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呼吸衰竭發(fā)病機制

字號:

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發(fā)生機制
    1.通氣不足 在靜息呼吸空氣時,肺泡通氣量約為4L/min。氣道阻塞、呼吸中樞抑制、呼吸肌功能不全等原因所致肺泡通氣量減少,肺泡氣和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 正常人通氣/血流比值約為0.8。一方面當肺毛細血管損害而通氣正常時,則通氣/血流比值增大,結果導致生理死腔增加,即為無效腔效應;另一方面當肺泡通氣量減少(如肺不張、肺水腫、肺炎實變等)而肺血流量正常時,則通氣/血流比值降低,使肺動脈的混合靜脈血未經充分氧合而進入肺靜脈,形成肺動一靜脈樣分流,若分流量超過30%,吸氧并不能明顯提高Pa02。——導致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
    3.肺彌散功能障礙 肺氣腫、肺結核等疾病因肺組織廣泛損害而致肺彌散面積減少,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塵肺等疾病使肺泡--毛細血管膜增厚,均使肺彌散功能降低。因二氧化碳彌散能力為氧的20倍,故彌散障礙時產生缺氧,而沒有二氧化碳潴留:
    4.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發(fā)熱、寒戰(zhàn)、呼吸困難、抽搐等均增加氧耗量而使機體缺氧加重。
    (二)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對機體的影響
    1.對中樞神經的影響 輕度缺氧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減退、定向障礙;隨著缺氧加重,PaO2<6.7kPa(50mmHg)時,可致煩躁不安、神志恍惚、譫妄;當PaO2<4kPa(30mmHg)時,可出現(xiàn)神志不清和昏迷;PaO2<2.7kPa(20mmHg)時,則會發(fā)生不可逆轉的腦細胞損傷;CO2潴留使腦脊液氫離子濃度增加,影響腦細胞代謝,降低其興奮性,嚴重CO2潴留時使中樞神經處于麻醉狀態(tài)。缺氧和CO2潴留均使腦血管擴張:嚴重缺氧會發(fā)生腦細胞內水腫,因血管通透性增加又引起間質水腫;CO2潴留致腦維織酸中毒,腦細胞內外水腫,以上因素均導致顱內壓增高。
    2.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 缺氧可刺激心臟.使心率加快,心搏量增加;急性嚴重缺氧導致心室顫動或心臟驟停;長期慢性缺氧可導致心肌纖維化、心肌硬化,CO2潴留使心率、心排血量增加,周圍血管擴張。缺氧和C02潴留均引起肺小動脈收縮,導致肺動脈高壓和右心負荷增加。
    3.對呼吸的影響 缺氧可通過頸動脈竇和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氣。
    CO2潴留可使通氣量明顯增加,但慢性高碳酸血癥對呼吸中樞的刺激作用減弱,通氣量無明顯增加,甚至反而降低。
    4.對肝、腎的影響 缺氧可損害肝細胞而使轉氨酶升高,嚴重缺氧和CO2潴留時腎血流量減少、尿量減少并可引起氮質血癥。
    5.對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 缺氧可增加紅細胞生成素,刺激骨髓引起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可增大血液粘稠度,增加肺循環(huán)阻力和右心負荷。
    6.對酸堿平衡和電解質的影響 嚴重缺氧時細胞能量代謝的中間過程受到抑制,使糖代謝中間產物不能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被氧化,致使乳酸生成增加,引起代謝性酸中毒。CO2潴留使PaC02>6 KPa(45mmHg)時,產生呼吸性酸中毒。酸中毒伴缺氧時細胞鈉泵功能障礙,細胞內鉀轉移至細胞外,而鈉和氫離子進入細胞內,可造成高鉀血癥和細胞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時,腎臟重吸收HCO3-增加,排H+、C1一增加,因而導致低氯血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