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造價工程師考試《相關法規(guī)》模擬訓練(10)

字號:

1、下列關于盈虧平衡分析的有關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盈虧平衡點越高,項目抗風險能力越強
    B.盈虧平衡分析揭示了有效控制風險的途徑
    C.盈虧平衡分析雖然能夠度量項目風險的大小,但并不能揭示產生項目風險的根源
    D.盈虧平衡分析可分為單因素盈虧分析和多因素盈虧平衡分析
    E.生產量等于銷售量是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前提條件
    標準答案:c,e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盈虧平衡點的經(jīng)濟含義、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條件和盈虧平衡分析的作用。盈虧平衡點越低,項目抗風險能力越強;盈虧平衡分析雖然能夠度量項目風險的大小,但并不能揭示產生項目風險的根源,不能揭示有效控制風險的途徑;.盈虧平衡分析可分為線性盈虧分析和非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生產量等于銷售量是線性盈虧平衡分析的前提條件之一。
    2、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與傳統(tǒng)的投資計算法的不同在于(  )
    A.當選擇系統(tǒng)時,不考慮設置費,但要將所有的費用放在相應的位置上加以研究
    B.在系統(tǒng)開發(fā)的初期考慮壽命周期成本
    C.進行"費用設計",就像對系統(tǒng)的性能、精度、重量等技術規(guī)定一樣,也把壽命周期成本作為系統(tǒng)開發(fā)的主要因素
    D.透徹地進行設置費和維持費用的權衡,系統(tǒng)效率和壽命周期成本間的權衡,以及開發(fā)、設置所需的時間和壽命周期成本之間的權衡
    E.費用效率CE與傳統(tǒng)成本法比較基點不同
    標準答案:b,c,d
    解析: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的目的是為了降低系統(tǒng)的壽命周期成本,提高系統(tǒng)的經(jīng)濟性。在不考慮技術細節(jié)問題的基礎上,同過去傳統(tǒng)的概念和工作方法相比,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法有以下顯著特點:①當選擇系統(tǒng)時,不僅考慮設置費,還要研究所有的費用;②在系統(tǒng)開發(fā)的初期就考慮壽命周期成本;③進行"費用設計",像系統(tǒng)的性能、精度、重量、容積、可靠性、維修性等技術規(guī)定一樣,將壽命周期成本作為系統(tǒng)開發(fā)的主要因素;④透徹地進行設置費和維持費之間的權衡,系統(tǒng)效率和壽命周期成本之間的權衡,以及開發(fā)、設置所需的時間和壽命周期成本之間的權衡。
    3、常用的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方法包括(  )。
    A敏感因素法
    B強制確定法
    C權衡分析法
    D記憶模型法
    E費用效率法
    標準答案:c,e
    解析:常用的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方法有費用效率(CE)法(答案E)、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費用法、權衡分析法等(答案C)??忌赡軐r值工程功能確定的方法與壽命周期成本評價方法混淆了。選擇答案B強制確定法。
    4、運用費用效率法進行壽命周期成本分析時,估算費用常用的方法包括(  )。
    A費用模型估算法
    B參數(shù)估算法
    C類比估算法
    D權衡估算法
    E效率估算法
    標準答案:a,b,c
    解析:本題考核的是運用費用效率法進行壽命周期成本分析時,費用估算常用的方法。費用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費用模型估算法(答案A);參數(shù)估算法(答案B);類比估算法(答案C);費用項目分別估算法。壽命周期成本的評價方法涉及的內容是歷年經(jīng)??己说膬热?,尤其是針對教材給出的機加工產品生產線,采用權衡估算法時,各種權衡的有效手段,是考生應高度重視的內容。
    5、[2007年考題]進行壽命周期成本分析時,權衡系統(tǒng)效率與壽命周期成本之間關系可采取的手段有(  )。
    A.增加設置費以增強系統(tǒng)的能力
    B.增加設置費以提高產品的精度
    C.增加設置費以提高材料的周轉速度
    D.采用整體結構以減少安裝費用
    E.進行節(jié)能設計以節(jié)省運行所需動力費用
    標準答案:a,b,c
    解析:系統(tǒng)效率與壽命周用費用之間的權衡可采取的手段有:
    1)通過增加設置費使系統(tǒng)的能力增大(例如,增加產量);
    2)通過增加設置費使產品精度提高,從而有可能提高產品的售價;
    3)通過增加設置費提高材料的周轉速度,使生產成本降低;
    4)通過增加設置費,使產品的使用性能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使用簡便,舒適性提高,容易掌握,具有多種用途等),可使售價和銷售量得以提高。
    在本部分內容中,考生還要關注各個"權衡"的有效手段;壽命周期成本的估算方法。
    6、壽命周期成本估算的方法包括(  )。
    A.費用模型估算法
    B參數(shù)估算法
    C類比估算法
    D費用項目分別估算法
    E權衡分析法
    標準答案:a,b,c,d
    解析:壽命周期成本估算的方法包括:費用模型估算法、參數(shù)估算法、類比估算法、和費用項目分別估算法。權衡分析法是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方法之一。需要說明的是,不要將壽命周期成本估算的方法與壽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方法混淆。
    7、利用功能指數(shù)法進行價值分析時,如果VI>1,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  )。
    A.目前成本偏低,不能滿足評價對象應具有的功能要求
    B.功能過剩,已經(jīng)超過了其應具有的功能水平
    C.功能成本比較好,正是價值分析所追求的目標
    D.功能很重要但成本較低,不必列為改進對象
    E.實現(xiàn)功能的條件和方法不佳,致使成本過高
    標準答案:a,b,d解析:價值指數(shù)的計算結果有以下三種情況:
    (1)VI=1。此時評價對象的功能比重與成本比重大致平衡,合理匹配,可以認為功能的現(xiàn)實成本是比較合理的。
    (2)VI<1。此時評價對象的成本比重大于其功能比重,表明相對于系統(tǒng)內的其他對象而言,目前所占的成本偏高,從而會導致該對象的功能過剩。應將評價對象列為改進對象,改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
    (3)VI>l。此時評價對象的成本比重小于其功能比重。出現(xiàn)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三種:第一,由于現(xiàn)實成本偏低,不能滿足評價對象實現(xiàn)其應具有的功能要求,致使對象功能偏低,這種情況應列為改進對象,改善方向是增加成本;第二,對象目前具有的功能已經(jīng)超過其應該具有的水平,也即存在過剩功能,這種情況也應列為改進對象,改善方向是降低功能水平;第三,對象在技術、經(jīng)濟等方面具有某些特征,在客觀上存在著功能很重要而需要消耗的成本卻很少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不列為改進對象。
    8、在價值工程活動中,常用的方案綜合評價方法包括(  )。
    A.優(yōu)缺點列舉法
    B.排列圖法
    C.矩陣評分法
    D.相關因素法
    E.分層法
    標準答案:a,c解析:用于方案綜合評價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德爾菲(Delphi)法、優(yōu)缺點列舉法(答案A)等;常用的定量方法有直接評分法、加權評分法(又稱矩陣評分法)(答案C)、比較價值評分法、環(huán)比評分法、強制評分法、幾何平均值評分法等??忌赡軐⑦x項C漏選,其原因可能是不知道矩陣評分法就是加權評分法。