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表明國家公務員招考中健康和年齡歧視比例均為100%
本報訊 (記者李穎)昨天,由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撰寫的《2011年國家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yè)歧視狀況調查報告》在京發(fā)布。報告表明,相比較去年,公務員招考在保障公平方面有積極變化,但歧視仍然廣泛存在。
報告顯示,調查的2011年國家公務員近萬個崗位,全部存在健康歧視和年齡歧視,此外招考還在政治面貌、性別、戶籍、地域等方面存在歧視性要求。
在所涉及的9762個崗位中,由于存在制度性規(guī)定,健康歧視和年齡歧視的就業(yè)歧視比例均為100%。記者昨天就此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負責人劉小楠副教授。
相比較去年有積極變化
“我們去年曾經(jīng)做過一次調查,今年是第二次??偟膩碚f,歧視還是廣泛存在,但是也有積極變化?!眲⑿¢e例說,去年,公務員招考要求35歲以下才可以報考,但今年,一些特殊崗位和對高學歷人群適當?shù)胤艑挼?0歲。
“我們可以認為,年齡限制開始松動。但需要思考的是,改善的時候是否又產生了新的歧視?我們還是在劃分人群,而不是按照工作要求。這次調整也說明以前35歲的設定不合理,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報告說,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年齡超過35周歲的人不能勝任公務員的工作。
報告認為,公務員招考在逐年朝著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比如,《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和《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放寬了對于某些疾病的判斷標準;《公務員錄用體檢特殊標準(試行)》中放寬了部分警察職位的身高、特征、視力等身體特征的限制;早年招聘條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要求相貌端莊、身材勻稱的顯性的身體特征方面的歧視,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
社會身份歧視是重災區(qū)
“今年和去年的調查對象不一樣。今年我們選擇是中央國家機關和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婦女聯(lián)合會、殘疾人聯(lián)合會、工會六個系統(tǒng)。”劉小楠說,這些機構本該是帶頭反歧視的?!爸醒雽τ诘胤剑瑧搸ь^,因為地方會效仿中央;而六個系統(tǒng),有的立法機構,有的是司法部門,還有維權機構,這些部門相比較應該更有反歧視的意識。”
但是調查結果依然不盡如人意。除了100%存在的健康和年齡歧視,其他類型歧視也廣泛存在,依次是政治面貌歧視,性別歧視也比較嚴重,再次是社會身份歧視,最后是身體特征歧視。報告稱,社會身份歧視是歷年公務員招考中的“重災區(qū)”,其中,最為嚴重的又是戶籍歧視和地域歧視。
崗位全設年齡門檻
本次調查選定中央國家機關和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婦女聯(lián)合會、殘疾人聯(lián)合會、工會六個部門的公務員招考標準作為調查對象,并對其招考簡章中是否存在歧視性要求,以及相關法規(guī)規(guī)章是否存在制度性歧視進行了調查。
據(jù)介紹,就業(yè)歧視主要體現(xiàn)在性別、民族、社會身份、殘障、健康、政治面貌、年齡、身體特征等八個層面。調查顯示,2011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招考所涉及的9762個崗位中,存在制度性的健康歧視和年齡歧視的規(guī)定,兩種類型的就業(yè)歧視比例均為100%。
報告舉例說,中國民航空中警察總隊系統(tǒng)支隊科員的92個職位,均要求“28周歲以下”,但中國政法大學相關專家認為,沒有任何科學數(shù)據(jù)可以證明28周歲以上的人士無法勝任民航空中警察總隊系統(tǒng)支隊科員的職務,因此其將年齡限定在28周歲以下不僅存在隨意性,也構成了年齡歧視。
性別歧視較為嚴重
報告顯示,在公務員招考中,除了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造成的健康歧視和年齡歧視外,政治面貌歧視、社會身份歧視和性別歧視也比較常見。
要求報考人員須為中共黨員或共青團員的職位,占總職位數(shù)的19.1%。性別歧視也比較嚴重,占總職位數(shù)的15.6%。再次是社會身份歧視,占11.5%。在社會身份歧視中,最為嚴重的是戶籍歧視和地域歧視,占到85%。此外,身體特征歧視占到0.4%。
調查發(fā)現(xiàn),國家公務員招考在保障公平就業(yè)方面有一些積極的變化。比如,原來比較常見的“五官端正、形象氣質佳”等要求已經(jīng)不復存在,放寬了某些疾病的判斷標準,放寬了部分警察職位對身高、特征、視力等身體特征的限制,放寬了對于高學歷人士和特定崗位報名年齡限制等等。
針對目前國家公務員招考中普遍存在的就業(yè)歧視現(xiàn)象,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建議廢除制度性歧視,修改相關公務員招考規(guī)則,并建立公務員招考中的就業(yè)歧視審查機制,加快就業(yè)機會公平的實現(xiàn)。(記者陳蕎李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