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能激發(fā)寶寶參與主動學習的潛能。當寶寶研究測量概念的時候,他們正在探索許多測量的屬性,例如長度、重量以及時間。寶寶通過比較尺寸,從而構建測量概念,隨后發(fā)展到使用一般物體作為測量的單位,最后,他們用標準的測量單位,例如米,公斤,小時等。寶寶對測量的研究,加強了他們的數(shù)字概念和估算能力,同時也用到了幾何學知識。
測量能很好地把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寶寶用自己坐的椅子和收集到的紙盒、紙條、瓶罐等各種物品測量著活動室、 桌子并記錄結果,各個趣味盎然,互相合作。當出現(xiàn)問題和矛盾時,他們會求助于教師,也會自己商量解決辦法。在測量活動室時,寶寶發(fā)現(xiàn),活動室很大,要用很多椅子才行,那還有好辦法嗎?于是他們商量出用交替測量的辦法,為了使測量更精確,他們用做記號的方法來使測量順利準確地進行。
寶寶學測量的年齡
寶寶比較多接觸測量是從3歲開始。對于3歲寶寶來說,學習度量就是讓寶寶知道時間用可以用小時、分鐘和秒來表示,而且長度、高度及重量等都各有相應的度量單位。學會度量后,寶寶就能明白事物的具體尺寸并學會如何用度量單位表示。3~4歲的孩子對物體量的感知還是比較籠統(tǒng)的,他們只會用“大”、“小”這樣的詞語來表示各種量的差異。到了4~5歲,他們才能夠比較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等量的特征差異。
如何教寶寶學測量
對孩子來說,明白測量概念很困難,因為三歲前的孩子,進行的是具體形象式思維,我們必須給他具體形象的東西,讓孩子進行比較,加深認識,我們在讓孩子反復操作這些玩教具當中,認識長短,加深印象,慢慢地孩子對這些具體形象的東西在頭腦中有了印象,我們就可以過渡成抽象的東西。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教寶寶:
米、毫米等是度量用的單位,可鼓勵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的度量單位,如“寶寶現(xiàn)在是5個盒子高了”。
日常的家務中處處有度量:做飯,購物(尤其食品),縫衣服,園藝等。
父母做家務時,可向孩子解釋你正在做什么,或請他做幫手。
推薦小游戲:誰的手比較長?
游戲方法:
1、請爸媽準備好兩條長線,是不同顏色的線,大人一種顏色,寶寶一種顏色。
2、以長線分別量寶寶和爸媽的手臂長度,并將測量結果剪下來。
3、利用剪下的線來比較誰的手臂較長。
4、然后再請寶寶拿著與自己手臂等長的線,比較家中的物品,如書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長還是物品比較長。
游戲目的:利用實際的測量及觀察,可以幫助寶寶建立長短的概念,同時了解測量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