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育隨筆匯總

字號: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中學語文教育隨筆篇一
    上課
    20xx新年伊始,美國東部連續(xù)遭受了數(shù)場規(guī)模驚人的暴風雪襲擊。耶魯大學校方一再發(fā)電郵強調安全第一,請任課教師自主決定課程安排??山淌趥儏s依然堅持給學生開課。全校開學第一堂課共有58門專業(yè)課,風雪彌漫之中,50門課如期開講。全校有五十多位資深教授,在接到暴風雪來臨的天氣預報之后,提前一晚住進校園,連續(xù)多日不回家&&有的自掏腰包住入附近的旅館,許多人干脆就在自己的辦公室過夜,只是為著不受風雪干擾,全力以赴為新學期開課啟程。
    耶魯為什么成為世界名校,我不敢妄斷,但我想這一定是跟耶魯一代又一代的老師、學生把上課看得比天還大有密切關系。即便是天大的事也阻擋不了師生進教室上課,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敬業(yè)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開課一定是經(jīng)過了充分準備,熔鑄了心血和智慧,它的質量是可以信賴的。對學生而言,同樣是一種敬業(yè)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上課一定是全神貫注,真心投入,它的所得必然也是豐厚的。
    上課是同學們求知的主要途徑,課堂是同學們求知的主要場所??粗厮?,才能真正擁有自己的學習權利,才能切實履行自己的學習義務,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學習責任,而看輕它,所有的夢想都可能化為泡影。
    學習
    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這幾個概念分別與他主、個體、接受相對,其中自主學習最為基本,它是運用其他兩種學習方式的必要條件。
    自主有三個要義。第一是主動。是我要學而不是要我學,因為學習是一種樂趣,一種自身發(fā)展的內在的需求,一種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種愉快的體驗。第二是獨立。它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是我能學,同學們其實都有獨立學習的內在能力,只是不知道從哪天起獨立學習的欲望似乎不那么強烈了,對此,教學雙方都需要反思。第三是自覺。對為什么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它突出表現(xiàn)在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調整、指導和強化上。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個案例。星期四晚上,小a正在為第二天的歷史考試作最后的復習。在上周六晚上,她制定了一周的歷史復習計劃。她首先明確了哪些是必需學的內容,自己應該如何學,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學習任務。她從星期一開始學習,主要掌握了學習要點和重要史實,并通過給自己提問考試中可能出現(xiàn)的題目來監(jiān)控自己的學習質量。星期三晚上,她意識到所學的幾個歷史事件記起來有困難,便畫了一個表格,把幾個事件的背景、過程、結果與影響等方面列出來。通過比較、對比記憶,她發(fā)現(xiàn)考試碰到這些內容時,回答不會有什么困難了。大約8點鐘,姐姐回家了,帶來了幾個同事,在客廳里大聲說話。小a讓姐姐關照同事們要小聲交談,關上自己房間的門繼續(xù)學習。學習了1個小時以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筆記上的有些內容記得不詳細,就給同學打電話,把這些內容補充完整。大約9點30分,她感到自己有些疲勞,于是休息了15分鐘,再繼續(xù)完成當晚的學習任務。
    像小a這樣的學習才是自主學習,在我的記憶里,學業(yè)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具有自主的特質,那么,這個小a是你嗎?
    中學語文教育隨筆篇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最新認識。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語文課不受學生的歡迎。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
    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學中我們在突出體現(xiàn)語文人文性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工具性,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tǒng)一的。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發(fā)給學生相關材料,讓學生自己去篩選感興趣的材料。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重視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背景,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通過朗讀作出自己的評價。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人體驗,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作出自己的判斷。提倡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這樣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詩歌要求學生多誦讀,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多誦讀,讓學生在反復、比較的誦讀實踐中增加語感,發(fā)展語感,加深領悟。
    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還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今后我將繼續(xù)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