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1)(4)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課堂管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具有促進和維持兩大功能。
    2.D【解析】實驗室實驗嚴格控制條件而進行研究。
    3.B【解析】茍子認為學習過程是聞一見一知一行。
    4.C【解析】感覺記憶的存儲時間是0.25~2秒。
    5.B【解析】概念甩詞語表達。
    6.A【解析】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獲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7.B【解析】將失敗歸因為不努力,可以促使學生以后努力學習以獲取成功;將成功歸因為努力,可以促使學生以后學習繼續(xù)保持努力狀態(tài)。
    8.B【解析】個體成就動機包含兩種成分,即追求成功的動機和避免失敗的動機。
    9.D【解析】與新手相比,專家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也擁有解決問題所需的心智技能和認識策略。
    10.C【解析】觸類旁通是心理學上的一種遷移。
    11.B【解析】觀察法是在自然條件下實施的。
    12.B【解析】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必須經(jīng)過復習階段才可能進入長時記憶。
    13.B【解析】用干擾理論可以解釋倒攝抑制現(xiàn)象。
    14.C【解析】課堂背景中教學人際關系的構成要素是理解。
    15.B【解析】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道德品質。
    16.D【解析】技能可以分為動作技能和認知技能。
    17.C【解析】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這是技能學習基本的條件。
    18.B【解析】精細加工策略包括位置記憶法、首字聯(lián)詞法、關鍵詞法、限定詞法和視覺想像、形象聯(lián)想等。
    19.B【解析】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20.D【解析】動作技能的基本單元是動作。
    二、多項選擇題
    1.ABCDE【解析】學生學習的一般特點是:直觀一操作性、任性可塑性、幼稚發(fā)展性、指導一模仿性、基本一再現(xiàn)性。
    2.CDE【解析】奧蘇伯爾的三種同化模式是:類屬性同化、總括性同化、并列結合性同化。
    3.ABCDE【解析】表揚或批評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教育性、實事求是、及時性、適當性、兒童化原則。
    4.AD【解析】用中文發(fā)音來記憶英文單詞,這屬于學習策略中的精細加工策略的諧音法。
    5.BCD【解析】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特征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chuàng)性。其中變通性又稱靈活性,故選BCD。
    6.BCD【解析】行為目標是指用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陳述的教學目標。行為目標的陳述具備三個要素:具體目標、產(chǎn)生條件和行為標準。 :
    7.BCDE【解析】決定是否產(chǎn)生移情的條件有:道德發(fā)展階段、對他人的積極評價、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狀況。
    8.ABCDE【解析】挫折后的心理反應有攻擊、冷漠、幻想、退化、固執(zhí)。
    9.ABCD【解析】個體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點是連續(xù)性、順序性、階段性、個別差異性和不均衡性。
    10.AB【解析】從性質上說,教育心理學是介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是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獨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