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公路運輸:各運輸方式與運輸結構(2)

字號:


    (3)要求:
    ◆宏觀要以中觀和微觀為基礎
    ◆中觀和微觀要服從宏觀的要求
    2.運輸結構的內容
    (1)運量結構:各種貨物品類的貨運量比例;各種性質的旅客占客運量的比例。
    (2)區(qū)域結構:各種運輸方式的營運線路長度、運輸工具數(shù)量、客貨運量在區(qū)域分布情況。
    表2-4 2006年各地區(qū)的公路里程數(shù)
    東部地區(qū) 99.35萬公里
    中部地區(qū)
     120.25萬公里
    西部地區(qū)
     126.10萬公里
    總里程
     345.7萬公里
    (3)技術結構:科技含量。如:裝卸手段的機械化程度等。
    (4)投資結構: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投資比例,反映投資方向,發(fā)展重點。
    (5)運力結構:各種運輸方式運能的比例關系。
    3.運輸結構的影響因素
    1)客運結構的影響因素
    √經濟發(fā)展水平和階段
    √各種運輸方式的運行速度
    √國土面積、地理位置、人口數(shù)量及分布
    √運輸方式的服務質量
    √國家的經濟政策和運輸政策
    2)貨運結構的影響因素
    √需求結構(產業(yè)結構)的變化
    √供給因素的變化
    √國家的經濟政策
    √其他:地理位置、資源分布及生產力布局
    4.運輸結構的優(yōu)化
    (1)結構優(yōu)化的原則:適應需求!??!
    ▲適應產業(yè)結構的需求
    ①資源密集型產業(yè)結構:運輸結構就要考慮運量大、規(guī)模大,對運輸方式選擇要求重載化和大型化。
    ②資金密集型產業(yè)結構:運輸結構要考慮運量小、批量小、速度快,對運輸方式選擇要求小型化、靈活化和快捷化。
    ▲適應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
    ▲適應實際的需求
    ▲適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需求:少投入高回報。
    (2)結構優(yōu)化的對策
    ①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②要注重先進的經濟增長方式;③要設立綜合管理體制;④要保持合理的運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