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植物、空氣中,正常人呼吸道、皮膚、外耳道等處也可找到曲菌,一般不致病。致病菌絕大部分為煙熏色曲霉菌,少數為黑色、白色和小巢形曲霉菌。本病多繼發(fā)于支氣管囊腫、支氣管擴張、塵肺、結節(jié)病和肺膿腫等病。發(fā)病與職業(yè)有關,如家禽飼養(yǎng)、釀酒等工作。臨床上曲霉菌感染有3種類型:①變態(tài)反應型:如曲霉菌支氣管肺炎等,過敏體質者吸入大量孢子后,數小時內出現哮喘、低熱、咳嗽有痰等。胸部X線檢查顯示游走性浸潤。脫離接觸后癥狀在3~10天后自行消退。用激素治療肺部病變迅速消失,再接觸可再發(fā)生。反復發(fā)作后晚期可致肺纖維化、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②敗血癥型:表現為壞死性支氣管肺炎、出血性梗死、膿腫形成及血行播散等,多見于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和器官移植的病人,如腫瘤或白血病的晚期患者,預后嚴重。③寄生型:即曲菌球,為繼發(fā)性病變,存在于陳舊性結核性空洞、支氣管擴張的囊腔、液體排出后的囊腫及肺切除術后支氣管殘端的盲端內,近年報道增多,可能與廣泛應用廣譜抗生素、檢查切除標本較細致有關。菌球系菌絲形成的圓形團塊,病變局限,發(fā)展緩慢,可存在數年。癥狀有咳嗽、咯血、胸痛、低熱等,但多與原發(fā)病不易區(qū)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