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的概念
臟腑是人體五臟(心、肺、脾、肝、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總稱。其主要是人體內視之可見、觸之可及的實體臟器,它是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運用解剖學的方法,實際觀察、測量而來的。如《靈樞。五十營》對人體呼吸的計量,《靈樞‘骨度》對人體骨骼的計量,以及《靈樞。腸胃》和《靈樞。平人絕谷》等對人體器官的計量等等。
《靈樞。 腸胃》關于人體食道與大小腸長度比為1:35.5,與現(xiàn)代解剖學所定長度比例1:37基本吻合??梢?,當時解剖學記載是符合實際的,其計量也是很精細的。但中醫(yī)學研究臟腑主要不是從解剖學的臟腑實體器官出發(fā),而是以整體功能為基礎,以顯現(xiàn)于外的功能現(xiàn)象和聯(lián)系為基礎來確定臟腑的概念。因此,臟腑是一個形態(tài)與功能的綜合概念,不僅具有解剖學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個人體的功能模型。
臟腑的分類及其生理特點
臟腑的分類及其生理特點:根據(jù)生理功能特點,臟腑分為五臟、六腑和奇恒之府三類。
五臟
心、肝、脾、肺、腎合稱五臟。從形象上看,五臟屬于實體性器官;從功能上看,五臟是主“藏精氣”,即生化和貯藏氣血、津液、精氣等精微物質,主持復雜的生命活動。所以說:“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素問·五臟別論》)。滿,指精氣盈滿;實,指水谷充實。滿而不能實,就是說五臟貯藏的都是精氣,而不是水谷或廢料。
六腑
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合稱六腑。府通“腑”,有府庫之意。從形象上看,六腑屬于管腔性器官;從功能上看,六腑是主“傳化物”,即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主要是對飲食物起消化、吸收、輸送、排泄的作用。所以說:“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素問·五臟別論》)。六腑傳導、消化飲食物,經(jīng)常充盈水谷,而不貯藏精氣。因傳化不藏,故雖有積實而不能充滿。但應指出,所謂五臟主藏精氣,六腑傳化糟粕,僅是相對地指出臟和腑各有所主而已。實際上,五臟中亦有濁氣,六腑中亦有精氣,臟中的濁氣,由腑輸瀉而出,腑中的精氣,輸于臟而藏之。
奇恒之府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者合稱奇恒之府。奇者異也,恒者常也。奇恒之府,形多中空,與腑相近,內藏精氣,又類于臟,似臟非臟,似腑非腑,故稱之為“奇恒之府”。所以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 (《素問·五臟別論》)。臟象學說的內容主要為臟腑、形體和官竅等。其中,以臟腑,特別是五臟為重點。五臟是生命活動的中心,六腑和奇恒之府均隸屬于五臟。因此,五臟理論是臟象學說中最重要的內容。
臟腑是人體五臟(心、肺、脾、肝、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總稱。其主要是人體內視之可見、觸之可及的實體臟器,它是在古代的歷史條件下,運用解剖學的方法,實際觀察、測量而來的。如《靈樞。五十營》對人體呼吸的計量,《靈樞‘骨度》對人體骨骼的計量,以及《靈樞。腸胃》和《靈樞。平人絕谷》等對人體器官的計量等等。
《靈樞。 腸胃》關于人體食道與大小腸長度比為1:35.5,與現(xiàn)代解剖學所定長度比例1:37基本吻合??梢?,當時解剖學記載是符合實際的,其計量也是很精細的。但中醫(yī)學研究臟腑主要不是從解剖學的臟腑實體器官出發(fā),而是以整體功能為基礎,以顯現(xiàn)于外的功能現(xiàn)象和聯(lián)系為基礎來確定臟腑的概念。因此,臟腑是一個形態(tài)與功能的綜合概念,不僅具有解剖學意義,而且更重要的是一個人體的功能模型。
臟腑的分類及其生理特點
臟腑的分類及其生理特點:根據(jù)生理功能特點,臟腑分為五臟、六腑和奇恒之府三類。
五臟
心、肝、脾、肺、腎合稱五臟。從形象上看,五臟屬于實體性器官;從功能上看,五臟是主“藏精氣”,即生化和貯藏氣血、津液、精氣等精微物質,主持復雜的生命活動。所以說:“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素問·五臟別論》)。滿,指精氣盈滿;實,指水谷充實。滿而不能實,就是說五臟貯藏的都是精氣,而不是水谷或廢料。
六腑
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合稱六腑。府通“腑”,有府庫之意。從形象上看,六腑屬于管腔性器官;從功能上看,六腑是主“傳化物”,即受納和腐熟水谷,傳化和排泄糟粕,主要是對飲食物起消化、吸收、輸送、排泄的作用。所以說:“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素問·五臟別論》)。六腑傳導、消化飲食物,經(jīng)常充盈水谷,而不貯藏精氣。因傳化不藏,故雖有積實而不能充滿。但應指出,所謂五臟主藏精氣,六腑傳化糟粕,僅是相對地指出臟和腑各有所主而已。實際上,五臟中亦有濁氣,六腑中亦有精氣,臟中的濁氣,由腑輸瀉而出,腑中的精氣,輸于臟而藏之。
奇恒之府
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六者合稱奇恒之府。奇者異也,恒者常也。奇恒之府,形多中空,與腑相近,內藏精氣,又類于臟,似臟非臟,似腑非腑,故稱之為“奇恒之府”。所以說:“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于陰而象于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 (《素問·五臟別論》)。臟象學說的內容主要為臟腑、形體和官竅等。其中,以臟腑,特別是五臟為重點。五臟是生命活動的中心,六腑和奇恒之府均隸屬于五臟。因此,五臟理論是臟象學說中最重要的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