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2015年廣西中考語文議論文閱讀練習題”給各位考生,祝大家考試順利。更多2015中考資訊敬請關注。
文章為思想而寫
梁衡
人們?yōu)槭裁磳懳恼隆?梢杂泻芏嗄康?。比如,為了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為了創(chuàng)造藝術,創(chuàng)造美感。但還有更深一層,就像開礦一樣,是為了開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描寫敘述的美,寫景,狀物,述事,傳播信息、知識等,求的是準確、干凈。第二層是意境之美,即要寫出感覺、感情、美感。第三層是哲理之美,即要寫出新的思想。這種美在文學作品中有,在許多政論、哲學和科學論文甚至講話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們平時看報紙,讀社論,聽講話,大部他時候留下的不深,就是因為這些文章講話只到了傳遞信息、決定指示這一層,還沒有給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講話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閃電劃過夜空,你會有永久的記憶。比如“*”十年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一切按指示辦,報上文章無不重復著這樣的話。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報》冒出了一篇文章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提出一個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們對這篇文章記憶猶新。再細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傳下來成為經(jīng)典,除有藝術之美外,大都是因為它道德說出了一種前人沒有說出的新思想??梢哉f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這些文章在人們頭腦里代代繁殖的種籽。當然,光有種籽的顆粒還不行,還得有茂盛的枝干花葉。所以文章還得有文采,還得有前兩個層次的襯托。作為文學作品,如果三個層次都達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陽樓記》,有洞庭湖景色的 之美,有作者由此引發(fā)的 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獨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達到了一種 之美。這篇文章所以能流傳千古,氣貫百代,老實說,主要是因為這句話,這一個新思想。
人們可許會問,社會上每天文章千千萬,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許多文章只是完成著傳遞消息、傳播知識、講述故事的任務。作為一般人,這就夠了。但作為作家、思想者,這卻不夠,他必須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別人沒有表述過的思想。對這種新思想的追求就鑄煉新詞新句一樣,務求個性,務求最新?!罢Z不驚人死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因為你是弄文章的“專家”,當然就與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點慢點無所謂,而短跑運動員則不同,他必須跑出比別人快的成績。因為他是專門干這個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長點。
(選自《光明日報》1999年7月23日,有刪節(jié))
13.文章的題目就是作者行文的觀點,請用自己的話對這一觀點進行闡釋。(2分)
14.結(jié)合上下文,第二段加線句的“種籽”指 ,“枝干花葉”指 。(2分)
15.參照第二段開頭有關散文美的三個層次,文中方格內(nèi)應填寫的詞語依次是: 、 和 。(3分)
16.請寫出第三段加線句中的“這”所指代的內(nèi)容。(2分)
17.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第二段主要運用對比論證,強調(diào)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選文采用立論方式,強調(diào)了所有人寫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陽樓記》為例,進一步證明了中心論點。
D.選文論證極有分寸,結(jié)尾一段點明為文意圖。
18.閱讀選文后,結(jié)合作文實際,簡要談談你悟到了什么。(2分)
13.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發(fā)掘出新的思想并進行交流。
14.文章的思想 文章的文采
15.描寫 意境 哲理
16.許多文章只是完成著傳遞消息、傳播知識、講述故事的任務。
17.B
18.例:雖然我們現(xiàn)在不是作家、思想家,但寫作文時也要力求立意新、有創(chuàng)意。
①古今中外,對水的比擬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尚的品德像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求回報的水一樣,可謂把對水的比擬推向某種極致。近讀有關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覺便生出感慨: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②平和心態(tài)靜如水。唐代詩人劉禹錫感嘆“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人心雖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達致。水從高處來,只向低處流,乃至歸入大海,貴在平靜低調(diào)。人生如是,遇事當有平常心:知足者常樂——在名利問題上,沒有奢望,就沒有失望,更不會絕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爭我高你低.忍耐、忍讓一下也就海闊天空、心平氣和了;老實者常在——不做虧心事,當個老實人,行得端、立得穩(wěn),有時眼前可
能吃點虧,但最終不吃虧。
③正直為人明如水。水無顏色,晶瑩剔透,清澈見底。為人處事若透明如水,則一生光明磊落。東漢名臣楊震在任時,舊部王密夜晚懷揣十金拜見,并稱:“暮夜無知者。”楊震嚴辭拒絕:“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這“四知”足見楊震磊落的胸襟!
④輕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學水的清澈本性和“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則不僅精神居于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要達到如此境界,最需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須知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若淡泊名利,不為名利而爭,人生必甚暢意。這正如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雖身處鬧市,耳畔卻無車馬之喧,超然物我之外,可謂人生一種境界。
⑤笑對坎坷韌如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堅定者是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堅韌者是水。人生道路猶如九曲黃河,曲折坎坷不平坦?!安蝗缫馐鲁0司拧?,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面對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堅定、堅韌。無論自然界的災害,還是生活上的挫折,當?shù)磸娜?,沉著應對,寵辱不驚。若此,則“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⑥人生,當如水之靜,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韌。
(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
24.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5.選文第②、第④兩段位置可否互換?為什么?(3分)
26.選文第③段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選文第④段加點詞“如此”指代什么?(3分)
28.批注,是一種最常用的讀書方法,是給文章加上批語和注釋,可以從文章的內(nèi)容、寫法、語言等方面寫下閱讀心得和評語。請你任選一個方面,給選文第⑤段作批注,寫在下面的空白處。(3分)
24.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25.不能,因為“平和的心態(tài)”是“輕看名利”的前提。
26.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具體生動地論證了為人要正直的觀點。
27.精神居于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
28.提示:內(nèi)容可批注具體啟示:寫法可答論證方法及作用;語言可從修辭、句式等角度回答。例:多處引用詩句,生動形象地論證了“笑對坎坷韌如水”的觀點。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廟,廟里有一株古榕樹。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來灑掃庭院,見古榕樹下落葉滿地,不禁憂從中來,望樹興嘆。
憂至極處,便丟下掃把奔至師父的堂前,叩門求見。
師父聞聲開門,見徒弟愁容滿面,以為發(fā)生了什么事,急忙詢問:“徒兒,大清早為何事如此憂愁?”
小和尚滿腹疑惑的說:“師父,你日夜勸導我們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學得再好,人難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時候,所謂的我,所謂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葉、冬天的枯枝一樣,被一堆黃土所掩埋嗎?”
老和尚聽后,指著古榕樹對小和尚說:“徒兒,不必為此憂慮。其實,秋天落葉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風刮得最急的時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時候,它們都悄悄地爬回了樹上,開成了春天的花,長成了夏天的葉?!?BR> “我怎么沒看見呢?”
“那是因為你心中無景,所以看不見花開?!?BR> 面對落葉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這需要一顆不朽的春心,一顆樂觀的心。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備的時候打擊你,但是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等待這一天的到來而整日憂心忡忡,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不僅可以化解煩惱與不幸,而且每天都會有一種愉快的心情讓自己的生命鮮活起來。
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
13、小和尚見落葉滿地,不禁“憂從中來”、“愁容滿面”,他為什么“憂愁”?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2分)
答:
14、老和尚為什么沒有小和尚的“憂愁”?他是怎樣面對生活、對待人生的?(4分)
答:
15、“秋天落葉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風刮得最急的時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時候,它們都悄悄地爬回了樹上,開成了春天的花,長成了夏天的葉。”老和尚這番含有哲理的話,不由得使我們想起近代思想家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贊美“落花精神”的兩句詩:“
, (2分)
16、結(jié)合全文,仔細體會劃線句子的意思,說說“鮮活”一詞的具體含義。(2分)
17、讀了此文,你認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對你有何啟迪?(4分)
13、小和尚有樹葉凋零想到人難免一死,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產(chǎn)生了疑惑,故而“憂愁”。14、因為老和尚有一顆“不朽的春心”,他從秋葉凋零、冬枝殘落“看”到了春花開放、夏葉生長,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他沒有小和尚的“憂愁”;他是以一種樂觀而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對待人生的。1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6、“鮮活”指富有生機與活力,即讓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價值。17“心中有景”指以樂觀而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對待人生的,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圍繞“啟迪”來談。
大河情結(jié)
○夢 云
①每一條河流都與文明、富饒和美麗緊緊相連。每一條河流都是生命的源泉、靈魂的家園。河水悠悠的情韻,不僅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河水的柔情,永遠貼近心靈的呼喚,撫平歲月的坎坷。每一條穿越歷史的長河,每一條洶涌在肥沃土地上的長河,都是涓涓不息的溫暖血脈。
②我們應該銘記大河的情誼,從心靈的深處感激大河無私的奉獻。人類文明的起源就是從江河開始的。在印度的恒河平原,在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在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在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人類歷最先綻放文明之花的搖籃,幾乎全部誕生在舉世聞名的大江大河的身邊。河流淌過的地方,不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就是那不舍晝夜轟天鳴響的波濤,也催促著人們不斷地奮進追尋。
③當然,大河的意象是格外豐盈的。大河代表著生命的大氣,高高的波濤推舉著人生的帆船,沿著水流的方向把歲月之舟帶入輝煌。大河給你的是勇氣和信心,教會你如何迎接挑戰(zhàn),并與永恒無極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④讀那些叢林探險的邊地小說,看那些決戰(zhàn)熱帶雨林的外國影片,有的主人公迷失了路徑分不清南北東西,他們跋涉在莽莽蒼蒼的原始林海深處,看來已經(jīng)到了瀕臨絕境的地步,可他們依然苦苦地掙扎苦苦地找尋著生命的出路。他們不停地激勵自己:堅持啊!堅持住!只要找到那條河流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就能夠走出大森林的圍困。大河的方向是一馬平川的遼闊,是浩瀚無邊的海洋。一條大河串起的是古樸的村莊、繁華的都市和人間的天堂。
⑤白帆飄蕩在波濤里,故園的山川歷歷在目,看那秀麗無比的田園風光,一派嫵媚的春色永駐心田。漁歌陣陣百舸爭流,彩云飄飄稻香起伏,我的故鄉(xiāng)被瀾滄江的蘭津之水淘洗得亮麗非凡。
⑥那永遠沸騰在我心里的藍色長河——滇西峽谷中的瀾滄江,源自青藏高原的清洌圣水,歷經(jīng)漫漫長旅,在我的故鄉(xiāng)匯成的寬闊大河——是我真正的母親河。在橫斷山地帶奔騰咆哮的瀾滄江,既有野性勃發(fā)的滾滾波濤,又兼具藍色溫情的美麗風光。大河之水是泱泱之水,大河之水是生命之水。故鄉(xiāng)憑借著大河豐富的水源,以及大河兩邊肥美的土地,很早以前就成為了名揚天下的魚米之鄉(xiāng)。
⑦生在大河邊長在大河邊,這是上天的恩賜,而擁有一條真正的大河那才是值得驕傲的。然而,人們總是對身邊的一切缺乏必要的關注,就是對滔滔的大河也是熟視無睹。許多時候人們只知道向大河索取,而忽視珍惜和愛護,于是一條條大河被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從某種意義上看,一些大河早已徒有虛名,就像籠中的老虎缺少了虎的神韻。一些干涸的河流,河床只有白茫茫的流沙,濤聲已經(jīng)失落浪花已經(jīng)凋謝,紛紛揚揚的是人們懺悔的眼淚……人類在品嘗自釀的苦酒時,是否已經(jīng)警覺,一條條大河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當務之急,我們應該以穿越夢美人的情懷與浪漫,體貼呵護與我們生死與共的每一條長河。
(本文有刪改)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抒發(fā)了對大河怎樣的情感?(2分)
2.河流給予人類的不僅有物質(zhì)上的滋養(yǎng),還有精神上的啟示。作者從河流身上得到了哪些精神啟示呢?閱讀第②③④段,摘錄文章中的話語填空。(3分)
答:大河不舍晝夜轟天鳴響的波濤 “ ”;大河代表著“生命的大氣” ;大河給你的是“ ”;大河的方向能引導人們走出大森林的圍困,遭遇困境時,只要找到方向,就有了“ ”。
3.下邊這句話是本文某一段的首句,應還原到第 段的開頭。(2分)
“是的,面對那流淌了千萬年的長河,誰還會走失遠方找不到回歸家園的路呢?”
4.作者在第①段中寫道:“河水悠悠的情韻,不僅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的確,大河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態(tài)美。請根據(jù)提示,填寫下邊的表格。(3分)
大河的情態(tài)美 描繪大河的詩句
浪 漫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豪 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5.閱讀本文后,某班準備開展主題為 “長江——母親河”的語文學習活動。下邊是一位同學整理的學習卡片,請你幫他將還沒有整理好的資料補充完整。(5分)
1、(2分)作者抒發(fā)了對大河的感激、熱愛之情。意近即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的能力。
2、(3分)“催促著人們不斷地奮進追尋”;“ 勇氣和信心”;“生存的希望”。每空1分。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梳理文章的表達思路與要點”的能力。這里具體考查學生把握文章要點的能力。
3、(2分)第⑤段。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梳理文章的表達思路與要點”的能力。這里具體考查學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4、(2分)描繪大河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等亦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調(diào)動記誦積累”的能力。
(1分)大河的情態(tài)美:空寂、空曠、遼遠、遼闊。意對即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欣賞學習語言的風格”的能力。
5、(2分)宜昌市境內(nèi)長江干流上的大型水電樞紐有哪些?提問準確,意近即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就閱讀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的能力。
(1分)江入大荒流。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調(diào)動記誦積累”的能力。
(2分)示例1:愛護母親河,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示例2:母親河——我們生命的血脈。主題鮮明,語言簡潔、有表現(xiàn)力即得2分;主題清晰,語言能反映主題可得1分。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就閱讀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理解并依據(jù)目的和要求展開表達”的能力。
文章為思想而寫
梁衡
人們?yōu)槭裁磳懳恼隆?梢杂泻芏嗄康?。比如,為了傳遞信息,傳播知識,為了創(chuàng)造藝術,創(chuàng)造美感。但還有更深一層,就像開礦一樣,是為了開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描寫敘述的美,寫景,狀物,述事,傳播信息、知識等,求的是準確、干凈。第二層是意境之美,即要寫出感覺、感情、美感。第三層是哲理之美,即要寫出新的思想。這種美在文學作品中有,在許多政論、哲學和科學論文甚至講話中都可找到。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我們平時看報紙,讀社論,聽講話,大部他時候留下的不深,就是因為這些文章講話只到了傳遞信息、決定指示這一層,還沒有給人以新思想。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講話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閃電劃過夜空,你會有永久的記憶。比如“*”十年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一切按指示辦,報上文章無不重復著這樣的話。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報》冒出了一篇文章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提出一個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們對這篇文章記憶猶新。再細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傳下來成為經(jīng)典,除有藝術之美外,大都是因為它道德說出了一種前人沒有說出的新思想??梢哉f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這些文章在人們頭腦里代代繁殖的種籽。當然,光有種籽的顆粒還不行,還得有茂盛的枝干花葉。所以文章還得有文采,還得有前兩個層次的襯托。作為文學作品,如果三個層次都達到了便是不朽好文。比如《岳陽樓記》,有洞庭湖景色的 之美,有作者由此引發(fā)的 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獨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達到了一種 之美。這篇文章所以能流傳千古,氣貫百代,老實說,主要是因為這句話,這一個新思想。
人們可許會問,社會上每天文章千千萬,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是的,許多文章只是完成著傳遞消息、傳播知識、講述故事的任務。作為一般人,這就夠了。但作為作家、思想者,這卻不夠,他必須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別人沒有表述過的思想。對這種新思想的追求就鑄煉新詞新句一樣,務求個性,務求最新?!罢Z不驚人死不休”,篇無新意不出手。因為你是弄文章的“專家”,當然就與其他人的文章不同。就像跑步,一般人快點慢點無所謂,而短跑運動員則不同,他必須跑出比別人快的成績。因為他是專門干這個的。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長點。
(選自《光明日報》1999年7月23日,有刪節(jié))
13.文章的題目就是作者行文的觀點,請用自己的話對這一觀點進行闡釋。(2分)
14.結(jié)合上下文,第二段加線句的“種籽”指 ,“枝干花葉”指 。(2分)
15.參照第二段開頭有關散文美的三個層次,文中方格內(nèi)應填寫的詞語依次是: 、 和 。(3分)
16.請寫出第三段加線句中的“這”所指代的內(nèi)容。(2分)
17.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第二段主要運用對比論證,強調(diào)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選文采用立論方式,強調(diào)了所有人寫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陽樓記》為例,進一步證明了中心論點。
D.選文論證極有分寸,結(jié)尾一段點明為文意圖。
18.閱讀選文后,結(jié)合作文實際,簡要談談你悟到了什么。(2分)
13.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發(fā)掘出新的思想并進行交流。
14.文章的思想 文章的文采
15.描寫 意境 哲理
16.許多文章只是完成著傳遞消息、傳播知識、講述故事的任務。
17.B
18.例:雖然我們現(xiàn)在不是作家、思想家,但寫作文時也要力求立意新、有創(chuàng)意。
①古今中外,對水的比擬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說尚的品德像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求回報的水一樣,可謂把對水的比擬推向某種極致。近讀有關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覺便生出感慨: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②平和心態(tài)靜如水。唐代詩人劉禹錫感嘆“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人心雖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達致。水從高處來,只向低處流,乃至歸入大海,貴在平靜低調(diào)。人生如是,遇事當有平常心:知足者常樂——在名利問題上,沒有奢望,就沒有失望,更不會絕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爭我高你低.忍耐、忍讓一下也就海闊天空、心平氣和了;老實者常在——不做虧心事,當個老實人,行得端、立得穩(wěn),有時眼前可
能吃點虧,但最終不吃虧。
③正直為人明如水。水無顏色,晶瑩剔透,清澈見底。為人處事若透明如水,則一生光明磊落。東漢名臣楊震在任時,舊部王密夜晚懷揣十金拜見,并稱:“暮夜無知者。”楊震嚴辭拒絕:“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這“四知”足見楊震磊落的胸襟!
④輕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學水的清澈本性和“利萬物而不爭”的品格。則不僅精神居于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要達到如此境界,最需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須知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若淡泊名利,不為名利而爭,人生必甚暢意。這正如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雖身處鬧市,耳畔卻無車馬之喧,超然物我之外,可謂人生一種境界。
⑤笑對坎坷韌如水。“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堅定者是水;“抽刀斷水水更流”,堅韌者是水。人生道路猶如九曲黃河,曲折坎坷不平坦?!安蝗缫馐鲁0司拧?,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面對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堅定、堅韌。無論自然界的災害,還是生活上的挫折,當?shù)磸娜?,沉著應對,寵辱不驚。若此,則“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⑥人生,當如水之靜,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韌。
(選自《人民日報》有改動)
24.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2分)
25.選文第②、第④兩段位置可否互換?為什么?(3分)
26.選文第③段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7.選文第④段加點詞“如此”指代什么?(3分)
28.批注,是一種最常用的讀書方法,是給文章加上批語和注釋,可以從文章的內(nèi)容、寫法、語言等方面寫下閱讀心得和評語。請你任選一個方面,給選文第⑤段作批注,寫在下面的空白處。(3分)
24.以水為鏡,可映鑒人生,人生如水,方瀟灑一世。
25.不能,因為“平和的心態(tài)”是“輕看名利”的前提。
26.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具體生動地論證了為人要正直的觀點。
27.精神居于高處,人生也將進入開闊處。
28.提示:內(nèi)容可批注具體啟示:寫法可答論證方法及作用;語言可從修辭、句式等角度回答。例:多處引用詩句,生動形象地論證了“笑對坎坷韌如水”的觀點。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廟,廟里有一株古榕樹。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來灑掃庭院,見古榕樹下落葉滿地,不禁憂從中來,望樹興嘆。
憂至極處,便丟下掃把奔至師父的堂前,叩門求見。
師父聞聲開門,見徒弟愁容滿面,以為發(fā)生了什么事,急忙詢問:“徒兒,大清早為何事如此憂愁?”
小和尚滿腹疑惑的說:“師父,你日夜勸導我們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學得再好,人難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時候,所謂的我,所謂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葉、冬天的枯枝一樣,被一堆黃土所掩埋嗎?”
老和尚聽后,指著古榕樹對小和尚說:“徒兒,不必為此憂慮。其實,秋天落葉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風刮得最急的時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時候,它們都悄悄地爬回了樹上,開成了春天的花,長成了夏天的葉?!?BR> “我怎么沒看見呢?”
“那是因為你心中無景,所以看不見花開?!?BR> 面對落葉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這需要一顆不朽的春心,一顆樂觀的心。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備的時候打擊你,但是我們沒有必要為了等待這一天的到來而整日憂心忡忡,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不僅可以化解煩惱與不幸,而且每天都會有一種愉快的心情讓自己的生命鮮活起來。
只要心中有景,何處不是花香滿徑。
13、小和尚見落葉滿地,不禁“憂從中來”、“愁容滿面”,他為什么“憂愁”?請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2分)
答:
14、老和尚為什么沒有小和尚的“憂愁”?他是怎樣面對生活、對待人生的?(4分)
答:
15、“秋天落葉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風刮得最急的時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時候,它們都悄悄地爬回了樹上,開成了春天的花,長成了夏天的葉。”老和尚這番含有哲理的話,不由得使我們想起近代思想家龔自珍《己亥雜詩》中贊美“落花精神”的兩句詩:“
, (2分)
16、結(jié)合全文,仔細體會劃線句子的意思,說說“鮮活”一詞的具體含義。(2分)
17、讀了此文,你認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對你有何啟迪?(4分)
13、小和尚有樹葉凋零想到人難免一死,對生命存在的意義產(chǎn)生了疑惑,故而“憂愁”。14、因為老和尚有一顆“不朽的春心”,他從秋葉凋零、冬枝殘落“看”到了春花開放、夏葉生長,對未來充滿希望,所以他沒有小和尚的“憂愁”;他是以一種樂觀而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對待人生的。1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16、“鮮活”指富有生機與活力,即讓生命更充實、更有意義、更有價值。17“心中有景”指以樂觀而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對待人生的,對未來充滿希望和憧憬,圍繞“啟迪”來談。
大河情結(jié)
○夢 云
①每一條河流都與文明、富饒和美麗緊緊相連。每一條河流都是生命的源泉、靈魂的家園。河水悠悠的情韻,不僅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河水的柔情,永遠貼近心靈的呼喚,撫平歲月的坎坷。每一條穿越歷史的長河,每一條洶涌在肥沃土地上的長河,都是涓涓不息的溫暖血脈。
②我們應該銘記大河的情誼,從心靈的深處感激大河無私的奉獻。人類文明的起源就是從江河開始的。在印度的恒河平原,在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在幼發(fā)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兩河流域,在中國的黃河、長江流域……人類歷最先綻放文明之花的搖籃,幾乎全部誕生在舉世聞名的大江大河的身邊。河流淌過的地方,不但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就是那不舍晝夜轟天鳴響的波濤,也催促著人們不斷地奮進追尋。
③當然,大河的意象是格外豐盈的。大河代表著生命的大氣,高高的波濤推舉著人生的帆船,沿著水流的方向把歲月之舟帶入輝煌。大河給你的是勇氣和信心,教會你如何迎接挑戰(zhàn),并與永恒無極的大自然融為一體。
④讀那些叢林探險的邊地小說,看那些決戰(zhàn)熱帶雨林的外國影片,有的主人公迷失了路徑分不清南北東西,他們跋涉在莽莽蒼蒼的原始林海深處,看來已經(jīng)到了瀕臨絕境的地步,可他們依然苦苦地掙扎苦苦地找尋著生命的出路。他們不停地激勵自己:堅持啊!堅持住!只要找到那條河流就有了生存的希望,就能夠走出大森林的圍困。大河的方向是一馬平川的遼闊,是浩瀚無邊的海洋。一條大河串起的是古樸的村莊、繁華的都市和人間的天堂。
⑤白帆飄蕩在波濤里,故園的山川歷歷在目,看那秀麗無比的田園風光,一派嫵媚的春色永駐心田。漁歌陣陣百舸爭流,彩云飄飄稻香起伏,我的故鄉(xiāng)被瀾滄江的蘭津之水淘洗得亮麗非凡。
⑥那永遠沸騰在我心里的藍色長河——滇西峽谷中的瀾滄江,源自青藏高原的清洌圣水,歷經(jīng)漫漫長旅,在我的故鄉(xiāng)匯成的寬闊大河——是我真正的母親河。在橫斷山地帶奔騰咆哮的瀾滄江,既有野性勃發(fā)的滾滾波濤,又兼具藍色溫情的美麗風光。大河之水是泱泱之水,大河之水是生命之水。故鄉(xiāng)憑借著大河豐富的水源,以及大河兩邊肥美的土地,很早以前就成為了名揚天下的魚米之鄉(xiāng)。
⑦生在大河邊長在大河邊,這是上天的恩賜,而擁有一條真正的大河那才是值得驕傲的。然而,人們總是對身邊的一切缺乏必要的關注,就是對滔滔的大河也是熟視無睹。許多時候人們只知道向大河索取,而忽視珍惜和愛護,于是一條條大河被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從某種意義上看,一些大河早已徒有虛名,就像籠中的老虎缺少了虎的神韻。一些干涸的河流,河床只有白茫茫的流沙,濤聲已經(jīng)失落浪花已經(jīng)凋謝,紛紛揚揚的是人們懺悔的眼淚……人類在品嘗自釀的苦酒時,是否已經(jīng)警覺,一條條大河離我們越來越遠了?當務之急,我們應該以穿越夢美人的情懷與浪漫,體貼呵護與我們生死與共的每一條長河。
(本文有刪改)
1.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抒發(fā)了對大河怎樣的情感?(2分)
2.河流給予人類的不僅有物質(zhì)上的滋養(yǎng),還有精神上的啟示。作者從河流身上得到了哪些精神啟示呢?閱讀第②③④段,摘錄文章中的話語填空。(3分)
答:大河不舍晝夜轟天鳴響的波濤 “ ”;大河代表著“生命的大氣” ;大河給你的是“ ”;大河的方向能引導人們走出大森林的圍困,遭遇困境時,只要找到方向,就有了“ ”。
3.下邊這句話是本文某一段的首句,應還原到第 段的開頭。(2分)
“是的,面對那流淌了千萬年的長河,誰還會走失遠方找不到回歸家園的路呢?”
4.作者在第①段中寫道:“河水悠悠的情韻,不僅僅是春江花月的浪漫”。的確,大河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呈現(xiàn)出不同的情態(tài)美。請根據(jù)提示,填寫下邊的表格。(3分)
大河的情態(tài)美 描繪大河的詩句
浪 漫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豪 邁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5.閱讀本文后,某班準備開展主題為 “長江——母親河”的語文學習活動。下邊是一位同學整理的學習卡片,請你幫他將還沒有整理好的資料補充完整。(5分)
1、(2分)作者抒發(fā)了對大河的感激、熱愛之情。意近即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大意和主旨”的能力。
2、(3分)“催促著人們不斷地奮進追尋”;“ 勇氣和信心”;“生存的希望”。每空1分。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梳理文章的表達思路與要點”的能力。這里具體考查學生把握文章要點的能力。
3、(2分)第⑤段。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梳理文章的表達思路與要點”的能力。這里具體考查學生梳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4、(2分)描繪大河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等亦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調(diào)動記誦積累”的能力。
(1分)大河的情態(tài)美:空寂、空曠、遼遠、遼闊。意對即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欣賞學習語言的風格”的能力。
5、(2分)宜昌市境內(nèi)長江干流上的大型水電樞紐有哪些?提問準確,意近即可。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就閱讀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的能力。
(1分)江入大荒流。此題旨在考查學生“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調(diào)動記誦積累”的能力。
(2分)示例1:愛護母親河,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示例2:母親河——我們生命的血脈。主題鮮明,語言簡潔、有表現(xiàn)力即得2分;主題清晰,語言能反映主題可得1分。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就閱讀材料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理解并依據(jù)目的和要求展開表達”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