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考試說課指導(dǎo):《讀》說課稿

字號:

《讀《伊索寓言》》所在的單元,是人教社出版的《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共有四篇文章,其單元訓(xùn)練點為“研究探討,深入領(lǐng)會”。訓(xùn)練目的在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主動獲取知識。這個訓(xùn)練點,是根據(jù)高一學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躍的心理特點,以及高中閱讀訓(xùn)練體系而確定的。如果能夠訓(xùn)練學生研究探討文章深層含義的能力,不僅有利于兩年后的高考,更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下面,我就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四個方面來說課。
    一、 說教材
    《讀《伊索寓言》》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錢鐘書先生的作品,選自他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秾懺谌松吷稀肪哂忻钊M生、啟人心智的特色。作家柯靈談錢先生散文風格和魅力時也說:“《寫在人生邊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間雖有一天,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本文就能體現(xiàn)錢先生的“言人所未言,見人所未見”的特點。作者借《伊索寓言》中的九個寓言故事,或引申,或反對,洞燭世相,化腐朽為神奇,提出了自己非常獨特的見解,讓人嘆其思維之獨特,見解之老到,語言之犀利。這真是語文園中的一棵“智慧樹”,滿樹開滿了“玄想之花”,長滿了“心靈之果”。不僅能獲得情感上的愉悅,更能獲取智性上的滿足。
    針對這樣的文章特點以及本單元的訓(xùn)練要點,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能力教學目標:
    1. 探討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2.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研究、探討問題的能力。
    語言教學目標:理解文中難句的含義及文章語言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探討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 說教法
    為完成上述目標,我采取了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來教學。其做法是:
    先拋開文章常見的作者背景介紹、朗讀課文及由前往后講的常規(guī)作法,而是從學生喜歡的、比較容易理解的“豬肚”部分——文中的九則寓言入手,請學生指出這九則寓言的原意和新意。這樣做,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導(dǎo)學生慢慢進入錢先生的內(nèi)心世界,深入探討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文章的寫作意圖。
    同時,在處理這九則寓言的原意和新意時,我又主張不下發(fā)《伊索寓言》的原文,而是從錢先生的文章中揣摩、分析。這樣,學生體會了錢先生駕馭語言的能力及每則寓言的寫法——先寫寓言故事,再寫寓言故事的原意,后寫寓言故事的新意,又培養(yǎng)了他們閱讀分析能力。一舉而多得,何樂而不為?
    然后,引導(dǎo)學生探討文章的主旨及寫作意圖。這項工作的完成,離不開一個問題,即“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解釋寓言故事?”“為什么他的想法和我們一般人的想法不一致?”因而,我設(shè)計了第二個問題“作者翻新《伊索寓言》的依據(jù)是什么”。理解了這個問題,前面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也自然引入下面的步驟,即“作者在讀完《伊索寓言》之后,有哪些思考與結(jié)論,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四個問題的設(shè)置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缺一不可,中間漏掉哪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wù)。
    三、 說學法
    在學法設(shè)計上,主要采用了課前預(yù)習、分組討論的形式。課前,各小組討論九則寓言的原意和新意,課上大家交流。這樣學生能充分地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