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試題高一語文《赤壁賦》同步課堂練習(xí)題及答案

字號:

一、基礎(chǔ)知識題
    1.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壬戌(xū)屬(shǔ)客 馮(píng)虛御風(fēng)
    B.泝(sù)流水 嫠(lì)婦 相繆(liáo)
    C.釃(lì)酒 橫槊(shuò) 扁(piān)舟
    D.狼籍(jí) 枕藉(jí) 無盡藏(zàng)
    2.對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舉酒屬客 屬:寄,勸
    B.馮虛御風(fēng) 馮:乘 御:駕
    C.倚歌而和之 倚:靠,依
    D.盈虛青如彼 盈:滿
    3.對下列各句加點詞活用情況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③侶魚蝦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A.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D.①和④不同 ②和③相同
    4.與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少頃,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B.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不知其所止
    C.知不可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D.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5.對這篇賦所表達的感情,說得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寫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誦詩,油然而生“遺世”“羽化”,飄飄欲仙的快樂情感。
    B.作者寫曹操橫槊賦詩,慨嘆自己謫貶黃州,抒發(fā)了對歷史人物的無限同情。
    C.主客對話,先悲后樂,既有哀怨消極,也有豁達樂觀。
    D.聯(lián)想古人古事,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內(nèi)心的憤懣,表現(xiàn)了超然獨立,不計得失的情懷。
    二、閱讀下面課文節(jié)選,完成文后的題目。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①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②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④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⑤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⑥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⑦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⑧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
    ; ,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 , , , ,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BR>    6.在文中的橫線上填上適當(dāng)?shù)恼Z句。
    7.二段有八句話,請在其句序之間用“//”標(biāo)注出第一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8.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蘇子愀然( )(2)西望夏口( )
    (3)方其破荊州( )(4)橫槊賦詩( )
    9.翻譯下列句子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
    (3)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10.文中引敘孟德事跡的作是
    11.對選段有關(guān)內(nèi)容,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運用對話,打破了賦的傳統(tǒng)語言表現(xiàn)形式,新穎獨特。
    B. 通過闡述“變”與“不變”的哲理,表達了作者企盼縱情山水,做赤壁隱士的愿望。
    C. 主客問答,實際表明了作者內(nèi)心深處激烈的矛盾沖突,沖突的結(jié)果是曠達的一面戰(zhàn)勝了消極悲哀的一面。
    D. “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一句,用側(cè)面暗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厭惡從前**,希望清明政治出現(xiàn)的思想。
    參考答案:
    1.B(屬zhǔ 釃shī 枕藉jiè ) 2.C 3.B(①和②均為名詞 ③是名詞意動用法,④是名詞作狀語)4.D 5.B 6.略 7.①②③ // ④⑤⑥⑦⑧ 8.(1)容色改變,(2)向西,(3)當(dāng),(4)長矛 9.略 10.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無常和悲哀。 1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