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分析和信息技術》練習題(8)

字號:

1、美國服裝公司預計明年男式夾克衫將使用60,000個特殊的拉鏈。瑞姿拉鏈公司的單位報價是每個$0.60.美國服裝公司希望每個月采購5,000個,但是瑞姿公司不能按計劃送貨。為了確保有足夠的拉鏈使用,美國服裝公司決定在年初采購60,000個。假設美國服裝公司的現(xiàn)金投資收益率是8%,在年初采購60,000個拉鏈的機會成本是:
    A、$1,320
    B、$1,440
    C、$1,500
    D、$2,640
    根據(jù)以下信息完成第2-4題。
    卡特公司是一個工業(yè)部件制造商。公司的一個產品叫做kb—86,可以用作汽車的部件。每單位產品的財務數(shù)字如下:
     銷售價格:    $150
     直接原材料    $ 20
     直接人工      15
     變動制造費用    12
     固定制造費用    30
     運輸      3
     固定銷售和管理費用   10
     總成本    $ 90
    2、卡特公司收到了一份性訂單,訂購1,000件kb-96部件。假設卡特公司有過剩的生產能力,可以接受的價格需要高于:
    A、$47
    B、$50
    C、$60
    D、$77
    3、kb-96下一年預計的銷售量是10,000件。預計固定制造費用會增加20%,直接原材料會增加10%,其他費用保持不變。下一年的銷售價格是$160.下一年kb-96的邊際貢獻是:
    A、$620,000
    B、$750,000
    C、$1,080,000
    D、$1,110,000
    4、卡特公司收到了一份訂購1,000件kb-96的特殊訂單。假設卡特公司已經沒有剩余生產能力,如果接受訂單,替換下來的產品的貢獻是$10,000.這個性訂單可以接受的低價格是:
    A、$60
    B、$70
    C、$87
    D、$100
    5、下面哪一項與制造設備更新決策相關?
    A、舊設備的原始成本
    B、舊設備的處置價格
    C、置舊設備的利得或損失。
    D、置舊設備所沖減的總金額
    根據(jù)以下信息完成6—7題。
    whitehall公司為清潔行業(yè)生產化學用品。上一個月,whitehall公司為生產60,000單位am—12和40,000單位bm—36共發(fā)生了$300,000成本。對于聯(lián)合產品成本,whitehall公司根據(jù)產量來分攤?,F(xiàn)在,am-12分離出來的單位售價是$3.50.flank公司希望在am-12進行進一步處理之后采購所有的am-12產品。進一步處理的成本是$90,000
    6、關于am—12,下面哪一項是有利的?
    A、如果進一步處理后的銷售價格超過$3.00,whitehall就應該進一步處理。這樣能彌補所有的聯(lián)合生產成本。
    B、whitehall應該分離am—12銷售,除非flank公司為進一步處理的產品提供高于$4.50的單價,這樣會彌補whitehall的全部生產成本。
    C、如果進一步處理后的單位售價高于$5.00,whitehall應該進一步處理然后銷售。
    D、如果進一步處理后的單位售價高于$5.25,whitehall應該進一步處理然后銷售。這樣將保持毛利率不變。
    7、假設whitehall公司同意以$5.50的單價賣給flank公司處理過的產品。在生產的第一個月,whitehall公司銷售了50,000單位產品,月末存貨是10,000單位。下面哪一項陳述不正確?
    A、上一個月的經營利潤是$50,000,期末存貨價值是$15,000.
    B、上一個月的經營利潤是$50,000,期末存貨價值是$45,000.
    C、上一個月的經營利潤是$125,000,期末存貨價值是$30,000.
    D、上一個月的經營利潤是$200,000,期末存貨價值是$30,000.
    8、power systems是一家向美國武裝力量提供噴氣發(fā)動機的制造商,公司使用成本加成法核算。公司生產一種噴氣發(fā)動機的成本如下:
    直接原材料    $200,000
    直接人工     150,000
    制造費用
    經理工資     20,000
    工人的附加福利  15,000
    折舊       12,000
    租金       11,000
    總計       $408,000
    如果噴氣發(fā)動機的生產不連續(xù),就存在閑置的生產能力,經理就會被解雇。當對下一個合同進行投標時,power systems公司應該報出的低單位價格是:
    A、$408,000
    B、$365,000
    C、$397,000
    D、$385,000
    根據(jù)以下信息回答9-10題。
    坎得曼公司是一家糖果批發(fā)商。公司租用公共倉庫的庫存空間,根據(jù)占用的面積支付費用??驳寐緵Q定應用經濟訂貨量模型(eoq)來確定糖果訂單的佳數(shù)量。公司去年下了2,400個訂單。關于業(yè)務量高的月份和業(yè)務量低的月份的數(shù)據(jù),以及年度采購和存儲數(shù)據(jù)如下所示。
    去年總的倉儲費用是$12,750,庫存糖果的年度保險和財產稅分別為$1,500和$2,250.平均月存貨為$75,000.長期資本投資的預期回報率是稅后12%.坎得曼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是40%.業(yè)務量高的月份(160份訂單) 業(yè)務量低的月份(100份訂單) 年度成本
    采購部門
    經理 $1,600 $1,600 $23,400
    職員 1,750 1,250 18,000
    供應商 400 260 3,500
    倉庫
    經理 1,550 1,550 18,600
    收貨員 2,200 1,700 20,500
    運貨員 2,800 2,500 31,200
    總計 $10,300 $8,860 $115,200
    9、在eoq模型中使用的訂貨成本是:
    A、$48
    B、$35
    C、$24
    D、$19
    10、在eoq模型中使用的年度持有成本以百分數(shù)表示是:
    A、42%
    B、37%
    C、34%
    D、22%
    11、在雙重報價的合并要約中,股東會收到較高的報價,假如他們能
    A、答應在新合并的企業(yè)中購買新發(fā)行的債券
    B、答應出售給企業(yè)他們目前所有的債券
    C、晚期才提交股票
    D、早期就提交股票
    12、公司的應收賬款的回收期等于:
    A、存貨轉換期。
    B、日均銷售/總資產。
    C、銷售的在外期限。
    D、存貨/日均銷售
    13、在執(zhí)行改變生產團隊組成的決策時,管理者遇到了該部門成員對于變革的抵制,抵制的原因可能是:
    A、新的結構沒有效率
    B、害怕工作關系改變
    C、沒有足夠的人手完成任務
    D、選擇帶來更高成本的方式來完成生產任務
    14、組織發(fā)展是主動管理組織變革的方法之一。組織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
    A、增加的權力
    B、是組織目標和職員目標一致
    C、吸引更優(yōu)秀的員工
    D、為組織和經理提供提高效率的方法
    15、一個內部審計人員正在執(zhí)行涉及幾個不同職能部門的管理性復核。審計者認為被復核的過程能夠改善,但是作業(yè)經理拒絕對于變革的建議。審計者可以使用幾種方法來克服經理的抵制。指出可能成功并且產生的負面影響小的技術。
    A、與作業(yè)經理談判
    B、經理參與決策過程
    C、通過威脅來強迫經理
    D、通過同每個經理接觸來進行合作
    16、談判,操縱,強制,職工培訓,增加的溝通都是管理者可以使用的途徑來:
    A、提高員工士氣
    B、克服對于變革的抵制
    C、維護對信息的控制
    D、向上下級顯示自己的權力
    17、在環(huán)境中描述一個經濟實體的長期位置和的目標的預算是:
    A、資本預算
    B、生產經營預算
    C、現(xiàn)金管理預算
    D、戰(zhàn)略性預算
    18、編制預算時,計劃過程需要考慮的一個外部因素是:
    A、向分權化管理系統(tǒng)的變革
    B、實施新的薪金系統(tǒng)
    C、新產品開發(fā)
    D、兩個競爭者的合并
    19、當預算用來評價工作完成情況時,設置了開支的限額。這個過程通常會導致部門增加一些“額外的東西”,以確保預算的完成。這個“額外的東西”是:
    A、目標管理
    B、戰(zhàn)略計劃
    C、持續(xù)預算
    D、預算松弛
    20、凱勒制造公司僅把預算作為一種計劃工具。管理者認為將預算作為控制目標對公司是有益的。為了實現(xiàn)這一變革,管理會計應該
    A、認命預算主管
    B、組織預算委員會
    C、制定預測程序
    D、使預算和會計系統(tǒng)、組織結構吻合
    21、預算過程應該激勵管理者和員工為實現(xiàn)組織目標努力工作。下列哪一項不可能激勵管理者?
    A、下屬參與預算制定
    B、高層管理者設定預算標準
    C、根據(jù)例外原則使用管理者
    D、要求下屬對他們控制的項目負責
    22、預算中的計劃日歷是:
    A、預算所覆蓋的期間的日歷
    B、編制和采納預算需要的活動的日程安排
    C、長期計劃和年度預算覆蓋的日歷期間
    D、年度預算中按月的銷售預測
    23、下列哪一個通常包括在財務預算中?
    A、直接材料預算
    B、銷售費用預算
    C、預計資產負債表
    D、銷售預算
    24、單個的預算表用來編制年度全面預算或者主預算。為直接人工預算提供必要的輸入數(shù)據(jù)的預算表是:
    A、銷售預測
    B、原材料采購預算
    C、現(xiàn)金收支預算
    D、生產預算
    25、編制經營性預算時不需要考慮下面哪一項:
    A、銷售預算
    B、原材料預算
    C、生產預算
    D、資本預算
    26、下列哪一項關于銷售和管理費用預算的陳述準確?
    A、銷售和管理費用預算通常是可以選擇的
    B、銷售和管理費用預算是固定性預算
    C、銷售和管理費用預算難以逐月編制,好按年編制
    D、銷售和管理費用預算需要做得詳細,以便能夠理解主要假設
    27、在通常的預算編制過程中,下列那些是后一個?
    A、現(xiàn)金預算
    B、銷售成本預算
    C、制造費用預算
    D、銷售費用預算
    28、下面哪一項必須包含在2001年現(xiàn)金收支預算的編制中?
    A、2001年12月采購,2002年2月到貨的一個采購訂單。
    B、2001年11月宣布,2002年1月支付給股東并將支付記錄為2001年12月的股利。
    C、2001年不能收回的客戶帳款
    D、2001年6月從一個銀行借出長期資本金,根據(jù)合同該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在2002年6月清償。
    29、下列哪一項在編制主預算時需要作為一個獨立的項目考慮?
    A、期末存貨預算
    B、資本投資預算
    C、預計收益表
    D、預計財務狀況表
    30、預計財務報表時預算過程的一部分。通常后編制的預計報表是:
    A、資本性支出計劃
    B、損益表
    C、銷售成本報表
    D、現(xiàn)金流量表
    31、當銷售量隨季節(jié)變動時,預算表中的某些項目需要調整。季節(jié)性銷售量預算中需要調整的三個顯著項目是:
    A、產量,產成品存貨和銷售量
    B、直接人工,在產品存貨和銷售量
    C、原材料存貨,直接人工小時和制造性費用
    D、原材料存貨,在產品存貨和產量
    32、持續(xù)(滾動)預算:
    A、列示了一個期間計劃的活動但是不表示企業(yè)的。
    B、只顯示一種作業(yè)水平的計劃,但是不根據(jù)作業(yè)水平的變化而調整。
    C、列示了一定范圍內的活動,使得計劃可以根據(jù)作業(yè)的變化而調整。
    D、當一個月或者季度結束時將現(xiàn)有月份或者季度刪掉加上下一個月或者季度。
    33、下列哪一項關于彈性預算和靜態(tài)預算的差異的敘述正確?
    A、彈性預算主要是基于計劃目的編制,靜態(tài)計劃是為了對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評估而編制。
    B、彈性預算為不同的作業(yè)水平提供了成本上限,而靜態(tài)預算只包含一種作業(yè)水平下的成本。
    C、彈性預算只包括變動成本,靜態(tài)預算只包括固定成本。
    D、彈性預算通過經營性管理建立,而靜態(tài)預算由高管理層確定。
    34、下面哪一個預算方法對于下一年度銷售量十分不確定的企業(yè)為適用?
    A、至上而下的預算
    B、生命周期預算
    C、靜態(tài)的預算
    D、彈性預算
    35、在預算過程中使用標準成本的組織可能應用的預算技術是:
    A、彈性預算
    B、資本預算
    C、零基預算
    D、靜態(tài)預算
    36、根據(jù)實際產出得出的彈性預算數(shù)值與實際數(shù)值的差異成為:
    A、產量差異
    B、彈性預算差異
    C、銷售量差異
    D、標準成本差異
    37、一種稱為零基預算的系統(tǒng)性預算:
    A、列示了某一期間計劃的活動,但是不表示企業(yè)的任何。
    B、將單個責任中心的活動按照優(yōu)先次序劃分。
    C、根據(jù)上一年的活動來對預算進行分類,并估計每項作業(yè)的收益
    D、從現(xiàn)有開支水平開始編制。
    38、零基預算的主要特點是:
    A、沿用以前年度的預算,并根據(jù)通貨膨脹進行調整。
    B、對每項作業(yè)提出疑問,確定是否需要維持現(xiàn)狀,或者進行削減以致消除。
    C、假設所有的活動都是合理的,都值得增加預算來應付增加的費用支出。
    D、重點在于關于固定資產的資本支出計劃
    39、從產品的研究開發(fā)階段開始追蹤收入和費用一直到客戶支持階段的預算工具或過程是:
    A、主預算
    B、作業(yè)基礎預算
    C、零基預算
    D、生命周期預算
    40、成本分配簡單的部門是
    A、利潤中心
    B、投資中心
    C、分銷中心
    D、成本中心
    41、盈利的企業(yè)可以怎樣提高其投資回報率?
    A、銷售收入和經營費用增加相同的金額
    B、同比例減少銷售收入和經營費用
    C、投資和經營費用增加相同的金額
    D、同比例增加銷售收入和經營費用
    42、韋伯是工業(yè)制造部門的總經理,他的績效使用剩余收益法評估。韋伯正在檢查他的部門下一年的預測信息:
     類別     金額(千)
     經營資本   $1,800
     收入      30,000
     固定資產    17,200
    如果投入利息率是15%,韋伯要達到$2,000,000的剩余收益目標,成本是多少?
    A、$9,000,000
    B、$10,800,000
    C、$25,150,000
    D、$25,690,000
    43、許多績效反饋方法都基于會計信息。例如,一個部門經理可能基于投資回報率而加以考核。設計一個基于會計信息的考核指標的步驟之一就是確定指標的金額基礎。因此,如果roi是選定的指標,投資被定義為總資產,則采用什么標準計算總資產價值時容易產生可比性問題?
    A、現(xiàn)行成本
    B、現(xiàn)行處置價格
    C、歷史成本
    D、現(xiàn)值
    44、以下哪項對于銷售經理評價客戶服務團隊的業(yè)績有用?
    A、客戶總是正確的
    B、客戶意見處理的及時性
    C、對待客戶員工應該保持良好態(tài)度
    D、客戶的詢問應該在收到7天內得到答復
    45、關注客戶,鼓勵創(chuàng)新,學習新的哲學,趕走恐懼,以及提供廣泛的培訓都是組織中的主要變化。這些的變化的目標是:
    A、模仿的組織以更好的與之競爭
    B、關注產品的服務的質量
    C、為間接影響利潤,同時做到有效率和有效果。
    D、為成為低成本的供應商,而更好的管理產品和服務的成本
    46、全面質量管理(tqm)能夠作為戰(zhàn)略武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
    A、公司tqm努力的累積改進不易被競爭者模仿
    B、引進新產品能從競爭者那里吸引客戶
    C、減少高質量相關的成本能夠提高股東股利
    D、tqm提供了經營過程的全面的計劃
    47、盡管銷售量增長,并且經濟形式看好,但是利潤卻連續(xù)三年穩(wěn)定下降。下面哪一項是首席執(zhí)行官能采取的健康行為?
    A、設定一個翻身目標,在兩個月內顯著提高利潤。為每個經營單元制定清晰的短期目標,共同實現(xiàn)翻身。
    B、每個部門裁員10%。
    C、將工作職能分類為為客戶增加價值(比如生產和銷售),或者不為客戶增加價值(比如會計和人事)。將不增加價值的部門裁員20%。
    D、在各個階層實施鼓勵創(chuàng)新的計劃。使用提前退休和重新雇用來縮小員工規(guī)模。
    48、一個公司試圖建立一個世界一流質量的制造商的名聲,該公司不能使用下面哪個指標來評估質量?
    A、因為質量差而被顧客退貨的比率
    B、每天運送的貨物數(shù)量
    C、每百萬產品中有缺陷的產品個數(shù)
    D、第就通過質量檢驗的產品百分比
    49、國際標準組織制定了關于環(huán)形網絡的標準,包括故障管理,結構管理,會計管理,安全管理和性能監(jiān)測。下面哪一項控制能夠包括在性能監(jiān)測標準中?
    A、報告網絡光纖線路故障
    B、記錄為經授權的進入破壞
    C、統(tǒng)計應用軟件使用的次數(shù)
    D、將網絡成本分配給系統(tǒng)用戶
    50、下列哪項關于基準的陳述不正確?
    A、基準包括不斷的評價組織的好實踐,并改進組織程序來應用這些好的實踐。
    B、基準在實際中通常包括組件公司的基準團隊
    C、基準是一個持續(xù)評價公司業(yè)績和世界或者行業(yè)佳業(yè)績間差異的過程。
    D、基準是公司直接將自己與競爭對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