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一級建造師《市政工程》案例分析(8)

字號:

施工單位自行設計了池壁異型模板,考慮了模板選材、防止吊模變形和位移的預防措施,對模板強度、剛度和穩(wěn)定性進行了計算,考慮了風荷載下防傾倒措施。
    施工單位制定了池體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方案,包括:①混凝土的攪拌及運輸;②混凝土的澆筑順序、速度及振搗方法;③攪拌、運輸及振搗機械的型號與數(shù)量;④預留后澆帶的位置及要求;⑤控制工程質量的措施。
    在做滿水試驗時,一次充到設計水深,水位上升速度為5m/h,當充到設計水位12h后,開始測讀水位測針的初讀數(shù),滿水試驗測得滲水量為2.5L/(㎡.d),施工單位認定合格。
    問題:
    1.補全模板設計時應考慮的內(nèi)容。
    2.請將混凝土澆筑的施工方案補充完整。
    3.修正滿水試驗中存在的錯誤。
    答案:
    1.模板設計時還應考慮的內(nèi)容:
    (1)各部分模板的結構設計,各節(jié)點的構造,以及預埋件、止水片等的固定方法。
    (2)脫模劑的選用。
    (3)模板的拆除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
    2.混凝土澆筑的完整施工方案:
    (1)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外加劑的選擇。
    (2)混凝土的攪拌及運輸。
    (3)攪拌車及泵送車停放位置。
    (4)混凝土分倉布置、澆筑順序、速度及振搗方法。
    (5)預留施工縫的位置及要求。
    (6)預防混凝土施工裂縫的措施。
    (7)變形縫的施工技術措施。
    (8)季節(jié)性施工的特殊措施。
    (9)控制工程質量的措施。
    (10)安全生產(chǎn)的措施。
    (11)攪拌、運輸及振搗機械的型號與數(shù)量。
    (12)勞動組合。
    3.滿水試驗中存在的錯誤以及修正:
    (1)錯誤之處:一次充到設計水深。
    正確做法:向池內(nèi)注水分3次進行,每次注入為設計水深的1/3.
    (2)錯誤之處:水位上升速度為5m/h.
    正確做法: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過2m/24h.
    (3)錯誤之處:當充到設計水位12h后,開始測讀水位測針的初讀數(shù)。
    正確做法:池內(nèi)水位注水至設計水位24h以后,開始測讀水位測針的初讀數(shù)。
    (4)錯誤之處:滿水試驗測得滲水量為2.5L/(㎡.d),施工單位認定合格。
    正確做法:滿水試驗測得滲水量不得超過2.5L/(㎡.d)才認定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