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本類藥物的性能、功效、適用范圍、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項
氣味芳香,性偏溫燥,入脾經(jīng)。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濕,溫燥之藥可燥濕健脾,故適用于濕濁內(nèi)阻,脾為濕困,運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滿、嘔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體倦、口干多涎、舌苔白膩等證。
配伍:寒濕者配溫里藥;濕熱者配清熱燥濕藥。常配伍行氣藥。
掌握 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藿香、蒼術(shù)、厚樸
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癥:砂仁、豆蔻
3下列藥物的用法:砂仁、豆蔻
4比較蒼術(shù)與厚樸、砂仁與豆蔻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1.藿香
[性味歸經(jīng)]辛,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化濕,解暑,止嘔。
[應用](1)濕阻中焦證。(2)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3)嘔吐。
2.佩蘭
[功效]化濕,解暑。
3.蒼術(shù)
[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歸脾、胃經(jīng)。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應用](1)濕阻中焦證。(2)風寒濕痹,腳膝腫痛、萎軟無力等。(3)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4)夜盲癥及眼目昏澀。
4.厚樸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效]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應用](1)濕阻中焦,氣滯不利而致脘腹脹滿,腹痛,或嘔逆等。(2)腸胃積滯,脘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3)痰飲喘咳。(4)梅核氣
[比較]蒼術(shù)與厚樸
5.砂仁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應用](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之證。(2)脾胃虛寒吐瀉。(3)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6.白豆蔻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應用](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2)嘔吐。
[鑒別用藥]砂仁與白豆蔻
氣味芳香,性偏溫燥,入脾經(jīng)。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濕,溫燥之藥可燥濕健脾,故適用于濕濁內(nèi)阻,脾為濕困,運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滿、嘔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體倦、口干多涎、舌苔白膩等證。
配伍:寒濕者配溫里藥;濕熱者配清熱燥濕藥。常配伍行氣藥。
掌握 1下列藥物的性能、功效、應用:藿香、蒼術(shù)、厚樸
2下列藥物的功效、主治病癥:砂仁、豆蔻
3下列藥物的用法:砂仁、豆蔻
4比較蒼術(shù)與厚樸、砂仁與豆蔻的共同點與不同點
1.藿香
[性味歸經(jīng)]辛,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
[功效]化濕,解暑,止嘔。
[應用](1)濕阻中焦證。(2)暑濕證及濕溫證初起。(3)嘔吐。
2.佩蘭
[功效]化濕,解暑。
3.蒼術(shù)
[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歸脾、胃經(jīng)。
[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散寒。
[應用](1)濕阻中焦證。(2)風寒濕痹,腳膝腫痛、萎軟無力等。(3)外感風寒挾濕之表證。(4)夜盲癥及眼目昏澀。
4.厚樸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效]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應用](1)濕阻中焦,氣滯不利而致脘腹脹滿,腹痛,或嘔逆等。(2)腸胃積滯,脘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3)痰飲喘咳。(4)梅核氣
[比較]蒼術(shù)與厚樸
5.砂仁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瀉,安胎。
[應用](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之證。(2)脾胃虛寒吐瀉。(3)氣滯妊娠惡阻,胎動不安。
6.白豆蔻
[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應用](1)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2)嘔吐。
[鑒別用藥]砂仁與白豆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