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歌曲悲秋歌詞全文優(yōu)秀

字號: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歌曲悲秋歌詞全文篇一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
    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
    居常土思兮心內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
    大漢王朝把我遠嫁,從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將我的終身寄于異國他鄉(xiāng)的烏孫國王。
    居住在以毛氈為強的帳篷里,以肉為食,飲辛酪。
    住在這里常常想念家鄉(xiāng),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黃皓啊,回我的故鄉(xiāng)!
    烏孫:漢代時西域國名,在今新疆溫宿以北、伊寧以南一帶。
    穹廬: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
    旃(zhān):同“氈”。
    黃鵠(hú):即天鵝。
    《悲愁歌》,一作《烏孫公主歌》。原載于《漢書·西域傳下》和《玉臺新詠》卷九。《樂府詩集》卷八十四以為劉細君作,屬“雜歌謠辭。”詩歌以第一人稱的自訴,表現了公主遠嫁異國、思念故土的孤獨和憂傷。
    前兩句寫烏孫公主以哀怨的語調訴說自己的遭遇和處境:漢朝把我遠嫁于在天一方的`烏孫國王??此瓶陀^的自我介紹,其實蘊含著無限的傷感和怨憤。此“嫁”,實為和親,寓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據《漢書·西域傳下》記載:烏孫國與匈奴結盟,匈奴不斷騷擾內地,為鉗制匈奴,斷其右臂,武帝采納張騫建議,遣江都王建之女劉細君為公主,妻烏孫王獵驕靡。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與少數民族和親,無疑具有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交流各方面的意義。然而,這種于國于家有利的“美人計”,于公主自身卻是人格的變異和人性的束縛。“天一方”、“遠托”、“異國”等冷漠字眼已透出哀怨之信息,下面著力的值染更見其甚。
    “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遠嫁異域,不僅舉目無親,孤苦無依,而且生活環(huán)境也令人難以忍受。這里沒有崔嵬的宮闕,和暖的春風,沒有美味佳肴玉液瓊漿,而是以穹廬為室,毛氈作墻,飲以辛酪、食以膻肉。這與內地迥異的生活習俗,對從小過慣漢朝宮廷安逸生活的尊貴王女來說,無疑難以適應。作者以短短十幾字高度概栝烏孫國飲食起居的生活習俗,為以下思矣懷歸之情的直接抒發(fā)埋下了伏筆。另據《漢書·西域傳下》記載:“烏孫國多雨,寒。昆莫年老,語言不通?!庇纱丝梢姡魉圆灰詫徝佬膽B(tài)去體味“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異國風光,而僅以哀怨敘之,正由于此。
    遠離故國親人,生活又難如愿,思鄉(xiāng)懷歸之情于是不可遏止地爆發(fā)了?!熬映M了假庑膬葌?,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直抒胸中郁結已久的憂思,凄婉哀怨,摧人淚下。明知遠嫁之意義,回歸之無望,又盼展開想象的雙翅,化作黃鵠,自由飛回久別的故鄉(xiāng)。想象中的滿足與事實上的不能,構成強烈的矛盾沖突,加重了詩歌的悲劇氣氛,意蘊深廣,耐人尋味。
    漢朝初年,北方少數民族常率眾南擾。朝廷有時出兵征伐,有時采用睦鄰政策,以求緩和。“和親”即睦鄰的一個手段。漢元帝時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于,也是著名一例。劉細君去烏孫國是大義之舉,她思親人戀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這矛盾心情中思親一面的反映。因作者親身經歷,感受倍深,故這首詩寫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摯動人。在寫思鄉(xiāng)悲愁的同時,從客觀上也具體地介紹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習俗。
    《悲愁歌》同漢初的《大風歌》、《秋風辭》一祥深受楚辭的影響,讀唱詩時句中加上舒緩語氣的“兮”,增強詩的節(jié)泰感。詩歌采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加上質樸無華的語言,朗朗上口的押韻,句句合理的推演,使一首雖然短的詩,卻將其無比的思念、急切的盼歸心情寫得淋漓盡致。
    s("content_relate");
    【悲秋歌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浦歌十七首原文及賞析
    11-25
    秋日雜感(行吟坐嘯獨悲秋)原文及賞析
    10-16
    《琴歌》原文及賞析
    10-19
    石鼓歌原文及賞析
    10-18
    《競渡歌》原文及賞析
    10-15
    《天凈沙·秋》原文及賞析
    11-20
    越人歌原文及賞析
    10-16
    西郊落花歌原文及賞析
    10-15
    《更漏子·秋》原文及賞析
    10-16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