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輔導:肝功能檢查
蛋白質、膽紅素代謝實驗室檢查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查:除r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漿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種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纖溶因子及各種轉運蛋白等均系肝臟合成,當肝細胞受損時這些血漿蛋白合成減少,尤其是清蛋白明顯減少,導致低清蛋白血癥,臨床上可出現(xiàn)腹水與胸水。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所產生,當肝臟受損,尤其是慢性炎癥時,刺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r球蛋白生成增多。當患嚴重肝病時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酶因子合成減少,臨床上出現(xiàn)皮膚粘膜出血傾向。此外體內氨基酸及核酸代謝產生的氨在肝內通過鳥氨酸循環(huán)合成尿素,經腎臟排除體外,從而維持血氨正常水平,當肝細胞嚴重傷害時,尿素合成減少,血氨升高,臨床上表現(xiàn)為肝性腦病。
2、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測定
原理:90%以上的血清總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是由肝臟合成,因此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測定是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
臨床意義:
(1)血清總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減少,使單位容積總蛋白濃度增加,而全身總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2)血清總蛋白及清蛋白的減低見于:(a)常見肝臟疾病有亞急性重癥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偭俊?0g/L或清蛋白《25g/L稱為低蛋白血癥。(b)營養(yǎng)不良。(c)蛋白丟失過多。(d)消耗增加。(e)血清水分增加。
(3)血清總蛋白及球蛋白增高,當血清總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稱高蛋白血癥或高球蛋白血癥血癥。見于(a)各種慢性肝病。(b)M蛋白血癥,如多發(fā)性骨髓瘤淋巴瘤等。(c)自身免疫性疾?。喝鏢LE、風濕熱等。(d)慢性炎癥與慢性感染:如Tb病、瘧疾等。
(4)A/G倒置:見于嚴重肝功能損傷及M蛋白血癥等。
蛋白質、膽紅素代謝實驗室檢查的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1、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查:除r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漿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種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纖溶因子及各種轉運蛋白等均系肝臟合成,當肝細胞受損時這些血漿蛋白合成減少,尤其是清蛋白明顯減少,導致低清蛋白血癥,臨床上可出現(xiàn)腹水與胸水。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所產生,當肝臟受損,尤其是慢性炎癥時,刺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r球蛋白生成增多。當患嚴重肝病時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酶因子合成減少,臨床上出現(xiàn)皮膚粘膜出血傾向。此外體內氨基酸及核酸代謝產生的氨在肝內通過鳥氨酸循環(huán)合成尿素,經腎臟排除體外,從而維持血氨正常水平,當肝細胞嚴重傷害時,尿素合成減少,血氨升高,臨床上表現(xiàn)為肝性腦病。
2、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測定
原理:90%以上的血清總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是由肝臟合成,因此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測定是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
臨床意義:
(1)血清總蛋白及清蛋白增高,主要由于血清水分減少,使單位容積總蛋白濃度增加,而全身總蛋白量并未增加,如急性失水,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2)血清總蛋白及清蛋白的減低見于:(a)常見肝臟疾病有亞急性重癥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偭俊?0g/L或清蛋白《25g/L稱為低蛋白血癥。(b)營養(yǎng)不良。(c)蛋白丟失過多。(d)消耗增加。(e)血清水分增加。
(3)血清總蛋白及球蛋白增高,當血清總蛋白》80g/L或球蛋白》35g/L,稱高蛋白血癥或高球蛋白血癥血癥。見于(a)各種慢性肝病。(b)M蛋白血癥,如多發(fā)性骨髓瘤淋巴瘤等。(c)自身免疫性疾?。喝鏢LE、風濕熱等。(d)慢性炎癥與慢性感染:如Tb病、瘧疾等。
(4)A/G倒置:見于嚴重肝功能損傷及M蛋白血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