化,以確定抗生素的效果,痰量多時應記錄每日痰量。
2.3 疏通氣道 對呼吸困難者可給低流量持續(xù)吸氧。重癥病人吸氧時應嚴密觀察,若吸氧后病人較安靜,神志好轉,紫紺改善,心率減慢,說明有效。若呼吸減慢變淺,提示可能出現CO2 麻痹,應調節(jié)氧量,或加用呼吸興奮劑。患者呼吸困難無改善,且出現意識模糊及精神癥狀,應考慮肺性腦病早期,及時向醫(yī)生反映,采取相應措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應鼓勵多飲水,酌情補液,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超聲霧化濕化氣道是幫助排痰有效方法,以1~5μm霧粒為宜,霧粒小能使藥物均勻而緩慢到達終末支氣管及肺泡,有效的降低痰液粘稠度,促進痰排出。痰液粘稠雍滯氣道,阻塞明顯者,可先行導管吸痰。
2.4 在應用機械通氣輔助呼吸時應注意 (1)注意呼吸是否合拍,若通氣量足夠,患者呼吸應和呼吸器一致。通氣量不足,可能有痰液阻塞或肺內有嚴重合并癥。(2)按時給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促進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如不暢常見于連接管道漏氣,痰流阻塞,致氣道阻力增大。(3)定時觀察呼吸頻率,送氣壓力及機器運轉,防止漏氣及脫落,以及吸氧濃度。(4)觀察生命體征及參數、意識神志變化并記錄,如患者出現惡心、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進行性呼吸困難,應考慮氧中毒可能,以及有否呼酸、呼堿中毒等。
2.5 用藥觀察 由于年老體弱常服多種藥物,但因年老體衰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藥物蓄積中毒等 不良反應。輸液患者應控制輸液速度,過多、過快,可引起肺水腫導致心衰,靜脈注射氨茶堿應緩慢。
2.6 心理護理 對老年患者應加強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年老體弱,悲觀情緒,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引導其進行循序漸進的鍛煉,如氣功、太極拳,戶外散步等,將有助于增強老年人機體免疫能力,為患者創(chuàng)造有利于治療、康復的佳心理狀態(tài)。
2.7 康復期護理 慢阻肺緩解期,應采取措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易患感冒患者鼓勵加強鍛煉,增強耐寒能力,增強體質,鼓勵患者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加強膈肌活動,增加有效通氣量。對有煙、酒嗜好者要鼓勵戒煙,以利改善呼吸功能。
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20例中男17例,女3例;年齡60~70歲,平均66歲,均為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病程:慢性支氣管炎平均20年,阻塞性肺氣腫平均8年,本組病人此次病情加重平均16天,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9例。
1.2 實驗室檢測 20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細胞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18例。15例動脈血氣檢測,結果均有程度不同低氧血癥。14例測血紅蛋白,亦有程度不同下降。肺功能實驗16例,則均有程度不同阻塞性通氣功能減退,有5例心電圖改變,T波低平。上述病例入院后經抗感染、祛痰、鎮(zhèn)咳、解痙、平喘等治療及心理護理,病情好轉出院,住院日期平均為26天。
2.護理體會
2.1 改善室內環(huán)境衛(wèi)生 維護室內溫、濕度適宜,避免空氣污染,如有害的煙霧、粉塵和刺激性氣體等。
2.2 控制感染 全部患者入院時均并有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前及時留取痰液,送培養(yǎng)加藥敏,非常重要,注意痰液必須深部咳出,咳痰前可給予3%H2O2 水含漱2~3次;再用生理鹽水漱口2次,以防口咽部細菌污染,并立即送檢。在應用抗生素時要了解藥物的性質,注意藥物半衰期,不宜過早溶解。用藥期間應仔細觀察痰量及痰液性狀的變化,以確定抗生素的效果,痰量多時應記錄每日痰量。
2.3 疏通氣道 對呼吸困難者可給低流量持續(xù)吸氧。重癥病人吸氧時應嚴密觀察,若吸氧后病人較安靜,神志好轉,紫紺改善,心率減慢,說明有效。若呼吸減慢變淺,提示可能出現CO2 麻痹,應調節(jié)氧量,或加用呼吸興奮劑。患者呼吸困難無改善,且出現意識模糊及精神癥狀,應考慮肺性腦病早期,及時向醫(yī)生反映,采取相應措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患者,應鼓勵多飲水,酌情補液,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超聲霧化濕化氣道是幫助排痰有效方法,以1~5μm霧粒為宜,霧粒小能使藥物均勻而緩慢到達終末支氣管及肺泡,有效的降低痰液粘稠度,促進痰排出。痰液粘稠雍滯氣道,阻塞明顯者,可先行導管吸痰。
2.4 在應用機械通氣輔助呼吸時應注意 (1)注意呼吸是否合拍,若通氣量足夠,患者呼吸應和呼吸器一致。通氣量不足,可能有痰液阻塞或肺內有嚴重合并癥。(2)按時給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促進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暢通,如不暢常見于連接管道漏氣,痰流阻塞,致氣道阻力增大。(3)定時觀察呼吸頻率,送氣壓力及機器運轉,防止漏氣及脫落,以及吸氧濃度。(4)觀察生命體征及參數、意識神志變化并記錄,如患者出現惡心、煩躁不安,面色蒼白,進行性呼吸困難,應考慮氧中毒可能,以及有否呼酸、呼堿中毒等。
2.5 用藥觀察 由于年老體弱常服多種藥物,但因年老體衰肝腎功能下降,對藥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藥物蓄積中毒等 不良反應。輸液患者應控制輸液速度,過多、過快,可引起肺水腫導致心衰,靜脈注射氨茶堿應緩慢。
2.6 心理護理 對老年患者應加強心理護理,幫助患者克服年老體弱,悲觀情緒,進行適當的文體活動,引導其進行循序漸進的鍛煉,如氣功、太極拳,戶外散步等,將有助于增強老年人機體免疫能力,為患者創(chuàng)造有利于治療、康復的佳心理狀態(tài)。
2.7 康復期護理 慢阻肺緩解期,應采取措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對易患感冒患者鼓勵加強鍛煉,增強耐寒能力,增強體質,鼓勵患者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加強膈肌活動,增加有效通氣量。對有煙、酒嗜好者要鼓勵戒煙,以利改善呼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