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詞匯
一、考查要點
同音詞:單音節(jié)的同音詞音同、義異、形異,如:同、童、佟
多義詞:具有幾種相互關系的不用意義的詞,如:打--打人、打球、打包、打點……
詞的本義:詞的本來意義,即有文字形體可考、有文獻資料可資參證的初始意義。如:兵的本義是“兵器”(短兵相接)?!皽钡谋玖x是“熱水”(赴湯蹈火)。
詞的引申義:在本義的基礎上發(fā)展、派生出來的意義。如“解”:(1)分割動物肢體;(2)把系著的東西解開;(3)分解,融化;(4)和解,調解,排解;(5)消除;(6)解釋;7)理解,懂得;8)懈怠,松弛。這些詞義除(1)是本義外,其余都是引申義。
詞的比喻義:由詞的比喻用法固定而來的意義。如,“擔子”的比喻義是擔負的責任。
同義詞:詞義完全相同的一組詞(名稱不同但詞義相同)。西紅柿與番茄 周樹人與魯迅
近義詞: 詞義相近的詞語?!懊篮谩焙汀懊烂睢?、“懶惰”和“怠惰”
反義詞:詞義相反的詞語。如:“一絲不茍 ”與“粗心大意 ” ,“力倦神?!迸c“精力充沛”
成語: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
二、近義詞區(qū)分
(一)意義方面
(1)詞義的程度輕重不同 有的適用于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使用語一般事物。 如:努力:盡量使出力量,詞義較輕;竭力:用盡全部力量,詞義較重。再如:批評與批判 目睹與目擊,著急與焦急 愛好-嗜好 希望、期望與渴望。準確-精確、輕視-藐視、靈活-靈巧 嘲笑-譏笑、蔑視-鄙視(輕--重)
(2)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如:事情---事件、場所-場合、時代-時期。邊境--邊疆
(3)詞義的側重點不同。必需與必須。兩個詞都含有“一定要” 的意思。必須側重于“非這樣不可”??;必需側重于“不可缺少”。
再如:
嘹亮:側重音樂清脆,高遠
響亮:側重于聲音大
常常:強調事情或行為發(fā)生的經常性和頻繁性
往往:強調按照經驗在某種條件下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的
安靜:側重于沒有吵鬧、喧嘩
平靜:側重指平穩(wěn),沒有動蕩不好
熟悉:側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習:對某種技術或學問學習得很熟練,了解得很清楚
(二)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不同 如:技巧與伎倆、果斷與武斷,
保護-庇護 冷靜-冷漠 請求--要求--乞求 應對--應付
神機妙算--詭計多端。再接再厲--變本加厲
(2)語體色彩不同 如:誕辰與生日、病人與患者,害怕與畏懼
(三)用法方面
(1)詞性的不同
啟發(fā),動詞
啟事:刊登或張貼出來的聲明,名詞
公然:為副詞,在句中作狀語,例如:公然入侵
公開:動詞、形容詞在句中作謂語,狀語還可充當定語
阻礙:動詞,作謂語
障礙:名詞,主要作主語、賓語
勇猛:形容詞,做謂語、定語、狀語有時作補語
勇氣:名詞,作主語、賓語
擔心:可以接賓語
擔憂:不能帶賓語
蜂擁:只能作狀語
簇擁:作謂語
(2)搭配對象不同
執(zhí)行:多和任務、命令、協(xié)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條約、諾言、義務等搭配
違反:不遵守,不符合,常與規(guī)程、制度等搭配
違犯:違背觸犯,常與法規(guī)、黨紀、國法等搭配
改進:常與工作、方法、技術搭配
改善:常與生活、關系、條件搭配
嚴格:與遵守、執(zhí)行、要求、監(jiān)督等搭配
嚴厲:與制裁、批評、處分、懲罰等搭配
嚴肅:常與態(tài)度、作風、氣氛等搭配
愛護:用于人或物的保護,用于物,多指機器、國家財產
愛戴:只用于對人,且限于下對上,群眾對領袖,學生對老師的敬愛與擁護
愛惜:只用于珍惜會消耗掉的東西
三、成語運用
解題思路:該類題的設誤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曲解詞語,望文生義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命題者設題時常常利用我們不理解成語的含義,在設題時望文生義,故意曲解詞義。
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里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萬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來了,擠在一起;此處望文生義,用于在家看電視節(jié)目不恰當。
很多的時候,成語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類似的成語還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熱”、“首當其沖”、“指手畫腳”。
2、張冠李戴,用錯對象
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題者常常故意偷梁換柱,張冠李戴,把使用的對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錯。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適用對象,特定的“方向性”,就會出現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譽為“東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來這里旅游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這里指旅游的人,用錯對象。
其他類似的還有“穿云裂石”“六馬仰秣”是指歌聲的;“舉案齊眉”“破鏡重圓”“相敬如賓”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指男女兒童的;“浩如煙?!笔恰靶稳菸墨I、資料非常豐富”?!安煌岔憽薄皠e出機杼”是指文藝作品的?!皪渎额^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賞”一般用于對別人的評價。
3、混淆情感,褒貶不分。
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如“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運用時,要因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而異,用于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于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否則,成語運用就不恰當了。命題者卻故意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
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guī)组g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雨后春筍”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可見該成語主要用于褒義。而本句講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廠”的事情,顯然不能用“雨后春筍”來修飾。此處可以考慮改用“源源不斷”之類的修飾語。
類似成語還有:“無所不為”、“趨之若鶩”、“處心積慮”、“殫精竭慮”、“蠢蠢欲動”等。
此外,應注意如下有貶褒色彩的成語:振振有詞、有口皆碑、附庸風雅、亦步亦趨、粉墨登場、徹頭徹尾、長篇大論、罄竹難書等。
4、忽視語境,不分范圍
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qū)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成語有一定的使用范圍,有些成語的誤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圍的大小。而命題者設置干擾項時常常故意忽視語境,不分范圍,造成錯誤判斷。
例4、這樣的小錯誤對于整個題目的要求來說是無傷大雅,不足為訓的,我們決不能只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而忘了根本的目標。
不足為訓的意思是:不值得當做典范或法則。成語意思與語境不符,
類似的成語還有“望其項背”、“有口皆碑”。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語,由于我們沒有準確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義,在使用過程當中有些成語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自相矛盾。
例4、老王家的櫥柜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鐘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
“如數家珍”的釋義為“好象數自己家藏的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與本句中前文各種老式鐘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談不上“如”,因此是錯誤的。
類似的成語有:“莘莘學子”、“安步當車” 考 易網提供。
6、顛倒尊卑,不知謙恭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6、小王同學站起來說道:“陳教授剛才那番話拋磚引玉,我下面將要講的只能算是狗尾續(xù)貂?!?BR> 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見解。用在這里尊卑顛倒
常見的謙辭有:狗尾續(xù)貂、班門弄斧、姑妄言之、信筆涂鴉、一孔之見、不情之請等。
敬辭有:鼎力相助、高抬貴手、卓爾不群、高朋滿座、大材小用等。
7、不合語法,搭配不當
一個詞語依據的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guī)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
例7、雖然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已經每況愈下,但我們仍不能有絲毫大意。
每況愈下,指情況越來越壞;“事故的發(fā)生率”不能與“每況愈下”搭配,錯誤的理解成“漸漸下降”之意。
類似的成語還有:“汗牛充棟”等
8、不知本義,語意不明。
不少成語的詞義后來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義偶爾還會出現,當一個成語重新回到本義時,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它用錯了。
例8、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用語,指一般人認識所達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現比喻脫離實際,幻想不能實現的事情,含貶義。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義,更有利于表現古埃及人想象力的豐富。類似的成語還有:“燈紅酒綠”、“淋漓盡致”、“指手畫腳”“不三不四”、光怪陸離等。
另外,諸如此類的兩用成語,還有很多,如:“龍飛鳳舞”本來形容氣勢奔放雄壯,也可形容書法氣勢舒展活潑,也可形容字跡潦草難辨?!白笥曳暝础北局缸鰧W問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礙,有時也用于貶義,諷刺為人圓滑,善于投機。這些詞還有“按圖索驥” “如虎添翼”“高視闊步”“旁若無人”“指手畫腳”“秀色可餐”“粗枝大葉”
1、下列加點字的釋義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6、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句。
①記者的不斷追問,使他陷入十分尷尬的___________.
②自出生出來,他第在北京_________了一個愉快的春節(jié)。
③畫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__________著幾個衣衫襤褸的人。 考 易網 讓 考試更容易
A、地步 度過 裝點 B、地步 渡過 點綴
C、境地 度過 點綴 D、境地 渡過 裝點
7、下列一段文字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我們到了腦筋疲倦的時候,往往隨意地將課本以外的書籍取來閱看,________這書籍就成了常和我們親近的一種消遣品。__________我們______以它當作消遣品,沒有什么大關系,也就沒有嚴格的選擇。
A、因此 因為 雖然 B、但是 因而 既然
C、但是 因而 雖然 D、因此 因為 既然
8、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①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廣博與精專的辯證結合。專與博都是相對的,應該 協(xié)調發(fā)展。
②神話能給人們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力量,迷信則是使人民屈于“妖魔鬼怪”。我們絕對不能把神話與迷信________。
③我們在困難面前不應該__________,而應該奮勇前進。
A、融會貫通 相提并論 猶豫不決 B、相交輝映 同日而語 舉棋不定
C、相輔相成 混為一談 畏縮不前 D、兼而有之 一視同仁 貪圖安逸
9、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①我們見到的農村婦女主任,就是電影中女主角的__________。
②據報道,電子郵件已躍升為計算機病毒主要的傳播________。
③由于環(huán)境污染,的阿爾卑斯山羊絨的品質正在__________。
A、原形 媒介 蛻化 B、原形 媒體 退化 C、原型 媒介 退化 D、原型 媒體 蛻化
10、在下面兩段文字中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①為了蠅頭小利,一些人不惜頭破血流,____________幾張“大團結”就可以“收購”某些人的廉恥心、自尊心,_________骨頭和靈魂。
②一個人________不懂得正確意見只能是對實際事物的客觀的全面的反映,而堅持要按自己的主觀的片面的想法去辦事,那么,他__________有善良的動機,也還是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
A、乃至 甚至 如果 即使 B、甚至 乃至 如果 即使
C、甚至 乃至 即使 如果 D、乃至 甚至 即使 如果
11、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①外表大大咧咧的她,其實內心里深藏著不為人知的豐富________的感情。
②經過________深入的調查研究,這家公司終選擇上海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切入點。
③國大名繡之一的蘇繡,向來以其工藝精湛、針法________而聞名世界。
A、細密 細膩 細致 B、細膩 細致 細密
C、細膩 細密 細致 D、細致 細密 細膩
12、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
①上千噸的輪船碰上這么大的風浪也得上下顛簸,________這么一只小船。
②他的動作完成得簡直無可挑剔,________全體裁判員無一例外地亮出了滿分。
③我們在對某些教育現象進行分析后,________應該思考教育的更深層次問題。
A、況且 以至 進而 B、何況 以至 進而
C、況且 以致 從而 D、何況 以致 從而
13、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詞語,恰當的關聯詞。
①前不久,這里曾一度山洪_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橋梁沖垮,交通癱瘓。
②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托爾斯泰________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藝術特點極為稱道。
③那個一臉絡腮胡子的裁判明顯________客隊,不能不令人懷疑其背后的動機。
A、暴發(fā) 擅長 偏袒 B、爆發(fā) 擅長 偏袒
C、暴發(fā) 善于 偏心 D、爆發(fā) 善于 偏心
14、下列加點字的釋義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2007年)
A、聲震寰宇(天下) 瞬息萬變(一眨眼) 挺身而出(挺直)
B、兢兢業(yè)業(yè)(謹慎) 捫心自問(拍打) 順理成章(道理)
C、金聲玉振(玉石) 不可理喻(曉喻) 顛撲不破(抬高)
D、相輔相成(輔助) 洋洋灑灑(流暢) 莫衷一是(衷心)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2007年)
A、作為人民大眾所歡迎的文藝工作者,難道在藝術上不應該精益求精嗎?
B、五四以后,舊體詩已經式微,即使偶然有人唱和寫作,也不過噤若寒蟬。
C、在這次學術會議上,專家學者們高談闊論,肆無忌憚。
D、放眼望去,滿目的紅牡丹姹紫嫣紅,美不勝收。
16、在下列各處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2007年)
1誤會產生之后,人們并沒有給他___的機會。
2這兩個問題之間沒有什么關聯,需要___處理。
3大家的力量___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A、分辨 各別 會合 B、分辯 個別 會合 C、分辯 各別 匯合 D、分辨 個別 匯合
17、在下面文字的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2007年)
中國人和日本人還是不同,___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不容易看出來,因為每一個國家的國民,都有他特別的遺傳和環(huán)境,___自然就有了他的國民性。由這一點來講,___不能理解一國的國民性,就很難欣賞一國的文學。中國古人寫文章,是以維持世道人心為目的,___,作者想寫的東西并不一定都是“載道”的東西。
A、而且 因此 即使 當然 B、而且 因此 假使 自然
C、只是 所以 即使 自然 D、只是 所以 假使 當然
18.下列詞語中,語義明確,沒有歧義的一句是:( ?。ǎ玻埃埃改辏?BR> A.老張也喜歡到公園里打太極拳。 B.他連你都不認識,不怎么會認識我呢?
C.他抬頭一看,發(fā)現那幅畫上頭有一只蒼蠅。D.辯論賽上,正方對反方的反駁是有充分準備的。
19.“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后“始作俑者”成為常用成語。下列正確使用這個成語的一句是( )
A.《鏡花緣》第七十九回:“你要提起‘左手如托泰山’這句,真是害人不淺!
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了‘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B. 如果把1982年《浙*年》雜志社舉辦的“全國青年鋼筆字比賽“作為硬筆書法比賽的始作俑者,那么這個比賽從創(chuàng)立至今已有十多個年頭了。
C. 建議劉備聯合孫權的,是魯肅;說服孫權聯合劉備的,也是魯肅。魯肅是孫劉聯盟的始作俑者,也是孫劉聯盟的第一功臣。
D. 南宋思想家朱熹對《禮記.大學》的“格物致知”命題作了系統(tǒng)的闡釋和論述,可以說他是儒家這一認識論思想那個的始作俑者。
.20. 在下列各句橫線處,填入恰當的詞語
(1)貪污腐敗之所以為人______,是因為它違背人類的基本道德準則。
(2)經過大家的勸解,他心中的不快不久便______而釋。
(3)雖是好友,但吵過幾次架后,感情也就慢慢地______了。
A.不齒 煥然 淡泊 B.不恥 煥然 淡薄 C.不恥 煥然 淡泊 D.不齒 煥然 淡薄
一、考查要點
同音詞:單音節(jié)的同音詞音同、義異、形異,如:同、童、佟
多義詞:具有幾種相互關系的不用意義的詞,如:打--打人、打球、打包、打點……
詞的本義:詞的本來意義,即有文字形體可考、有文獻資料可資參證的初始意義。如:兵的本義是“兵器”(短兵相接)?!皽钡谋玖x是“熱水”(赴湯蹈火)。
詞的引申義:在本義的基礎上發(fā)展、派生出來的意義。如“解”:(1)分割動物肢體;(2)把系著的東西解開;(3)分解,融化;(4)和解,調解,排解;(5)消除;(6)解釋;7)理解,懂得;8)懈怠,松弛。這些詞義除(1)是本義外,其余都是引申義。
詞的比喻義:由詞的比喻用法固定而來的意義。如,“擔子”的比喻義是擔負的責任。
同義詞:詞義完全相同的一組詞(名稱不同但詞義相同)。西紅柿與番茄 周樹人與魯迅
近義詞: 詞義相近的詞語?!懊篮谩焙汀懊烂睢?、“懶惰”和“怠惰”
反義詞:詞義相反的詞語。如:“一絲不茍 ”與“粗心大意 ” ,“力倦神?!迸c“精力充沛”
成語:我國漢字語言詞匯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
二、近義詞區(qū)分
(一)意義方面
(1)詞義的程度輕重不同 有的適用于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使用語一般事物。 如:努力:盡量使出力量,詞義較輕;竭力:用盡全部力量,詞義較重。再如:批評與批判 目睹與目擊,著急與焦急 愛好-嗜好 希望、期望與渴望。準確-精確、輕視-藐視、靈活-靈巧 嘲笑-譏笑、蔑視-鄙視(輕--重)
(2)詞義的范圍大小不同。如:事情---事件、場所-場合、時代-時期。邊境--邊疆
(3)詞義的側重點不同。必需與必須。兩個詞都含有“一定要” 的意思。必須側重于“非這樣不可”??;必需側重于“不可缺少”。
再如:
嘹亮:側重音樂清脆,高遠
響亮:側重于聲音大
常常:強調事情或行為發(fā)生的經常性和頻繁性
往往:強調按照經驗在某種條件下的情況通常是這樣的
安靜:側重于沒有吵鬧、喧嘩
平靜:側重指平穩(wěn),沒有動蕩不好
熟悉:側重于知道得清楚
熟習:對某種技術或學問學習得很熟練,了解得很清楚
(二)色彩方面
(1)感情色彩不同 如:技巧與伎倆、果斷與武斷,
保護-庇護 冷靜-冷漠 請求--要求--乞求 應對--應付
神機妙算--詭計多端。再接再厲--變本加厲
(2)語體色彩不同 如:誕辰與生日、病人與患者,害怕與畏懼
(三)用法方面
(1)詞性的不同
啟發(fā),動詞
啟事:刊登或張貼出來的聲明,名詞
公然:為副詞,在句中作狀語,例如:公然入侵
公開:動詞、形容詞在句中作謂語,狀語還可充當定語
阻礙:動詞,作謂語
障礙:名詞,主要作主語、賓語
勇猛:形容詞,做謂語、定語、狀語有時作補語
勇氣:名詞,作主語、賓語
擔心:可以接賓語
擔憂:不能帶賓語
蜂擁:只能作狀語
簇擁:作謂語
(2)搭配對象不同
執(zhí)行:多和任務、命令、協(xié)定等搭配
履行:多和條約、諾言、義務等搭配
違反:不遵守,不符合,常與規(guī)程、制度等搭配
違犯:違背觸犯,常與法規(guī)、黨紀、國法等搭配
改進:常與工作、方法、技術搭配
改善:常與生活、關系、條件搭配
嚴格:與遵守、執(zhí)行、要求、監(jiān)督等搭配
嚴厲:與制裁、批評、處分、懲罰等搭配
嚴肅:常與態(tài)度、作風、氣氛等搭配
愛護:用于人或物的保護,用于物,多指機器、國家財產
愛戴:只用于對人,且限于下對上,群眾對領袖,學生對老師的敬愛與擁護
愛惜:只用于珍惜會消耗掉的東西
三、成語運用
解題思路:該類題的設誤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曲解詞語,望文生義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見的成語,命題者設題時常常利用我們不理解成語的含義,在設題時望文生義,故意曲解詞義。
例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里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
“萬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來了,擠在一起;此處望文生義,用于在家看電視節(jié)目不恰當。
很多的時候,成語字面的意思與它本來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會出錯,類似的成語還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熱”、“首當其沖”、“指手畫腳”。
2、張冠李戴,用錯對象
有些成語只適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題者常常故意偷梁換柱,張冠李戴,把使用的對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錯。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適用對象,特定的“方向性”,就會出現毛病。
例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譽為“東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來這里旅游的人幾乎是鳳毛麟角。
鳳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貴的人或事物,這里指旅游的人,用錯對象。
其他類似的還有“穿云裂石”“六馬仰秣”是指歌聲的;“舉案齊眉”“破鏡重圓”“相敬如賓”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指男女兒童的;“浩如煙?!笔恰靶稳菸墨I、資料非常豐富”?!安煌岔憽薄皠e出機杼”是指文藝作品的?!皪渎额^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賞”一般用于對別人的評價。
3、混淆情感,褒貶不分。
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如“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運用時,要因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而異,用于贊揚、夸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于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否則,成語運用就不恰當了。命題者卻故意貶詞褒用,或褒詞貶用。
例3、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guī)组g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后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雨后春筍”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筍長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可見該成語主要用于褒義。而本句講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廠”的事情,顯然不能用“雨后春筍”來修飾。此處可以考慮改用“源源不斷”之類的修飾語。
類似成語還有:“無所不為”、“趨之若鶩”、“處心積慮”、“殫精竭慮”、“蠢蠢欲動”等。
此外,應注意如下有貶褒色彩的成語:振振有詞、有口皆碑、附庸風雅、亦步亦趨、粉墨登場、徹頭徹尾、長篇大論、罄竹難書等。
4、忽視語境,不分范圍
具體的語境往往有區(qū)別語義的功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忽視語境,否則就會用詞不當。成語有一定的使用范圍,有些成語的誤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圍的大小。而命題者設置干擾項時常常故意忽視語境,不分范圍,造成錯誤判斷。
例4、這樣的小錯誤對于整個題目的要求來說是無傷大雅,不足為訓的,我們決不能只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而忘了根本的目標。
不足為訓的意思是:不值得當做典范或法則。成語意思與語境不符,
類似的成語還有“望其項背”、“有口皆碑”。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語,由于我們沒有準確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義,在使用過程當中有些成語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自相矛盾。
例4、老王家的櫥柜里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鐘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
“如數家珍”的釋義為“好象數自己家藏的珍寶那樣清楚。比喻對所講的事情十分熟悉?!?,與本句中前文各種老式鐘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談不上“如”,因此是錯誤的。
類似的成語有:“莘莘學子”、“安步當車” 考 易網提供。
6、顛倒尊卑,不知謙恭
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6、小王同學站起來說道:“陳教授剛才那番話拋磚引玉,我下面將要講的只能算是狗尾續(xù)貂?!?BR> 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見解。用在這里尊卑顛倒
常見的謙辭有:狗尾續(xù)貂、班門弄斧、姑妄言之、信筆涂鴉、一孔之見、不情之請等。
敬辭有:鼎力相助、高抬貴手、卓爾不群、高朋滿座、大材小用等。
7、不合語法,搭配不當
一個詞語依據的某種語法關系,往往有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這種搭配,則容易出錯,有些成語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規(guī)則,比如說修飾語與中心詞不搭配,動詞與賓語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帶賓語等等.
例7、雖然交通事故的發(fā)生率已經每況愈下,但我們仍不能有絲毫大意。
每況愈下,指情況越來越壞;“事故的發(fā)生率”不能與“每況愈下”搭配,錯誤的理解成“漸漸下降”之意。
類似的成語還有:“汗牛充棟”等
8、不知本義,語意不明。
不少成語的詞義后來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義偶爾還會出現,當一個成語重新回到本義時,我們不能輕易認為它用錯了。
例8、關于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
“非非”,佛家用語,指一般人認識所達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現比喻脫離實際,幻想不能實現的事情,含貶義。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義,更有利于表現古埃及人想象力的豐富。類似的成語還有:“燈紅酒綠”、“淋漓盡致”、“指手畫腳”“不三不四”、光怪陸離等。
另外,諸如此類的兩用成語,還有很多,如:“龍飛鳳舞”本來形容氣勢奔放雄壯,也可形容書法氣勢舒展活潑,也可形容字跡潦草難辨?!白笥曳暝础北局缸鰧W問功夫到家后自然用之不盡,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應手,順利無礙,有時也用于貶義,諷刺為人圓滑,善于投機。這些詞還有“按圖索驥” “如虎添翼”“高視闊步”“旁若無人”“指手畫腳”“秀色可餐”“粗枝大葉”
1、下列加點字的釋義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
6、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句。
①記者的不斷追問,使他陷入十分尷尬的___________.
②自出生出來,他第在北京_________了一個愉快的春節(jié)。
③畫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__________著幾個衣衫襤褸的人。 考 易網 讓 考試更容易
A、地步 度過 裝點 B、地步 渡過 點綴
C、境地 度過 點綴 D、境地 渡過 裝點
7、下列一段文字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我們到了腦筋疲倦的時候,往往隨意地將課本以外的書籍取來閱看,________這書籍就成了常和我們親近的一種消遣品。__________我們______以它當作消遣品,沒有什么大關系,也就沒有嚴格的選擇。
A、因此 因為 雖然 B、但是 因而 既然
C、但是 因而 雖然 D、因此 因為 既然
8、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①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廣博與精專的辯證結合。專與博都是相對的,應該 協(xié)調發(fā)展。
②神話能給人們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力量,迷信則是使人民屈于“妖魔鬼怪”。我們絕對不能把神話與迷信________。
③我們在困難面前不應該__________,而應該奮勇前進。
A、融會貫通 相提并論 猶豫不決 B、相交輝映 同日而語 舉棋不定
C、相輔相成 混為一談 畏縮不前 D、兼而有之 一視同仁 貪圖安逸
9、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①我們見到的農村婦女主任,就是電影中女主角的__________。
②據報道,電子郵件已躍升為計算機病毒主要的傳播________。
③由于環(huán)境污染,的阿爾卑斯山羊絨的品質正在__________。
A、原形 媒介 蛻化 B、原形 媒體 退化 C、原型 媒介 退化 D、原型 媒體 蛻化
10、在下面兩段文字中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①為了蠅頭小利,一些人不惜頭破血流,____________幾張“大團結”就可以“收購”某些人的廉恥心、自尊心,_________骨頭和靈魂。
②一個人________不懂得正確意見只能是對實際事物的客觀的全面的反映,而堅持要按自己的主觀的片面的想法去辦事,那么,他__________有善良的動機,也還是會犯或大或小的錯誤。
A、乃至 甚至 如果 即使 B、甚至 乃至 如果 即使
C、甚至 乃至 即使 如果 D、乃至 甚至 即使 如果
11、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①外表大大咧咧的她,其實內心里深藏著不為人知的豐富________的感情。
②經過________深入的調查研究,這家公司終選擇上海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切入點。
③國大名繡之一的蘇繡,向來以其工藝精湛、針法________而聞名世界。
A、細密 細膩 細致 B、細膩 細致 細密
C、細膩 細密 細致 D、細致 細密 細膩
12、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
①上千噸的輪船碰上這么大的風浪也得上下顛簸,________這么一只小船。
②他的動作完成得簡直無可挑剔,________全體裁判員無一例外地亮出了滿分。
③我們在對某些教育現象進行分析后,________應該思考教育的更深層次問題。
A、況且 以至 進而 B、何況 以至 進而
C、況且 以致 從而 D、何況 以致 從而
13、在下列各句橫線處,依次填入詞語,恰當的關聯詞。
①前不久,這里曾一度山洪________,致使公路堵塞,橋梁沖垮,交通癱瘓。
②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托爾斯泰________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藝術特點極為稱道。
③那個一臉絡腮胡子的裁判明顯________客隊,不能不令人懷疑其背后的動機。
A、暴發(fā) 擅長 偏袒 B、爆發(fā) 擅長 偏袒
C、暴發(fā) 善于 偏心 D、爆發(fā) 善于 偏心
14、下列加點字的釋義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2007年)
A、聲震寰宇(天下) 瞬息萬變(一眨眼) 挺身而出(挺直)
B、兢兢業(yè)業(yè)(謹慎) 捫心自問(拍打) 順理成章(道理)
C、金聲玉振(玉石) 不可理喻(曉喻) 顛撲不破(抬高)
D、相輔相成(輔助) 洋洋灑灑(流暢) 莫衷一是(衷心)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2007年)
A、作為人民大眾所歡迎的文藝工作者,難道在藝術上不應該精益求精嗎?
B、五四以后,舊體詩已經式微,即使偶然有人唱和寫作,也不過噤若寒蟬。
C、在這次學術會議上,專家學者們高談闊論,肆無忌憚。
D、放眼望去,滿目的紅牡丹姹紫嫣紅,美不勝收。
16、在下列各處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詞語。( )(2007年)
1誤會產生之后,人們并沒有給他___的機會。
2這兩個問題之間沒有什么關聯,需要___處理。
3大家的力量___在一起,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A、分辨 各別 會合 B、分辯 個別 會合 C、分辯 各別 匯合 D、分辨 個別 匯合
17、在下面文字的橫線處,依次填入恰當的關聯詞語。( )(2007年)
中國人和日本人還是不同,___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不同,在外表上不容易看出來,因為每一個國家的國民,都有他特別的遺傳和環(huán)境,___自然就有了他的國民性。由這一點來講,___不能理解一國的國民性,就很難欣賞一國的文學。中國古人寫文章,是以維持世道人心為目的,___,作者想寫的東西并不一定都是“載道”的東西。
A、而且 因此 即使 當然 B、而且 因此 假使 自然
C、只是 所以 即使 自然 D、只是 所以 假使 當然
18.下列詞語中,語義明確,沒有歧義的一句是:( ?。ǎ玻埃埃改辏?BR> A.老張也喜歡到公園里打太極拳。 B.他連你都不認識,不怎么會認識我呢?
C.他抬頭一看,發(fā)現那幅畫上頭有一只蒼蠅。D.辯論賽上,正方對反方的反駁是有充分準備的。
19.“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后“始作俑者”成為常用成語。下列正確使用這個成語的一句是( )
A.《鏡花緣》第七十九回:“你要提起‘左手如托泰山’這句,真是害人不淺!
當日不知那個始作俑者,忽然用了‘托’字,初學不知,往往弄成大病,實實可恨!”
B. 如果把1982年《浙*年》雜志社舉辦的“全國青年鋼筆字比賽“作為硬筆書法比賽的始作俑者,那么這個比賽從創(chuàng)立至今已有十多個年頭了。
C. 建議劉備聯合孫權的,是魯肅;說服孫權聯合劉備的,也是魯肅。魯肅是孫劉聯盟的始作俑者,也是孫劉聯盟的第一功臣。
D. 南宋思想家朱熹對《禮記.大學》的“格物致知”命題作了系統(tǒng)的闡釋和論述,可以說他是儒家這一認識論思想那個的始作俑者。
.20. 在下列各句橫線處,填入恰當的詞語
(1)貪污腐敗之所以為人______,是因為它違背人類的基本道德準則。
(2)經過大家的勸解,他心中的不快不久便______而釋。
(3)雖是好友,但吵過幾次架后,感情也就慢慢地______了。
A.不齒 煥然 淡泊 B.不恥 煥然 淡薄 C.不恥 煥然 淡泊 D.不齒 煥然 淡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