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終于湊齊了1000元,這下可為家里減輕點負擔了?!弊蛱煜挛纾?8歲的王剛在紅鋼城上完兩個小時家教,收到50元報酬——他是7月10日開始做家教的,對于35天實現收入千元的既定目標,王剛非常高興。半框眼鏡,黝黑皮膚,見到記者一臉笑容。作為宏志生就讀于武鋼三中的王剛,今年以658分的成績被華中科技大學(微博)電子信息專業(yè)錄取,家人高興之余又開始為學費發(fā)愁。
昨天,記者隨王剛穿過破舊的小巷,在一片平房中找到了他的家,這是一個團結戶,三家住在一起,共用一個廚房,來到黑漆漆的廚房中,看見的就是木桶、腳盆、做飯的鍋。一位頭發(fā)灰白的老人,正搖著蒲扇,而家中的一臺電扇卻舍不得開。王剛說,21.74平米的房子還是奶奶留下來的,被勉強分成兩個小房間。值錢的擺設是一臺用了十幾年的電視機,兩張破舊的桌子,兩張木床,兩間房各一個,上世紀40年代的兩個衣柜還是奶奶留給父母結婚的。
搖著蒲扇的就是王剛的父親,原先在漢陽機床二廠工作,幾年前退休了。母親今年5月起在附近一家超市做促銷員,打打零工。家中還有一個姐姐,在江漢大學上大四。全家所有開支都靠父親每月1300元的退休工資和340元的低保補助。
“父母為供我們讀書節(jié)衣縮食,經常吃饅頭。家里這點收入,自己的學費根本沒有著落。”深知家中情況的王剛一放暑假就開始站街、發(fā)傳單,終于找到了兩份家教。星期一、三、五,在青山社區(qū)幫助一個學生補習高中功課,每天補兩節(jié)課,一節(jié)課2小時,上午8點到10點,下午2點到4點,一個小時25元。周二和周六,王剛要轉兩趟公交到漢口三眼橋幫一個學生補習初中數學,每天也是兩節(jié)課,每小時30元。每天早上6點剛過,王剛就洗漱好出門搭車,中午再趕回家吃飯。
學生家長知道王剛的情況后,都主動給他報銷車費,并且五節(jié)課就發(fā)工資,要求一直補習到開學結束,這讓王剛感動不已,“完成高中學業(yè),也是靠學校及社會團體幫助,感謝這些好心人。”
家里買不起電腦,自己也很少有機會接觸,但大學專業(yè)又與此相關,王剛一邊兼職一邊憂心這方面的知識缺乏。于是,王剛便扎進紅鋼城新華書店“蹭”電腦方面的書看,每天給學生補習完后,堅持在新華書店呆上4個小時,看Windows7。
班主任劉道新說,王剛是班上惟一的預備黨員,懂事,專注,有毅力、非常誠實,也樂于助人,班上學生都爭著跟他同桌,因為他“百問不厭”。
編后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為了自己的大學學費,為減輕家庭的負擔,有很多像王剛一樣到處兼職的準大學生們。面前的他們,同樣陽光,同樣開心,生活對于他們,同樣是絢爛多彩的,因為心中有夢。
你也是這樣為上大學賺學費嗎?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準大學生嗎?請告訴我們他們的勵志故事,電話13986104236、13986163758,以激勵更多人。
你為這樣的孩子感動嗎?想盡一份力表達激勵之心嗎?請告訴我們,“武漢晨報好人好報慈善基金”會替你真情傳達。(記者 楊佳峰 實習生 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